《南唐悲风——后主李煜传》
第25节

作者: 萧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1 18:27:02
  续:
  扯得太远了,话题得拽回来,本人再次强调一个结论:五代十国,就是位于中世纪高岭上的坳谷,形同山顶上一面映照着天光云影的天池,平静而神秘的波光下,涌动着刀光剑影和绵绵哀怨。东方文化,从此加深了一层冷色;民族性格,从此产生一种变异。
  既然云里雾里说了开来,在进入小说章节前,就让本人再多拾起一些历史残片,多用几个章节来扯一扯这混沌历史,也烦请读者再多忍受一会本人的胡言乱语。
  (未完待续)
  日期:2015-07-07 17:39:02
  续

  中世纪牧歌 “坳谷”外的宏阔世界
  巍巍“”,在集权的土壤中垒砌了太多的虚幻景象,让“”拥有者充满了自我迷恋。但是,宇宙是无边界的,人类社会看不到尽头;“九州”以西,尽为高原阻隔,流沙万里,在遥远的欧非亚大陆交接地带,还有一处被称为世界文明心脏的“新月沃土”,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犹太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在这沃土中生根萌芽,竞相绽放,有时呈现出绝伦的辉煌……这些“化外之邦”的景象,怎么也无法在东方统治者视野里显现。

  当文明向欧陆腹地渗透,这块阴湿的陆地与遥远的东方大不相同,没有一个广袤的中原,大陆与外海内海犬牙交错,分割出一个个宜居空间,衍生出一支支不同民族,却很难一族坐大一国称霸,很难形成大一统王朝。在这里,各种族文明竞相绽放,不停冲突融合,在文艺复兴后又不断提纯复壮,快节奏地进化,激荡出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当然这是后话,与东方“王朝坳谷”相同时期,西方社会也推进到了中世纪深处,西欧以领主庄园经济为代表,骑士制度盛行。但此时,人们已能隐约闻到了资本铜臭的气味,即将迎来一次次伟大的航海里程,大变革正在温情脉脉的基督教社会里悄然孕育。

  既然说到这一层,我就索性添加一段赘文,对“王朝坳谷”前夜的大世界做一次粗略扫描,大致梳理一下各地域文明的发展脉络;也就是说,以一孔之见,观世象变迁。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07-10 18:07:11
  续:
  这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还是原始部族的无休止争夺,美洲印第安人长期与世隔绝,别开了不说,再远一点的也不说,就从罗马帝国的分裂说起吧。
  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全面吸收了希腊文明的罗马帝国,辉煌了几个世纪之后,在世纪初基督教势力浸润进来之后一分为二。后来,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冲击下灰飞烟灭,其幽灵却长期在西欧大地上盘旋,很多皇帝以罗马继承者自居;在罗马废墟上形成的法兰克王朝,后来一分为三,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国初具雏形。盎格鲁及撒克逊两支日耳曼民族一路向西,穿越海峡登上了不列颠岛,在与操拉丁语族的苏格兰人不断征战中站稳了脚跟,入主英伦三岛建立起英吉利王国,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拓展开辟了营地。

  东欧的斯拉夫人,这一时期尚以部族形式向中欧和南欧蠢蠢欲动,在伏尔加河、顿河等流域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国,往南向巴尔干一带迁徙,往东向乌拉尔及高加索山区进逼,又随时要应对着来自东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攻伐。
  作为罗马帝国的延伸,东部的拜占庭帝国此时处于“黄金时期”,正在紧张地应对着东西方列强的觊觎,其疆土就像上帝之肺忽大忽小,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守护着漫长的中世纪荣光。在无孔不入的渗透中,已基本覆盖了欧洲大地的基督教渐渐超越了精神领域,对世俗的支配力量变得无比强大,大多时候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为西方的中世纪涂抹了温情而又冷凄的色调,甚至也在近现代文明进程中都刻下了深深烙印。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5-07-13 11:16:15
  续:
  在中东,几乎与大唐王朝开国的同时,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的新纪元展开来,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正在生成。与其相隔一个海湾的波斯人,这时正在艰难地抵御着阿拉伯人一波又一波的扩张;突厥人的数个部族,也在漫长的行程中来到两河地带,将觊觎的目光投向了北非和东欧。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先后有过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戒日王朝等几个大王朝,其它时候多是小国林立的时代,到7世纪后进入拉其普特时期,普拉蒂哈拉、达摩波罗、拉喜特拉库塔等拉期普特王国展开了各自的征战,并与南方的潘地亚、朱罗、其罗及周边各小国混战不已,不时还要携同起力量,激烈地抵御着来自西北部的伊斯兰扩张。虽然南亚次大陆也是一块平坦的肥沃的土地,却在不同力量的撞击下四分五裂,外族势力从西北源源不断汇进来,带来了不同的文明。受此冲击,这块人口繁殖速度惊人的广阔土地上,多数时候却处于“小国寡民”状态,以致今天种姓繁多宗教繁多;偶尔周边地区暂时达到稳态,才出现少数几个大一统的王朝。

  (本节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