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31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7 21:28:34
  神秘主义认为,泄漏天机者,必遭天罚,或罚于己身,或施予亲人。《听伟哥讲山海经》之破译,实属堪破上古真相,自遭祸事牵连。此文发表尚未足月,家母便脑梗中风住院,殷勤服侍之余,犹想起此中因由,平生不信鬼神之说的我,也不禁冷汗在背。所以,至此不敢更新一字,竟至回帖也不敢。幸有网友提醒,于今日沐浴更衣,焚香燃烛,祭拜神灵。此事不敢乱来,等家母他日出院,到时再行更新,请各位谅解。

  日期:2016-04-12 09:39:16
  箕尾之山
  【原文】: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解读】:从“青丘之山”再往东走300里,就到了“箕尾之山”。这座“箕尾之山”在哪里呢?这就是现在湖北咸宁的“九宫山”
  日期:2016-04-12 09:45:41
  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
  真是有趣,这里居然有条河的河段叫“杭河”,这段“杭河”居然还分上下段,分别叫“上杭河”和“下杭河”,虽说字不同,但读音却是一样(这两个字的南方读音一样),而又恰好出现在这个节点上,你叫我如何是好呢?
  日期:2016-04-12 09:49:23
  南流注于淯

  根据上图来看,这条“淯水”自然就是现在的“修水”。那么,“修水”到底是不是“淯水”呢?在 “象形字典”网站查得“修”字结果如下:
  从网站的解读来看,“修”字最早就是“攸”,其读音自然也是 you,现在这个字各地方言读音跟“攸”都有所差别,但在《山海经》记录的时候,读音无疑是一样的。
  而“淯”字的读音估计比较难找,我们就取声旁“育”字做参照,“育”在湘语、粤语、闽南语的发音中,都读作“攸”。前段时间唱KTV,我婶婶唱《驼铃》这首歌的时候,唱到“不负人民养育情”中的“育”字是,她还是唱 you。根据这些读音,我判断“淯”实际上就是“攸”的音译,跟“修”所指为同一对象。
  前面的“汸水”跟“杭河”对上了,这里“淯水”跟“修水”又对上了。这充分说明,这座山是正确的。

  日期:2016-04-12 10:06:19
  其尾踆于东海
  这座山名郝懿行云:"《玉篇》作箕山,无尾字。",我估计可能是因为这句话中的"其尾"而误抄的。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其尾踆于东海"。"踆于东海"就是蹲在东海边。因为"东海"这个地名,我曾经一度认为这座山是其他山系误入进来的,所以一度排斥在外。直到看到《海外东经》中说到"尧葬东"为"东海",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南山经》中的"东海"就是现在的鄱阳湖。
  从上面的破译我们可以看到,《山海经》内部系统中的《南山经》和《海外东经》都是以鄱阳湖为东海的。这就是《山海经》地理系统自身完美统一的结果。同样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说明,既然当时的文明发源地在湖南,西川盆地为西海,那么鄱阳湖为东海也就顺理成章了。
  日期:2016-04-12 11:00:33

  成语“沧海桑田”中的“东海”——鄱阳湖
  说到鄱阳湖为东海,这让我想起另外一则传说,这就是中国神话史上极为出名的“沧海桑田”,这则神话故事记载在葛洪《神仙传�6�1王远》中:
  麻姑来,来时亦先闻人马之声,既至,从官当半于方平也。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散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也。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玉杯盘无限也,餚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而行之松栢炙,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惯用来借指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直当作神话夸张的说法,从没有人去深究这个神话故事的真假。而今,当我破译《山海经》之后,这个神话故事也就变得趣味盎然了。很明显,这个神话故事不但流传时间长久,更有意思的是,他是完全的纪实,并非夸张写法。实际上,我们来看鄱阳湖的情况就知道了,鄱阳湖水位并不深,平均水深8米左右,最深处才30米左右。所以,只要供应的水量稍微少点,那么鄱阳湖的湖底就很容易显露出来,这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鄱阳湖持续枯水位,湖心落星墩景观“水落石出”
  鄱阳湖逼近10米枯水线,罕见蓼子花海奇观
  鄱阳湖水位下降,湖底露出近3公里长明代古桥
  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到鄱阳湖底居然还有几百年前的古代建筑,如果说建筑在湖心岛上的宝塔已经让人惊异的话,那么在湖底长达3公里的石板桥就无法让人回避一个事实:鄱阳湖曾长期恒定在干枯期。其干枯的程度已经达到了铺设3公里长的石桥来联通湖两边居民的联系。
  既然鄱阳湖这么容易干枯,显露湖底,那么麻姑所见三次为桑田也就显得很普通平常了。尤其在明朝小冰河期间,别说眼见三次为桑田,年年见到湖底扬尘也显得稀松平常。
  实际上,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有自清代以来关于鄱阳湖湖底干枯的官方记载,只不过当时没保存,现在一时又找不到了,有点遗憾。
  日期:2016-04-12 11:01:22
  说到这里,还有几个佐证,其中一个是鄱阳湖又别称“彭泽”,而中国古代关于东海的神话体系就叫“蓬莱神话”,这个神话目前记载在《列子》一书中: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鹘源陨到杂凶涛叮持圆焕喜凰馈K又私韵墒ブ郑灰蝗找幌Ψ上嗤凑撸豢墒伞6迳街匏纾K娉辈ㄉ舷峦梗坏蜜娭叛伞O墒ザ局咧兜邸5劭至黛段骷合墒ブ樱嗣畯櫴咕撄伿寰偈锥髦5蛩暌唤谎伞N迳绞贾哦欢6写笕耍僮悴挥Ф呶迳街坏龆仯细憾ぃ槠涔破涔且允伞l妒轻酚咴贬蕉搅黛侗奔蜢洞蠛#墒ブデㄕ呔抟诩啤5燮九旨趿龟i。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列子�6�1汤问》
  很明显,“蓬莱神话”被后人严重夸张、神化了,再加上资料匮乏,以至于我们现在去研究这个神话很难找到其真实面目。不过,既然鄱阳湖又名“彭泽”,既然有“彭泽”之名,那么湖中的某个岛屿取名叫“蓬莱”也就很正常了。
  日期:2016-04-12 11:02:07
  另外一个佐证是麻姑的传说正好也流传在江西:
  在江西省南城县城西有座麻姑山,山姿奇秀,景色优美,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全称叫:“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又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这座洞天福地本属女仙麻姑所有,相传她在此隐居得道成仙,缘此成名。
  相传麻姑本事惊人,曾三次历经沧海桑田,能掷米成丹以救黎民疾苦。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也因为麻姑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长生不老的仙人,故后世多以麻姑为长寿的象征。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作为祝寿的礼品。“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汉族民间更是广为流传。这些优美神奇的神话传说,以及广大民众朝拜麻姑的传统经历,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麻姑文化。2006年,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期:2016-04-12 11:03:03
  实际上,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也是发生在鄱阳湖,这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别看这一段话说得不痛不痒,但请记住:能够记载并流传下来的故事都不是简单的故事,一定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实际上这段话说的就是女娲治水的故事,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发生地点其实也在鄱阳湖区,不过当时还不叫鄱阳湖,而叫东海而已。只不过因为《山海图》的遗失,所以记载这则故事的“发鸠之山”被编入了《北山经》之内。其中详情,我会在后面一一破译,这里暂且别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