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国税太高,太重了。楼主目前学会计专业,有门重要的课就是税法。上了三周了吧,楼主感到美国税负重得令人发指了。美国国税局IRS就是为了怕大家逃税每天都在制定各种法律条规规避,美国税法规定任何收入都要征税,除了国会认为不需要的除外,这样,什么交税什么不交税就是国会说的算,当然不是任何收入都交,但是只要他们能想到的都设计到税法里面去了,只是税率不同而已。怪不得很多富人放弃美国国籍或者绿卡,税负太重。
第二、美国到餐馆消费的小费比例太高了。像楼主这样的穷人不太敢下馆子吃饭啊。很怀念之前在北京随便吃饭管的爽快感觉。
第三、美国物价不低啊。之前的“谣传”是美国低物价,这简直就是误导,对于富人来讲哪里都便宜。其实,这里东西不便宜,每次乘以汇率折算之后发现更贵。比如一个上课用的本子,在学校里卖最便宜的那种0.99美元,也算是6.37人民币吧,其实那样的本子楼主在淘宝上看30元6本还包邮呢。楼主打算在淘宝买了,让同学带回来了。还有就是计算器,很简单的那种计算器,最便宜也要7块多,但是在国内也就20多块钱人民币吧,这里太贵了。还有那些上课用的燕尾夹啊等文具用品,我觉得也是国内便宜多了。所以,我觉得对于普通生活用品还是国内便宜,当然国内价格也分很多档次,如果只去那些高档消费场所或者只吃绿色有机食品的话,国内价格当然也不便宜了。所谓的便宜可能是奢侈品或者稍微好一点的牌子吧,大家都知道那些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包、鞋子、服装、炊具之类的,这里肯定比国内便宜,要不然也不会催生那么多代沟产业了。但是谁没事天天买包,包衣服呢,所以那些东西不能当饭吃,自然没什么卵用了。
其他关于人情冷暖问题,楼主生活特别单调没有遇到什么经历没有发言权。楼主只是觉得学校老师都挺负责的,一些美国同学也挺爱帮助人的。好人坏人哪里都有啦。
楼主在这里是穷人一枚,而且美国流动性大,虽然我们在这里买房买车,有工作有书读,但不意味着一直住在这里。或许哪天其他地方工作更好,或者这里没工作了,我们就得离开。这样漂泊的人生每个人都要面对,楼主不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希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日期:2015-09-18 21:14:00
昨天和前天各参加了一门考试,算是开学以来第一次考试吧。其中第一门中级会计的成绩已经出来了,那位教授真是神速啊。本来以为可以考满分呢,结果还是错了一题,没有满分,有点遗憾了。下周一还有一门考试,比较头疼,这个周末好好复习一下吧。
这里的课程考试安排的很紧,基本都是随着学习随着考试了,这样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不会太紧张,不会把一个学期的所有内容都考一遍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平时考试多一点就会督促大家好好学习,不要集中到期末再看书。上了一个月的课了,感觉这里读书必须靠自己自习,光靠老师上课讲根本不可能掌握所有东西。我来这里上学前已经工作多年了,对上课考试已经很生疏了,开学第一周特别不适应,尤其是中级会计课,第一次课就搞测试,我几乎一个都不会,当时很着急。因为摸不清美国上课的规律,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需要多花时间,看着厚厚的教科书很焦虑。当时放弃的心都有。我之前没有学过会计,都说入门比较难,所以很担心。幸好有教会和团契的兄弟姐妹帮我指点迷津,告诉我如何选课,如何和教授沟通,告诉我他们初到美国上课的经历,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少选了一门课,这样变成3门主要课程,1门比较轻松一点的课程。因为这所大学的要求是每学期至少10个学分才是full time student,所以,我就选了这4门课保持全职学生身份。这里上课,至少是我学的会计课程还是需要自己课前花大量时间预习的,不然自己根本不可能在每周的3个小时内听懂所有知识点。开学的第一周周末,我就在家里看了2天的书,记了很多笔记。因为第一周上课很是糊涂,生怕落下,所以只有课下补了。这里读书环境不错,学校的图书馆很大,设备很好,环境也好,只要想都可以静心读下去。有了周末的补课,第二周上课感觉轻松自如多了。但是这样的效果要保持必须坚持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之前我说自己智商不高,而且一些人也留言说我确实智商不高,呵呵。其实,智商高不高真不是什么问题,学这个东西不需要太高的智商,毕竟不是物理啊,计算机之类的。智商太高的人往往容易自负,容易清高,而智商不高的人却更容易踏踏实实努力勤勉的埋头工作。楼主确实智商不高,在国内也绝对不是成功人士,但是楼主愿意以不高的智商勤勉的学习,顺利毕业,获得学位。楼主班里有个女生在国内刚刚财经类一流大学研究生毕业,她的感受是这里老师讲课太浓缩了,她之前半个学期讲的内容这里三个小时就搞定了,如果你还不会,就要自己回去啃书本,自己钻研了。所以,这里的学生真的很用功,为了不落下,楼主也将全部精力放入学习当中,至少第一学期看看情况。这里的老师上课会在开学第一周把整个学期的安排告诉大家,包括什么时候讲什么,什么时候考试,总成绩的分布,老师的Office hour,每位老师教学方法各异,考试风格各异,但都挺好的,对于任何提问都耐心热情解答,对于国际学生他们也知道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大家在课上听不太懂,鼓励大家课下多提问,或者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目前为止,楼主觉得上课确实不能都听懂,大约70%的样子吧。希望可以进步。
日期:2015-09-18 22:04:00
楼主周三参加了这里的校园招聘会,从8月中旬到现在才5周的时间,楼主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和找工作相关的活动十多次了,这是之前始料不及的。楼主7月才在前一个单位辞职,总以为先学习着再找工作,没想到这里这么积极的鼓励去找工作,我又开始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里了。
首先,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之前一位很喜欢“喷”我帖子的朋友说美国大学就是做生意,没错,这个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正确的,这里的“生意经”就是以优质的资源招收优质生源,然后把他们“推销”出去,通过校友们的好口碑,学校的优质资源换回来更多的优质生源,这样如果可以良性循环,学校就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当然学校如何有有优质的资源不仅包括充裕的资金,还有优质的老师、硬件设备等等,非常复杂,我不是学教育的,仅能从自己的一点认识中得出浅薄的道理。总之,学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非常重视,因为这也关系到学校的口碑,同时,这也是我们学生很重视的地方。每个人学生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国际生都希望毕业之际找到一份好工作,至少不会毕业即失业。因此,学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学生们找工作事宜。这所大学由于经费有限,career service center人员并不是特别多,有些排名更好的学校他们在这方面投入的经费和人力更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无论如何,这里有很多帮助学生就业的老师,他们都是专业学这个的,而且有多年的经验,学生可以咨询、可以寻求帮助。当然都是免费的。就拿我们商学院举例,商学院更注重学生就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career coach,她们会帮你改简历,安排模拟面试,也会提供必要的咨询等等。我感觉在这里不能懒,既然有这么多资源就要好好利用,不然等毕业了就不能利用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