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生活》
第5节

作者: Kelly8209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好意思,楼主的楼有点歪了。
  日期:2015-09-08 06:50:00
  楼主乘坐的是海南航空和美国航空代码共享的飞机,国际航线是海南航空承运的。本来以为在飞机上可以睡得很好,但是这次航行海航每隔一会就广播啊什么的,搞得根本睡不好索性就不睡了,话说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很快就到了。楼主旁边坐着一个很漂亮的中国妹子。之前楼主出国长途飞行都会和旁人聊的很好,但是这次这个妹子没有聊天的意思,楼主就不说话了。海南航空整个飞行除了老开灯广播之外,还在快落地的时候搞得飞机非常颠簸。当然我不能说是航空公司的过错,只是之前飞国外没有这样的经历。落地的之前颠簸得我不得不在landing的时候把吃的所有东西都吐了。这时,好在旁边的妹子给楼主拿塑料袋,楼主才算踏实,不然可就惨了。那个妹子家就在西雅图,好年轻的说啊,看来已经是移民的了。

  吐了之后感到舒服多了,因为之前的不适,楼主只能最后一个下飞机了,自然过海关也是排在最后的位置。楼主的下一段航行是晚上12点,所以根本不着急,就算到了机场里也是坐着干等,索性不着急了。这时过关的队伍已经排得好长好长了。楼主就是最后一个,看见旁边有一个妈妈手里抱一个在熟睡的男孩,旁边还有一个拿这书包的小姑娘,是男孩子的姐姐。那个妈妈主动跟我搭讪问几点了,我就告诉她。结果后来才知道她是西雅图转机,第二段航程是1个半小时之后起飞。她很着急,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我说估计够呛啊,这么多人排队过海关,还要拿行李,检查行李,然后还要安检,找登机口,一般国际机场都很大,她带两个孩子,还有行李估计很玄了。她也觉得有点悬。我跟他说假如是一个航空公司的联程机票,因为中途没赶上,他们肯定会负责,但是她说他们不是联程,是分段买的,我就不晓得了。西雅图机场没有芝加哥和纽约机场大。我们是中午到的,排队过海关的人特别多。我们的飞机里大多数是中国人,那个妈妈很着急,我说那你就跟前面的人说说你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让你先过呢。她有些不好意思,手里还有一个孩子不方便,于是,楼主就发挥了大无畏精神帮她问了,结果不是受到白眼,就是一脸狐疑,要么就说自己也是赶时间。楼主没辙了,只能跟她说实在不行就找航空公司改签吧,又不是你们的原因。忘了排了多久,到楼主过海关了。以往,海关官员都问我好几个问题,这次还可以,是位和蔼的女士,无非就是一些常规性问题:为什么来美国,住多久什么的。由于楼主是H4签证,是H1B签证的配偶签证,这位官员妹妹问了我老公的生日,我就告诉了她,结果她说:我今天问了好几个H4签证持有人她们老公的生日,目前为止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说出来,并且正确了。不知道自己老公或老婆的生日其实不算是签证有问题的标志,但是一般情况下也应该知道吧,我知道海关妹妹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变相的检查是不是假结婚。海关妹妹给楼主盖了大章之后,楼主就算顺利入境了。这时不由得想起在飞机里看的《北京遇到西雅图》,汤美女就是在西雅图入境的啊,哈哈。楼主拿了行李之后就顺着队伍托运行李了,安检之后就来到了机场里面。这里楼主不得不说说美国机场的两个特点:第一就是特别冷,空调特别足,西雅图虽然在北边,但是楼主觉得大夏天的也冷不到哪里去吧,所以穿着短袖衣服,7分裤,楼主要在机场等很久,所以不一会就睡着了,但是很快就被冻醒了,楼主实在坚持不下去,不得不去买了一件里面带毛毛的那种运动衣,29.9美元,事实证明楼主非常英明,因为之后的飞行里也很冷。楼主一直穿着那件衣服。第二就是机场里的充电器设备特别多。因为现在人出门都带各种电子设备嘛,手机啊,IPAD,电子书什么的,所以,这里的机场到处可见充电器设备。有些是电源,有些是USB插口,特别方便。与此对比的是北京机场,楼主在T2航站楼为了找个插口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但是由于接触不良无法使用。楼主很是担心手机没电之后在国外不知道时间,因为楼主没有手表。但是,无论在西雅图机场还是芝加哥机场,楼主都可以轻易找到充电设备,根本不费力气。这样,楼主等了10个小时吧(有时差关系),终于等到了晚上12点起飞的飞机。美国人民依然很nice,有问必答,不紧不慢。我在等飞机的时候旁边坐着一对父子,是从中东那边来的,说阿拉伯语,孩子刚来不太会说,爸爸说得很好,还在教孩子。孩子很漂亮,还跟我玩来着。楼主并不是美分,对开本帖的目的也是客观描述这里的生活,并不是对美帝多么的崇拜,但是楼主以为只有对发达国家的发达之处细心发现,虚心学习,才是强我国之本。否则,还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思想“仇视”西方,只能让我们国家越走越远,让百姓越来越“狭隘”。

  楼主经历3个小时航行来到芝加哥,继而飞行1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cincinnati.本来想在空中俯瞰辛城,但是没想到这里下大雨。在瓢泼大雨中,我们的小飞机还能飞得如此平稳除了感谢上帝之外还要感谢飞行员啊。
  日期:2015-09-09 10:33:00

  楼主到了美国之后和老公甜蜜了一小阵子就开始了紧张的学习了。楼主去年在美国买了房子,是那种condon,房子不大,但是2个人住蛮好,今后有了一个孩子也还可以,如果2个孩子估计有点小了。不过楼主很喜欢这个社区,很安静,绿化的很好,周围住的人素质也较高,唯一的缺点就是离上学的地方太远了。楼主不会开车,只能每天早出晚归和老公一起去学校,他上班,我自习然后上课。

  8月中旬,我们迎来了新生Orientation的第一个活动,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欢迎新生的活动。楼主当时觉得活动实在太多了,有点吃不消,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学校给新生安排那么多活动也是为 大家尽快熟悉环境,交到朋友,融入新生活,学校真是用心良苦了。
  美国大学的迎新活动一般分为学校国际部和院系两个系列。在我还在北京的时候就要在学校网站上注册,学校的注册网站设计的不错,一项一项都给学生说明,最后我们收到一封邮件,是到校之后的schedule,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日程上的时间和地点参加活动。原来以为就这么多活动了,没想到那只是国际部的活动,我们在的自己院系安排了更多的活动。美国大学特别开放,这里的开放不是行为开放,举止开放,而是思想和安排开放,或者叫做灵活。刚开始来,我们啥都不懂,还真不适应呢。比如说,院系会给大家发邮件,告诉大家时间地点活动安排,还有要求,让大家参加。有些活动是分session的,也就是说一个活动分好几次搞,如果你这个时间段没空,可以注册另外一个时间段的。主动权都在学生自己手上。这样,很多活动由于是和一个学院所有学生参加,出勤考核很难进行,加上很多国际学生刚来美国,除了参加学校活动之外,还要有很多宿舍啊,或者租房子的问题要解决,不是每个国际学生都愿意参加。楼主当时觉得既然来了,就要能参加都参加,反正是免费的,有的还提供餐饮,干嘛拒绝呢。于是,楼主参加了几乎所有的活动。我后来听说很多新生几乎没参加任何活动,每天就宅在家里,楼主觉得那样太封闭了,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最重要是主动融入。学校创造了这么多机会让你融入,你都不参加,那么之后更难融入了。楼主本来内向的性格现在也被迫外向一些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