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是个很负责任的人,离职前把各项工作均最大程度的完成好,不让后来接手的人觉得无从下手。所以,交接工作时楼主花了很大的功夫,整理,交接,说明等等。最后终于完成了。接下来,楼主向单位人事部提出辞职申请。那个时候正好赶上同时好几个人申请辞职,大家都觉得为啥会出现离职潮呢。都觉得很奇怪。其实人家那是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楼主则是失业。真是不能同日而语啊。
楼主这次去美国不是去探亲或旅游,而是定居,所以把能带的都带了,能拿的都拿了。飞机肯定是要行李超重的,楼主只能想其他办法。这个时候,一个认识的女生告诉我她通过中国邮政陆路运输到美国性价比比较高。于是,楼主就也效仿了。把要寄送的行李带去ems网店,在那里有专门的人给你把东西放在他们的箱子里,箱子不大但是如果码好也可以放很多东西,尤其是床单啊,冬衣啊这些东西。因为美国的纺织品比较贵,所以,楼主特意去小店买了床上用品,当时有个店大降价,楼主的妈妈一下子给买了1000多块钱的床单,被单,枕头套等床上用品,楼主很感动,天下只有妈妈好啊。
最后,楼主还邮寄了一些书籍,书比较沉,楼主邮寄书的箱子是400多元邮寄费,其他衣服类的只要300元左右吧。不过这种方式邮寄太慢了,最快据说也要2个月,所以,楼主的邮寄行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寄到,不知道在哪个大洋里漂着呢。这个方式是否安全可靠,还要等楼主的东西寄到再跟大家汇报了。就这样楼主邮寄 4个箱子,自己又带了2个大托运箱子,背一个双肩背包,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告别了父母,姐姐,外甥女和表哥之后顺利登机飞赴大洋彼岸。楼主在西雅图登陆,过海关,进入美国,在西雅图机场呆了8个小时之后来到芝加哥,等候2个小时之后来到了楼主现在生活的地方---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楼主天生爱哭,在机场哭了好几场,真的是忍不住啊……。父母年纪已经大了,楼主30多岁的人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超过1个月的,楼主很舍不得家人,但是…………楼主知道人结婚之后就要离开父母,和丈夫或妻子结合在一起,不然就是去了结婚的意义。那些结婚之后小两口和老人同住的一般都会吵吵吵,很难没有矛盾。这就是我国中国当代社会家庭面对的极大挑战,也是家庭不稳定的诱因。(下次讲到美国之后的事情,终于到正题了)
日期:2015-09-07 12:07:00
学校里的扶桑花,为啥图片还是歪的?
刚才忘说了:
楼主在单位干了10年以上,说道辞职自然是很不难受,前面说楼主单位福利好,性价比高,压力小,属于那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公司,但是楼主就这样辞职走人,自然得到很多人关注。单位同事给我举办了各种告别Party,又是k歌什么的,又是聚餐,简直把楼主忙坏了,有段时间像赶场子,自己必须排个表,记录各类约会。楼主就这样离开了公司,将来是否会有更好的公司,楼主一点都不确定,但是楼主那个时候就想我一辈子吃糠咽菜,或者锦衣玉食都跟着老公了,哪怕我们在美国混不下去,回了北京,楼主也可以去街上摊煎饼过生活。那个时候,楼主不再贪恋国内高大上的工作,而是将家庭团聚放在第一位。楼主终于自纠结了3年之后勇敢的踏出了这一步,放弃优厚工作,选择洋插队,事实证明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社会运转方式,人的思维模式确实与国内相差很大。所有预备来美的人都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日期:2015-09-08 06:09:00
今天是美国劳动节,不用上班和上课,但是下周有课堂quiz还有交作业,楼主看了一天的书。很疲劳啊,不过,如果不把上周讲的知识和下周要上课内容都看了,吃苦的是下周呢。
说到去美国。楼主不得不多说两句。楼主放弃高薪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来到美利坚,很多人觉得很傻,或者是找罪受。这3年,楼主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的压力,父母和姐姐很反对,身边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大多数是反对。这些压力曾经把楼主压得喘不过气来。楼主那个时候想只能通过考托福和GMAT申请到美国读书来证明给他们看,我还是可以在这里活下去的。那个时候,大家把在美国的日子看成是水深火热,主要原因是我们在体制内惯了的人不仅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更失去了再生的能力。楼主曾经想过很多,一个孩子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体制内,平稳的工作环境,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中等偏上的工资水平,不温不火的生活,然后就一年一年这样下去,其实也是很好的,但是其实这个过程中人是在不断贬值,而不是升值。单单年龄一项就让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楼主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曾经在20多岁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楼主总觉得自己是在杞人忧天,但是脑子里不停的还在思索。如果楼主脑子够好使,够聪明,一定会去学理工科,楼主以为那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原动力。那些经济啊,市场营销啊,财政啊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所以,楼主从小就佩服科学家,觉得他们才是使得社会前进的人才。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那个能力,也不喜欢做科学家,这也是很对的,大千世界,如果每个人都争着做一个职业那多没有意思。哈哈,楼主又在绕着说话了,自己绕自己。总之,楼主想表达的是对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职业选择的一个思考。一个人要有长远眼光,不能一叶障目或者近视眼,只考虑眼前利益和好处。那样,就会错过很多机会。举个别人的例子吧,楼主还在前面一个公司工作的时候认识一个大学教授,是教会计的。那个教授是理工科出身,其貌不扬,大学是学机械的,后来研究生考取了清华的会计,继而博士也是会计专业。那个老师说在国内会计业没有太多的有理工科背景的人,而会计学科虽然被人认为是文科,但是其实有理工背景,尤其是微积分啊什么的背景的话还是很吃香的,所以他选择读会计。在博士毕业后,很多人都去了银行,他的很多同学都当了处长什么的,但是他选择去大学任教,大学老师其实还是蛮辛苦的,而且刚开始工资不高,但是这个老师没有觉得不好,他凭借自己的理工科背景,进行会计学研究,后来当上了教授,到处被请教学,又在外面做银行啊等金融机构的顾问,他说他不坐班,上课不是很辛苦,更多的时间是做研究和去外面当顾问还有就是讲学。这样,他的收入比那些老早就安逸并且高工资的同学多多了,而且他更有发展前途。在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到了一定的职务就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了。所以,这个老师看到的未来的现金流。他曾经开玩笑的说他太太说他是家里最宝贵的资产,因为他可以带来“无限”的现金流。哈哈。老师把会计知识融入生活啦。
从这个老师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国家,对于这个社会都是“资产”,都是可以带来未来现金流的巨大资产,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如果增值,保值,如何将资产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在于我们年轻时多读书,多思考,爱护身体健康,套用时髦的话就是正能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值得做的事情上去。不要小看自己,我们都是宝贵的资产,有的资产贬值很厉害,有的则变现很快,能带来很多很长的现金流。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