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28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1-13 19:27:23
  第九章 最后的奋争(上)
  57
  司马昭看到蜀汉朝政混乱,于是心生伐蜀之念。他在朝会上将此观点抛了出来,绝大多数朝臣认为不可,只有司隶校尉钟会深表赞同。司马昭给众人摆事实讲道理,并说道:“自从平定寿春以来,我国有六年息兵敛役,为的就是治兵缮甲对付吴蜀两个敌人,吴国广大而且地势低洼潮湿,攻打他们用时费力,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这就好比春秋时代晋国灭虢伐虞一样。”
  司马昭还指出,蜀国的军队不过九万,防守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下四万,则其余不过五万余人。司马昭并规划好了进取方略:“将姜维绊在杳中,使其不得东顾,大军从骆谷出发,趁其防备空虚袭取汉中,以刘禅之闇,碰到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则它的灭亡可想而知。”因为只有钟会赞同这一规划,司马昭于是委派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欲图进取。征西将军邓艾认为蜀国未有边衅,不赞同于此时出兵,司马昭派遣主簿师纂为邓艾所部司马,并对邓艾予以多方开导。邓艾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因此也同意出师。

  司马昭对蜀汉军力的判断是否准确呢?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完全符合事实。这里为了方便后文的记述,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蜀汉军队的构成。刘备立国前后,属下的主要兵源为荆州兵和东州兵。荆州兵为原刘表刘琦父子的部下,其中不少是将领的私人部曲。而东州兵是刘璋的旧部,主体为东汉末年入蜀的“南阳三辅数万家”,刘焉父子依靠他们才能与益州的本土豪强对抗。而失掉荆州之后,蜀汉兵员取给的主体只能来源于益州本地的编户农民。因为蜀汉人口始终在百万上下浮动(《晋书�6�1地理志》刘备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九十万。《三国志�6�1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后主降魏时,尚书郎李虎所送簿册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所以不能像魏、吴那样实行“士家”制度,因为政府无法把接近半数的户口直接作为专事戎旅的“士家”。按照史料记载,蜀汉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役制,即将编户中的丁壮全部编入军籍,政府定期轮番征调为兵,“番上”即为兵,“番下”即为民。

  除此之外,蜀汉还有少量的夷兵,其中最重要的是巴郡的賨兵和南中地区的青羌、斯臾、邛都等夷兵。賨人主体出于汉中和巴郡,曹操征张鲁后已将汉中百姓裹挟一空,故蜀汉的賨兵主体来源于巴郡。据《华阳国志�6�1巴志》记载,后主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车骑将军邓芝“将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青羌是古羌人的一支,其民勇敢善战,每有兵事辄奔走相告,从《华阳国志�6�1南中志》可知,蜀汉平定南中以后,调发“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由斯臾人组成的“四部斯臾”和由邛都人组成的“七部营军”,也是夷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诸葛亮时代,这些少数民族组成的精锐部队已多有折损,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沉痛地表示,“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综上可知,在司马昭谋划伐蜀的时候,蜀汉军队的主体仍为征役而来的编户农民,而一向为蜀汉军队精锐的賨兵和夷兵因连年征伐多有损折,战力大不如前。
  日期:2016-01-14 20:21:47
  58
  镇西将军钟会在关中积极做伐蜀准备,预拟一展平生之志。但魏国对外造的舆论和假象却是伐吴,司马昭又是敕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又是令吴国降将唐咨作浮海大船,都是为伐蜀放的烟幕弹。
  关于钟会这个人,前文已出现多处,这里再做一补充介绍。钟会这个人有很多面,作为谋略家的钟会推演前后算无遗策,屡屡为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建言奇策,平定寿春之中钟会大展奇谋,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昭以其为心腹谋士,“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
  作为玄学家的钟会,在何晏、夏侯玄等人对汉代经学进行革新之后,关于玄学的讨论大为兴起,王弼、裴秀、钟会等人继之而起,以其智言善辩思虑深远成为玄学家的代表人物。钟会著有《老子注》、《才性四本论》,虽以传统儒学为本,但其中亦有易、老思想相杂。钟会对“思有无”、“才性之辩”等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既对王弼等人的思想有所承接,又有自发机杼的独特见解。

  作为才子的钟会,“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又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继承父亲钟繇的风格,追求字形的结构,尤其是隶书写得出神入化,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法“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唐代书法名家张怀瓘亦极为推崇。钟会又有文才,一篇《檄蜀文》鞭辟入里,振聋发聩,是魏晋时檄文的代表作。
  作为小人的钟会,品行不淑器量狭小,他早年撰写《四本论》,想求嵇康予以指点,不过因为嵇康倨傲,钟会犹豫再三,并未与其见面,只是将自己的书隔着墙扔了进去。后来钟会为司马兄弟亲重,“乘肥衣轻”,于是他大张旗鼓、宾从如云地来见嵇康,一方面是表明对嵇康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炫耀的成分在内。不过嵇康对此反应冷淡,不交一言,甚至还箕踞而坐,钟会对此大为不满。司马昭看到数千太学生求拜嵇康为师心为之衔,苦于找不到借口,钟会就为之进言说:“嵇康想要帮助毌丘俭,而且言论放荡,非议毁谤典谟(《尚书》的两种文体,此处泛指国家典章制度),作为帝王的不应该容忍他。”所谓“宁过于君子,无失于小人”,司马昭以此为借口诛杀了嵇康。此外,钟会在嘉平之后还屡屡造访阮籍,并以时事相问,力图找到阮籍对司马家族的不满言论,好治他的罪。不过因为阮籍行事小心,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钟会并未找到其罪状。

  正是由于钟会如此性格,使得很多人对他作为伐蜀主将都有异议。司马昭之妻王氏(晋武帝司马炎之母)就曾提醒司马昭:“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钟会之兄钟毓亦曾说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司马昭相国府西曹属邵悌更是直言不讳地司马昭说:“钟会为人难以信任,今遣之率十余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任(魏制外出征战之将均需有质任,钟会父母已故,又无妻子在洛阳,故此无质任),不可使之专军入蜀,不若使余人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