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第11节

作者: 听伟哥讲山海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2-26 22:45:58

  最开始,那些大雨一碰到岩浆就直接汽化升腾而去,然而,再厉害的岩浆也架不住倾盆大雨的群殴,于是,海量的大雨让这些岩浆在很短的时间内冷却下来,不再如先前一样暴烈。但问题是,岩浆这种无机物跟金属的属性不同,其化学结构缺乏稳定性。当这种不稳定结构的无机物在短时间自身温度如果发生巨大的温差变化时,因自身无法承受热胀冷缩产生的伸缩力,那么他就会呈现自暴自弃的特性,从暴烈转向爆裂……像受到巨大撞击之后的防弹玻璃一样,那些刚凝成固体的岩浆在热胀冷缩的压力下,就发生了裂变。于是,一整块岩石瞬间裂变成一片片细碎的石头,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为的沙子。于是,因裂变而碎裂的沙子不断地因岩石裂变而产生,它们疯狂地跳跃着,飞舞着,就像一锅炒豆子。伴随着炒豆子的是漫无边际的,密集的,巨大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鞭炮声,大雨声,雷电声……响彻了整个地球。

  鞭炮声过后……刚才那些“噼噼啪啪”的地方就出现了漫无边际的沙漠……
  当那些鞭炮声静止以后,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淅沥沥”的雨声了。我们的先民意识到灾难已经过去了,而在灾难过去之后,他们还记得曾经听到了巨大的“噼噼啪啪”声。在当时那些不明所以的先民看来,是“噼噼啪啪”的声音驱赶走了邪魔,让他们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安宁。于是他们四处寻找“噼噼啪啪”的声源,结果有人马上报告,他家后院被烧毁的竹林也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于是,大伙寻找原因,进行试验,最后发现大火炙烤竹子的时候,竹子确实会发出很大的“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那以后,我们的先民就用火烧竹子的方式来庆祝驱走邪魔以及为其他重大祭祀活动祈福。并且为这种方式取了个响亮的名称:爆竹!

  日期:2016-02-26 22:49:38

  直到这场“彗星撞地球”撞击所造成的热量被大雨不停地带走,带走,最后全部升腾到地球之外去后,这场大雨终于停止了……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个人怀疑是因撞击所带来的灰尘并没有被大雨清洗,而是厚厚集结在更高的云层,严重挡住了太阳光的照射。因为失去太阳光的照射,得不到足够的热量,从此地球进入一个漫长的的寒冷时期。这段寒冷时期长达一两千年,从而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地球上某种生物——人类的活动轨迹。
  日期:2016-02-28 02:41:43
  山海经的破译文字早就写好了,但现在更新的文字是我临时插入的,所以要临时写,临时发。现在正在写的一章是有关上古文明的大秘密这一章,也是我破译《山海经》的三个重点之一。上古的天机,不久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日期:2016-02-29 11:44:05
  承蒙各位抬爱,对本帖如此关注和众多鼓励,决定今晚来个井喷。井喷的内容就是真实再现上古世界的艺术水平、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是一个颠覆性的历史大发现,这个大发现让大家对上古时代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让现代人在这个伟大而辉煌的上古文明面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愚蠢、狂妄和无知!
  日期:2016-02-29 19:56:34
  请问你们的掌声还能更热烈一点吗?今晚要更的内容有点长,但我可以这么说,你们所给的任何激烈程度的掌声在我们先祖的荣光下都变得暗淡无光。
  任何赞美的话都不为过,今晚绝对是一个让你们彻夜难眠的日子!
  日期:2016-02-29 22:29:46
  文明的证据
  关于“大洪水神话”,全世界有无数版本,其中全球内影响最广的莫过于《旧约全书》中的“诺亚方舟”神话,其次就算是流传于中国西南部所有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葫芦神话”。这两个神话的地位,各在自身地区的文化中不可逾越。那么,大家现在就来跟我一起了解下这两个神话吧。
  这两个故事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不需要详细说一遍,“葫芦神话”的简介在前面已经交代了,这里简单交代一下“诺亚方舟”神话:
  “诺亚方舟”:神看到大地上的人类太堕落了,所以决定用大洪水毁灭人类,但对诺亚一家格外开恩,提前要诺亚做一只方舟逃生。大洪水来临那天,诺亚一家和早已收藏好的动物都躲到方舟里,没有被天上降下的倾盆大雨淹死,逃过了这场浩劫。大雨停止以后,诺亚的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上面就是“诺亚方舟”神话的大致情节。“诺亚方舟”的故事流传在广大的中东地区,有许多基督徒以及相关的史学界人士认为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其中“诺亚方舟”最后停靠的亚拉腊山就是现在土耳其境内的阿勒山。这么多年来,有诸多基督徒、宗教爱好者、民间科学家乃至专业科学界人员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锲而不舍地在中东寻找“诺亚方舟”,并且都声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诺亚方舟”,证实了《旧约全书》记载的真实性。就如同这么多年来,有许许多多的《山海经》爱好者都声称自己破译了《山海经》一样很有喜剧色彩。

  日期:2016-02-29 22:31:43
  至于这座传说中的“亚拉腊山”,目前基本上各界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认定这座“亚拉腊山”就是现今土耳其东部的阿勒山:
  阿勒山

  阿勒山,又译作亚拉腊山,亚拉拉特山,土耳其东部的山地,靠近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三国交界处,距伊朗边境约16公里,距亚美尼亚边境约32公里。为一直径约40公里的死火山锥,耸立于阿拉斯河谷地以西,是东托罗斯山北侧山脉的东端。
  阿勒山有两个峰顶,均为火山喷发物组成,一为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为土耳其最高峰,顶部终年覆雪。另一为小阿勒山,海拔3925米,位于大阿勒山东南面。两峰之间有长约13公里的山脊相连。阿勒山海拔1500-3500米的山坡上有良好牧场。西亚许多神话、传说中提到阿勒山,基督教的圣经《创世纪》一篇中记载,著名的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就在阿勒山上,因此也使得阿勒山在欧洲、西亚的基督教世界远近驰名,该山成为也圣地。

  日期:2016-02-29 22:34:02
  《旧约全书》说诺亚的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如果我没有估计错误的话,按照《旧约全书》的说法,诺亚打开船窗的时候,外面应该是这幅景象:
  抑或是这样:
  如果想制造点末日气氛,还可以这样:
  反正如果按照基督徒的理解,诺亚在打开船窗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子,整个世界泡在水里,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只看到一座海岛,这座海岛就是现在土耳其的阿勒山。不过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只想轻轻问这么一句:请问,满世界的水后来流到哪里去了?
  日期:2016-02-29 22:35:44
  反正如果按照基督徒的理解,诺亚在打开船窗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子,整个世界泡在水里,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只看到一座海岛,这座海岛就是现在土耳其的阿勒山。不过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只想轻轻问这么一句:请问,满世界的水后来流到哪里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