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54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21 21:10:45
  为什么我说人们的疑惑只有部分得到解除呢?因为秦国后来的行为不太符合这个结论。垂沙之战结束后,三国联军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原地休整,认输求饶的楚国开始派使者去齐国展开和谈。齐国方面提出的条件一点不苛刻,楚国只需要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做人质,它就停止对楚国的所有战争行动。楚国当然忙不迭的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正式宣布停战。可是,秦国并没有跟着消停下来,垂沙之战后的好几年时间里,它仍然在不断攻击楚国。前300年,它攻占楚国的新城,斩首三万,杀楚将景缺;前299年,它攻占楚国八个城池;前298年,秦国又攻占楚国淅邑等16个城池。齐国都决定放过楚国了,秦国却还坚持把楚国往死里整,这些行为对于迎合齐国和讨好齐国感觉不出来能够产生什么作用,没有必要。人们想的到的理由只有秦国扩张土地的欲望太过强烈,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即使这些土地属于众所周知和它渊源最深,而且不久前还是盟友的楚国它也不管了。

  秦国在关键时刻抛弃楚国,背叛楚国,还趁着楚国刚刚战败的机会,落井下石的攻击它,它给楚国造成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严重创伤。我们只能找到一些模糊的利益线索用来解释这些过分行为,勉强说明秦国算是个可以理喻的坏蛋。可是秦国还嫌不够,它又做了一件更过分,也更让人疑惑的事情,它把楚怀王骗到秦国来害死,这是战国时代的一个著名事件。现在的问题是,秦国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它为什么要陷害楚怀王呢?这件事的性质极其恶劣,但是秦国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实际利益,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值得它去做这件事的理由。

  日期:2015-06-21 22:56:35
  楚国不只是秦国的一个盟友,它也是300年来和秦国关系最好的姻亲之国,按照常理,就算是秦国迫不及待的要扩张,由于它的目标是楚国,它至少应该稍微遮掩一下,做的低调一点,结果它不仅不遮掩和低调,反而做的非常公开和放肆,又在害死楚怀王的过程中显得更加的变本加厉和毫无道理,好像它唯恐天下人不知道秦国是个阴险狠毒,六亲不认的国家一样。它连楚国都能这样对待,以后谁还敢和它真心交好,谁还敢和它结盟?秦国的国家信誉从此受到严重损害,国家声望严重下降,所以说,秦国付出的代价并不小。

  为了一些没有必要做的很过分的事情付出沉重代价,难道秦国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当众欺压楚国的方式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除非秦国领导人都是心理变态,天生就喜欢做坏蛋,是不可理喻的坏蛋。秦国对楚国下毒手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成为战国史中的一个谜团,长期以来都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
  日期:2015-06-23 21:10:50
  谈到楚怀王的悲剧命运,让我们联想起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孟尝君的事情。秦国在扣押楚怀王的那一年,也就是前299年,也曾经同样的想把孟尝君给扣押下来。孟尝君比楚怀王幸运,他及时逃出了秦国这个虎穴狼巢,在他的逃跑过程中还产生了“鸡鸣狗盗”的著名成语故事。现有的历史记载里面,孟尝君和楚怀王的命运轨迹只有这唯一一次偶然性的交集。秦国在同一年内准备悍然扣押两个来自外国的重要政治人物,这种完全无视国际外交准则,百年难得一遇的稀罕事情它却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两次,仅仅是因为它突然间心血来潮,开始胡作非为,又纯粹凑巧的被两个毫无关联的人都碰到了吗?显然可能性不大,秦国决策者还不至于昏聩到把国际关系当成儿戏的程度。我认为,孟尝君和楚怀王两个人的命运之间,其实有着更为直接,紧密和强烈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使得他们的命运产生相互影响和联系的是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藏在幕后的秦国间谍。

  秦国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之所以总让人感觉扑朔迷离,摸不着头脑,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间谍的因素考虑进去,如果我们把这个间谍的因素考虑进去,就会发现,原来秦国的所作所为都能找到符合它利益的动机,它还是一个可以理喻的坏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