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
第32节

作者: 夏冬雪2011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03 21:02:08
  第二章  多忧之夏
  17、震惊
  刚刚来到单位,就接到了我的督导范老师的电话,让我最好现在能到她那里,有重要事情同我说。范老师是位职业感特别强的人,如果没有重要事情,是不会在工作时间找我的。我上午还有二节课,我赶忙给张朋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帮我上课,张朋说没问题,马上就来单位。
  来到范老师的工作室,只有范老师自己在。范老师是位60多岁的知名学者,优雅、知性是其突出特点。
  “小夏,你坐。这么急着叫你过来是有件事想同你说一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来的一路我都在想是什么事,可一点头绪都没有。现在听范老师如此说,感觉事态一定很严重。便说:
  “范老师,您说吧。”

  “前一段,也就是一个多月前吧,我给你介绍了一个来访者。你还记得吗?”
  “记得。”这是范老师给我介绍的唯一一位来访者,我怎么会忘记呢。
  “前天她自杀了。”
  范老师语气平静,但我的心却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自杀了?为什么呀?”我的眼前浮现出了王姐的身影,为什么要自杀呀?
  “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那您是怎么知道的?”我急急地说。
  “这个来访者是我的一位亲戚介绍给我的,因为当时我实在是没时间,就把她介绍给你了。刚刚我的亲戚给我打电话,说她自杀了,我便急着约你过来,想了解一下当时的咨询情况。”
  我开始回想我与王姐的咨询过程,并把所有想到的都如数倒给了范老师,范老师一直认真地听着,没说一句话。
  我说了大约有四、五十分钟。见我再没什么可说的了,范老师才慢慢地说:
  “从你说的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二个结论。其一,你的咨询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是流程还是实施策略,都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其二,来访者的自杀行为与你的咨询没有因果关系。从来访者当时的情况看不存在自杀的必要条件,导致其自杀不是另有隐情就是当时来访者没能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及现实处境。”
  听着范老师的二点结论,我的心虽然放了下来,但焦虑情绪却一直挥之不去。“为什么”也在头脑越聚越多。

  我知道,如果自杀事件或多或少与咨询相关,我的职业生涯会受巨大影响。范老师的结论对我万分重要,这也是澄清我与自杀无关的重要佐证。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接待了一名年轻的女性来访者,来访者走出心理咨询室没一个小时就跳楼自杀了。还留下了一封遗书,声称心理咨询师已经宣判了她的死刑,活着也是行尸走肉而已。虽然这位心理咨询师再三表白他无权也无据宣判任何人死刑,但无人理会。包括业内都感觉他的咨询方式肯定有问题,否则是不会出现这种结果的。无奈之下,这位心理咨询师只好选择了退出心理行业,并远走他乡。

  “范老师,我能见见您的亲戚吗?我想问问王姐为什么会自杀,还有,最好能同她丈夫见一面,了解一下王姐自杀前的基本情况……”
  在我说的过程中,范老师一直沉思着,并偶尔摇下头。听我说完了,范老师叹了口气说:
  “冬雪,你怎么还这么不成熟呀?这种事躲还来不及呢,你还要往上冲呀?我虽然理解你的咨询策略,也知道自杀的事与你的咨询无关。可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理解你呀,就是业内的人我也无法保证呀,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业外的人呀。”
  我怔了一下,想了想,感觉自己真是不成熟,只想溯根求源,没想引火烧身。

  “我今天叫你来只想把事情了解清楚,如果确实是我们咨询方式导致的,应当承担的后果我们是要承担的。但如果此事与我们无关,我的建议是轻轻放下,不要自投罗网。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警钟长鸣,规范行事,不要感情用事。”
  “嗯。我会的,您放心吧。”
  “冬雪,虽然你采用的‘健聊’方式很适合我国国情,但缺少了协议的约束,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这种缺少第一手资料的咨询长期使用会降低专业的学术性与严谨性,我不建议你长期使用。”
  是呀,范老师说的没错。我这种咨询方式在一些眼里就是个陪聊者,虽然我运用的都是专业知识在解析问题,但传递出来的信息却是常识性的,大众化的,因为我用专业术语解释心理问题来访者是听不懂的。但大众化的语言就会导致对咨询效果的质疑,导致专业水准的降低。在一些人眼中,越是看不明白、听不清楚的越是科学的、高深的。
  “我会考虑您的建议的。”

  在没有新的形式取代这一模式的情况下,我还得运用一段时间,但长期使用确实有害无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