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31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蓝田战役是秦国在战略决战阶段度过的最紧张时刻,蓝田这个地方从此成为秦楚命运的交汇点,当楚国耗尽了最后一点体力的致命刺杀在蓝田被挡住后,它功亏一篑,终于战败倒下,今后一百年秦盛楚衰的命运走势定下来了。不过,在这之前楚国军队征服秦岭天险的过程中,它已经化不可能为可能,做到了连谨慎的张仪都认定没人能做到的事情,它已经表现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只要还有这样的精神在,它就不会永远遭受失败的痛苦,一场重要战争可以决定它的长期命运,但是决定不了它的最终结局。一百多年后,在一个名叫刘邦的将领率领下,又有一只楚军开始了经过秦岭进攻秦国的征程,它们先攻破武关,然后走最常用的武关道来到蓝田城下,这一次,它们成功的击败防守的秦军,占领蓝田,秦国接着就认输投降,彻底亡国了。这是秦楚两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交战,它让人不禁回想起一百年前两国在战国时代第一次交战时候的情景,因为,这时的楚国国王很巧合的也叫做楚怀王。

  蓝田战役结束后,齐楚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宣告失利,而且再也想不出任何一个有希望扭转败局的办法,到了前311年,复国后的燕国准备好了加入对齐国的总攻,楚军的景翠部则被魏章指挥的秦韩联军打的不断败退,连续丢失上蔡和召陵地区,双方的实力对比对齐楚愈加不利,秦国一方的优势现在大到想输都难,在张仪看来,战争的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往后连蓝田战役这样的意外情况都不大可能再发生,秦国接下来只需要按计划把套在齐国脖子上的绞索一步步拉紧,就能消灭它的这个最大对手,他的战略计划正在接近圆满成功,秦国独霸天下的一天就在眼前。

  日期:2015-03-29 16:25:03
  是的,战争快结束了。如果说秦军的弱点是过于听话,没有主见的话,那么,齐军的弱点和秦军正好相反,他们过于不听话,主见太强,一些齐军士兵习惯于在开战之前自己对前景进行分析,自己决定是否参战,如果他得出结论,本方的人数或者实力处于很大的劣势,参战后自己身亡或者受伤的几率很高,他就会拒绝作战,离开军队逃亡。而一旦有人开始逃亡,剩下的一些士兵觉得本方人数或者实力的劣势更加明显,他也会跟着逃亡,结果是引发连锁反应,形成一种雪崩式的集体大逃亡现象,就像五国伐齐时期我们看到的那样。现在齐国面临的局面是,在濮水和燕国它都被打败,全部的魏国军队和燕国军队,还有大部分秦国军队正在围攻它,而盟友楚国已经自顾不暇,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齐国的劣势都是无可置疑的,请问,齐军士兵们对前景进行分析后的结论会是什么呢?所以说打垮齐国应该是指日可待,用不了多久了。

  张仪可能都开始考虑怎么去处置战败后的齐国,把齐国北部的十几个城池割让给燕国,拉近齐燕两国在国力上的差距,又把齐国西部通道附近的几个城池,最好加上卫国给魏国,这样,齐国就很难再翻身。搞定齐国之后,如果秦军能够在回国途中顺便给予楚国一两次重创,比如把景翠彻底歼灭掉,整个的决战阶段就尽善尽美了。
  日期:2015-03-29 23:01:09
  秦国能够拥有这么巨大的优势,固然要归功于张仪战略高明,指挥有方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不能忽略,秦国一方在决战阶段的运气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不是宋国临阵反水,秦国想把匡章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至少也得崩掉几颗门牙,不可能损失这么小;如果不是齐军在燕国的行为太不检点,燕国民众对他们的仇恨持续高涨,张仪根本不敢派兵去燕国;如果蓝田的秦军没有顶住最后一口气,秦国有可能在阴沟里翻船。张仪没有预料到,正当他春风得意的即将抵达人生最辉煌巅峰的时候,他的运气用完了,一个噩耗传来,秦惠王突然去世,继任的秦武王刚一上台就下令解除张仪的权力,全面停止执行张仪的战略计划,接着还把张仪和魏章都赶出了秦国。所以,秦惠王去世造成的实际结果是:秦惠王和张仪两个人都不能再发挥作用。

  张仪下了一整盘棋,眼看着就要将军,却被剥夺了棋手资格,他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对齐国的最后一击,他的战略计划的最重要目标还没有完成,而充满自信的秦武王显然并不想根据张仪的思路继续下这盘棋,他的想法是推倒重来,根据自己的思路开始一盘新的棋局。正在边境线上向齐楚步步进逼的秦国,韩国,魏国,燕国军队纷纷撤退,齐宣王和楚怀王不用再担惊受怕,一筹莫展,他们从此可以睡个好觉。秦惠王去世的那一天是张仪最不幸运的一天,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却称得上是国家幸运日。

  日期:2015-03-31 18:26:10
  丹阳-濮水之战没有按照张仪的战略计划进行到底,但它仍然是继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又一场决定天下大势走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规模战争。有一点需要澄清,整个大战的过程中发生过许多场战役,其中只有丹阳战役在史书里留下了斩首8万的记载,这是否说明其他的战役规模不够大,打的不够激烈,伤亡不够惨重呢?不是的。在雍氏一带,秦军与韩军组成联军和景翠长期交战,而且秦韩联军一直占据着上风。在濮水,秦军与魏军组成联军和齐军展开决战。这些都是参战人数很多的主力大会战,伤亡肯定也少不了。之所以这些战役没有留下斩首记录,是因为张仪知道,东方各国普遍认为秦国的斩首风俗太野蛮血腥,对它深恶痛绝,为了照顾并肩作战的盟友的心情,张仪做出一个规定,在有盟友军队共同参与的战役中,秦军不执行商鞅所推行的斩首授爵制。

  丹阳战役是秦军单独和楚军交战,所以有斩首记录。蓝田战役也是秦军单独和楚军交战,但是在蓝田发生的是一场纯粹的守城战,楚军战死的人绝大多数都倒在城外,秦军从头到尾只能勉强守住城池,直到楚军把战场打扫完毕然后撤走后,秦军才敢出城,他们找不到收割对手首级的合适时机,所以蓝田战役也没有给我们留下斩首记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