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30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26 21:45:21
  楚军在途中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损失了多少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它最终克服所有障碍,从群山当中成功的走了出来,不幸的是,就在他们即将走出来的当口,被秦国给提前发现了。无比震惊的秦国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它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下达了和楚国相似的总动员令,全国还有一战之力的人都拿起武器,以最快速度奔赴位于秦岭出口处的蓝田,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个城池。
  秦国为什么决定把防线设在蓝田,而不是直接就设在都城咸阳呢?因为蓝田离咸阳并不远,咸阳虽然是都城,却没有修筑城墙,这是考古发掘的结果,所以蓝田就是咸阳外围最后一个适合阻挡楚军的地点。从全国各地仓促赶往蓝田集合的秦军无疑是一只组织松散,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开始的时候人数也不多,幸好它的对手战斗力同样很低下,现在的楚军疲劳到了极点,而且也饥饿到了极点,人能够出来就不错了,很难想象他们到了这个时候还有力气随身携带足够的粮食。双方都在和时间赛跑,最初的交战中,秦军堪堪打退有气无力的楚军,守住防线,等楚军缓过一口气来,又从周边地区收刮到一批解燃眉之急的粮食之后,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秦军正在不断抵达蓝田,秦军的人数增加,实力变强了。

  日期:2015-03-27 22:22:22
  没有时间犹豫,楚军开始不顾伤亡的全力攻击,发生一场非常激烈却显得有些混乱的战役,交战双方都不是主力,都是临时凑合起来的杂牌军,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太重要,秦楚三百年来想都没想过会互相交战,更没想过三百年来它们的第一次交战会是一场关系着国家命运的,谁也输不起,谁也不敢退让一步的搏命厮杀。蓝田战役期间,张仪想紧急调拨一些主力回援,可是秦军已经把作战重点转移到齐国这边,所有的秦军位置都离的比较远,而且都有任务在身,来不及了,反倒是韩魏想办法抽出一只部队来救援秦国,这只部队轻松突破楚国的楚方城防线,一路长驱直入的打到南阳盆地深处的邓,严重威胁蓝田楚军的退路,说明当时的楚国状况和秦国一样,它把能用的人都用了出去,它的内部也是空虚之极。

  最终,没能坚持住的是楚军,他们远离本土在秦国境内作战,只要秦国实行坚壁清野政策,缺乏粮食的楚军不可能始终保持着用来战斗的体力。万般无奈之下,楚军只好下令撤退,撤退过程中的楚军处境相当危险,他们孤军深入,前后都有敌军的存在,如果蓝田的秦军出城追击,和武关的秦军,还有韩魏军队前后夹攻,应该是消灭这只楚军的好机会,可是蓝田的秦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一步都不离开城池,任由楚军从容离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个现象表明他们的力量也使用到了极限,如果楚军再强大一点,说不定蓝田已经失守。

  日期:2015-03-28 17:58:09
  乍看起来,蓝田反击战是楚怀王破罐子破摔的冲动之举,楚军孤注一掷的行动过于冒险,象是在自己跑去送死,其实不然,发动蓝田反击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楚国做出的一个理智决策,而且差一点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次行动抓住了秦国的两大弱点。一是秦军当前战线过长而必然出现的布防上的漏洞,张仪认为秦国的自然天险是难以逾越的,可以借助自然天险节省一些防守兵力,没想到偏偏楚国就逾越了这道自然天险。

  二是秦国长期以来具有的一个固定弱点,秦国人普遍都非常听话,非常服从命令,这使得秦军成为一只纪律严明的部队,但是同时也使得秦军养成了高度依赖上级命令的习惯,缺乏自作主张,随机应变的能力,楚国不需要消灭多少秦国中央政府的官员,它只需要打到咸阳附近,干扰,破坏秦国中枢指挥机构向各地秦军发布命令的机制,很快各地的秦军就会陷入混乱和瘫痪状态。这时的秦军已经和齐楚军队在战场上面对面纠缠在一起,它一下子不知所措,乱成一团,对它的对手来说,是个绝佳的全面反攻,挽回败局,甚至反败为胜的机会。

  日期:2015-03-28 21:15:16
  打到现在,齐楚的劣势越来越大,如果再不集结最后的力量放手一搏,就只有慢慢等死,而这最后一搏如果不是对准秦国的要害发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翻盘的效果呢?所以我认为,楚国决定冒险出击是正确的,
  秦国和楚国两个人在打架,秦国一开始依靠它强壮的胳膊和拳头,打的楚国找不着北,但秦国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对心脏地带的保护。楚国的力气没有秦国大,始终都在挨打,但它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拿出一把暗藏的匕首直插秦国的心脏。如果让它插入,秦国不死也得重伤。幸好秦国的反应还算灵敏,在最后一刹那挡住了匕首的前进,想必这个时候它也被吓出一身冷汗。
  日期:2015-03-29 12:19:5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