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第31节

作者: 司马子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18 21:53:35
  =====================正文=====================
  第四章 周齐决战 入主邺城
  34、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一路狂奔回长安城的宇文邕,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总结大会。
  大会上,宇文邕就此次出征失利,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失败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闭目塞听,没有听取宇文弼等人提出的攻略山西的策略。
  第二、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第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齐依然强大。
  总结报告结束之后,宇文邕同时要求各级干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鼓励各级干部再接再厉,并传达到各级单位,为第二次伐齐做好心理准备。
  宇文邕无疑是一个善于总结错误的人,他不会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平心而论,此次伐齐的失利,并非一败涂地。
  回顾这两个月里宇文邕的行程,几乎横扫了整个中原大地,河阴、孟津、洛口、河阳等三十多座城市任我行,虽然只是观光旅游,但这已经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因为宇文泰都没这么猛过。同时,宇文邕也更进一步地摸清了北齐的底细。
  对于北周来说,这次的伐齐虽然失利,却并未损伤元气,宇文邕不会气馁,他正在寻找下一次伐齐的机会。
  同时,在这一场总结大会上,宇文邕盛情地赞扬了各级将领英勇作战、勇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登上战场的杨素和杨坚。
  杨素成功领取到宇文邕授予的这份来之不易的领兵机会后,便主动担当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杨素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宇文邕很是赞叹,当大军到了河南境内之后,杨素便又追随于宇文宪,在宇文宪的带领下,杨素的部队也是连战连捷、所向披靡。
  虽然这次伐齐最后败了,但是杨素却是成功的,杨素用他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做了证明,他不光有文才,更有胆识和武略,同时也为九泉之下的父亲杨敷做了证明,证明了什么叫做虎父无犬子。

  对于杨素这样的少年英雄,宇文邕当然是要奖赏的,杨素被封为清河县子,并获得了五百户的食邑。
  相对于沙场得意的杨素来说,杨坚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杨坚在此次战役中,率领着三万水军,从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黄河,负责配合宇文邕主力军队的作战。作为后备力量,杨坚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翻阅史书,我们只找到杨坚在一个叫做河桥的地方战胜过北齐军队,具体怎么打的,我们并不知道。
  然而,作为最高主帅的宇文邕却在金墉城下受挫,并随即下令撤军。北周在中原的主力一下子就全都撤空了,作为偏师的杨坚也得撤,不过陆路撤军容易,水路撤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有人或许不明白了,撤就撤呗,这有什么难的,原路返回不就得了。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地理知识实在太菜了。
  要知道,黄河是自西向东流的,杨坚率领水军出征的时候是从渭河进入黄河,这是顺流而下,但是如果再从黄河进入渭河,那就是逆流而上了。顺流而下,行军速度很快,可逆流而上,这行军速度可就比乌龟还慢了。
  而在杨坚的屁股后面,北齐的追兵杀声震天响,以这么慢的速度撤兵,万一被北齐追兵追上,那可就得葬身鱼腹了。杨坚知道,水路撤兵,那就是等死,只能白白给黄河里的鱼虾添加肥料。
  杨坚果断下令,登上陆地,从陆路撤军,并且把所乘的舟船付之一炬,看看熊熊燃起的烈火,杨坚和他军队欢快地踏上了逃跑之旅。
  不日,杨坚和他的三万士卒悉数返回到了长安。
  杨坚虽然没有直接地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但是,他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决断,完整地保存了部队,这令宇文邕对自己的这位亲家一下子刮目相看,原先以为杨坚就是个官二代,没想到杨坚也有两把刷子。

  (本节未完待续)
  日期:2014-03-19 11:59:16
  (接上文)
  宇文邕伐齐大业的受挫,无疑是老天对高纬的又一次眷顾。不过,老天的耐性是有限的,眷顾多了,老天爷也会不耐烦。
  就在宇文邕处心积虑二度伐齐的时候,高纬也正处心积虑的忙活着自己的事。
  概括起来是两件事,一是敛财,二是泡妞。
  随着高纬日复一日地纵情声色,北齐的财政也日复一日地拮据起来。高纬深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事实证明,高纬也是蛮有经济头脑的,至少在搞创收方面,比当今很多贪腐官员要高明得多。
  高纬下令收税,什么税?有什么税就收什么税,凡是能想到的税种,都要收。一时间,各种税种遍地开花,市场税、商业税、关卡税、车马税、交通税、盐铁税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卉千葩,甚至你喝口酒都收喝酒税。
  俗话说开源节流,一方面搞创收,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当然,高纬是不可能从自己身上节流的,高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勤俭节约这个词儿,节流的对象是那些穷苦老百姓。高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节约,我来主导消费。

  公元576年,也就是北周伐齐失利的第二年春天,北齐境内发生了大饥荒,一时间,大量的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高纬随即下令赈灾,不是国家赈灾,而是佛寺和地主。此前说过,南北朝时期的佛寺盛行,占有大量土地,而且寺院里的人不种地,也不用服役,更不用交税,社会的很多财富都聚集到了寺院之中,可谓富得流油。
  不得不佩服高纬的经济学思维,这个点子真是妙,节省了国家的钱不说,还能让那些富得流油的佛寺和地主主动来出钱赈济灾民,高纬的经济头脑杠杠的。
  这是敛财,而高纬的第二件事,就是泡妞。
  北周伐齐失利的第二年,即公元576年,高纬带着冯小怜来到了晋阳(今太原),这里是北齐的陪都,也就是第二首都。高纬和冯小怜,一时间可谓是逍遥快活,显然高纬根本没有意识到宇文邕已然磨刀霍霍。
  面对着三千粉黛的后宫佳丽,高纬似乎总是欲壑难填,为了填补自己的后宫,高纬随即下令,号召全国选秀。凡是年满十四岁,二十岁以下的女子,当然,必须是未婚的处女,都要来参加选秀。不去参加可不可以?不可以。凡是抗旨不尊,或者藏匿人口的,都得论罪处死。
  看着一个个送入后宫的佳丽,高纬彻底沉沦在了欲海之中,在他的内心里,已经没有了朝堂,没有了国家,高纬所思所念,唯有那床榻间的恣意逍遥和风流快活。
  而此时的北齐朝堂,已经彻底沦入“三贵”之手,即穆提婆、高阿那肱、韩长鸾。

  这样的朝廷,如果还不灭亡,那真的是没天理了。
  就在高纬如火如荼的举行选秀之时,居住在长安的宇文邕却异常冷静,因为他已经做好了二次伐齐的准备。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更杀一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