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48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9 08:09:50
  ◎ 〇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君出塞 的真相(二)
  再后来,匈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内乱,一下子自立了四位新的单于,加上原有的单于,一共有了五个单于。这下更乱了。
  他们互相打来打去,一位单于兵败自杀,又有一位单于归降了别的单于,最后只剩下三个单于,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分别叫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
  三个单于之间又打来打去,外族入侵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内耗,于是又死了一位单于,呼韩邪单于败走,郅支单于建立了正式的匈奴王庭。
  由于呼韩邪单于战败了,他的手下给他出主意,让他称臣归附汉,请求汉的帮助,来平定匈奴。
  虽然大臣们都反对,呼韩邪单于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派他的儿子到长安做人质。

  搞笑的是,另一位郅支单于听说了,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儿子派到长安做人质。
  回想起匈奴叱咤风云的时候,再看看他们现在落魄的样子,其实欢欣之余也是有点凄凉的感觉的。可是,谁让他们要内斗呢?
  后来,呼韩邪单于为了表示诚意,到边塞告诉官员,表示愿意奉献本国的珍宝,来年正月亲自到长安朝见汉的皇帝。
  汉与匈奴打了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有匈奴单于愿意朝见汉的皇帝,汉的大臣纷纷讨论怎么安排朝见仪式。
  最后约定以高于诸侯王,藩国的礼节来接待匈奴单于。单于自称藩臣,而不称名字。
  来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果然从塞外来到长安,前来朝见汉宣帝。宣帝赐给了他大量的财物,以示优宠。
  汉宣帝首先登上长平坂,下诏命令单于不必参拜,并且允许单于左右的的大臣都得以列队观瞻。蛮夷各国的国君,各诸侯王、列侯等数万人,全部都夹道欢迎。
  汉宣帝登上渭桥,众人齐呼万岁。那种四方来朝的景象是前所未有的。一直到当年二月,才送呼韩邪单于回国。
  以前,从乌孙以西,直到安息国,与匈奴接近的西域各国,都更怕匈奴,而轻视汉。自从呼韩邪单于亲自到汉朝见汉的皇帝以后,就全部遵从汉的号令了。
  武帝努力了一生都未曾实现的愿望,于是在宣帝手里,由于匈奴自己内乱,兵不血刃的实现了。
  讲到这里,还是没有出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怎么回事呢?这是真的,终武帝之世,宣帝之世,到匈奴来朝,都没有过这句话。可不是人们想象的,来自“汉武大帝”。
  后来,郅支单于也不甘落后的派使臣前来朝贡,但由于呼韩邪单于是亲自前来朝见,更有诚意,所以汉对待呼韩邪单于的使臣,到底要比对郅支单于的使臣要优厚些。

  过了几年的正月,呼韩邪单于又来朝见汉宣帝,二月回国。在这期间,郅支单于认为呼韩邪单于兵力弱,归降了汉,就不会再回来了,就试图趁他不在,并了他的地。
  但在路上,听说汉出兵出粮帮助呼韩邪单于,估计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搞定整个匈奴,于是就想和乌孙联合。但是乌孙王没有和他联合的意思。
  双方打了一仗,郅支单于打败了乌孙军队,又吞并了北部的三个小国家,以后更是多次进攻乌孙,基本上都胜利了。
  他吞并的小国家之一,叫做坚昆,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东边距离单于王庭七千里,南边离车师国五千里。
  郅支单于估计这里够远了,汉无法打到这里来,于是征服以后留了下来,建都于此。但是他错了,汉的巨掌无远弗及~

  郅支单于觉得自己够远了,汉打不够他,又怨恨汉拥护呼韩邪单于,而不是他,派使臣要求汉把他送过去的人质还给他!
  汉派人把人质送回去了。郅支单于又莫名其妙的很生气,竟然杀了送他儿子的汉使。
  自己也知道这下闯大祸了,又听说呼韩邪单于越来越强大了,害怕他们袭击,想要迁徙到更远的地方。
  正好康居国王数次被乌孙袭击,决定结交郅支单于,一起对付乌孙。两家一说就说到一块儿去了,于是郅支单于带着部众一路向西,跑到康居去了。

  因为路程远,天气又冷,路上死了好多匈奴人。最后到达康居国的匈奴,只剩下三千多了。所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针对的就是这三千人。
  到了元帝的时候,郅支单于自以为自己是匈奴大国,威名远扬,又打过不少胜仗,十分骄傲,对康居王不礼貌,因为生气而杀了他娶的康居王女儿,还有康居贵族、平民数百人。
  他还强迫康居人为他筑城,每天有五百名工匠施工,一共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对一个西域小国来说,是不小的人力开支。很多康居人都因此怨恨郅支单于。
  基于苏武的教训,汉派出了三批使节,责问郅支单于,送他儿子的汉使到哪儿去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郅支单于虽然不敢再杀人了,但是也态度傲慢的不肯奉诏,交出汉使的遗体。
  估计他是交不出来。这种人杀人不当回事,估计当时杀完就处理了,现在又去了一个遥远的国家,哪里还交得出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