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53节

作者: 独孤飞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老天似乎对杨素充满了歉意,它没有让这条“眼镜蛇”等太久。
  一天,有一个叫做何妥的人前来拜会。经过一番寒暄,这个家伙像一个婆娘一样地哭诉自己在朝廷上遭遇的诸多不公,尤其是遭到苏威等人的欺负。一开始的时候,杨素也没有太在意,他以为这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但是,当他听到何妥口中吐出的那两个字时,心中陡然一亮:苏威,你的好日子到头了。而那两个字就是:结党。
  杨坚最憎恶什么样的人?杨素比谁都清楚,也比谁都更明白这其中的玄机。这个皇帝最害怕别人威胁到他的权力,也最憎恶别人威胁到他的权力,因为他那个位子就不是正大光明得来的,而是“篡”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偷”来的,所以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老老实实的、永远臣服于他的权力,永远不要试图挑战这一权力。在这个皇帝心里,只有一个逻辑:只要谁敢威胁到这一权力,谁就得去死。

  而“结党”恰恰威胁到了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真正捅到了杨坚的伤疤和痛处。也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杨素从来不结党;另有一个人也很明白这一点,那个人就是高颎。
  很显然,苏威已经犯了大忌。这个读了一辈子书的人、这个已经是58岁高龄的人,却仍然没有摸清皇帝的心思,着实让人替他捏把汗啊!

  大家可能要问了,苏威结党的事情,难道杨素会不知道?可以肯定地说,杨素是知道的。但这位老兄一直都在外面征战,对这些事情无暇顾及;而且他经常出差公干(领兵打仗),也很难掌握到充足的证据。还有一点,他跟苏威毕竟都是杨坚的亲信,如果当面撕破了脸,反而会招来对方的反咬,到头来只会两败俱伤,这绝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现在好了,有人愿意充当马前卒了!有这个家伙冲锋陷阵,自己根本不用亲自出马,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和苏威撕破脸。而且何妥和苏威都是文人,以文人对付文人,胜算又加了一成。
  而这个何妥也果然不是一般人,他早已收集好了苏威“结党”的证据,更狠的是,他竟然连很多内幕消息也搞到了手。而他之所以来找杨素,是因为他也需要后台,他也需要支持;否则,以他那点微薄的实力,恐怕还没开口说话,就早已被口水淹死了。
  这个搞学问的“天才”并不是个书呆子,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事情的实质。眼下能对苏威构成威胁的,只有杨素,也只有他才是扳倒苏威后的最大获益者。

  既然大家怀有相同的目的,那就不用废话了,联合吧!
  第二天早朝,杨坚收到了一封奏书,他像往常一样打开翻阅,但很快他的脸色就铁青了。没错,这正是杨素和何妥写好的一封奏书,一封专门针对苏威的奏书(署名何妥):
  “苏威和吏部、礼部诸多高级官员结党营私,毁坏朝纲;而且,苏威还以种种不正当手段为其家族之人谋利益。”接着,附上了很多内幕消息和证据。
  杨坚非常震惊,当他看到“结党”这两个字时就已经气得浑身哆嗦了。好你个苏威,反了你了,莫非你也想来场“篡”权?他立即命令虞庆则去查办此事。

  杨素的看法一点都没错,杨坚对此类“结党”之人简直是憎恨到了极点,他甚至没让苏威一伙有申辩的权力;当然,杨素在旁边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也不会让苏威一伙有申辩的机会。
  虞庆则知道事情紧急,不敢怠慢,马上前去办理。很不幸的是,何妥所揭发的事情全都属实。可怜的苏威,吓得都快尿裤子了,只能不停的磕头,不停的请求宽恕。杨坚很“客气”的对他说了一句话:“谢已晚矣!”
  苏威的小命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
  这时,高颎等人出面替他说了几句好话,毕竟苏威也是自己推荐上来的,他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自己也是应该承担一些责任的。

  看到众大臣为其请命,又想到苏威确实功劳不小,杨坚就免除了他的死罪。但是活罪难逃,可怜的苏威又乖乖地做回了一名普通老百姓。
  不过,大家可别忘了,苏威的绰号叫做“政坛不倒翁”,属于他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58岁的老人家了,先回家歇两天吧,后面还有更凶猛的风浪呢!
  日期:2014-10-27 20:53:22
  五十八、开皇之治
  伴随着苏威的离去,“三叉戟”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客观地评价一下,不管是前“三叉戟”组合,还是后“三叉戟”组合,都保证了整个隋朝政权的高效运转,都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高颎,则是前后两个“三叉戟”组合的核心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让这个组合有了灵魂和支柱,才让这个组合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人都可以缺,但绝对不能缺了高颎。杨坚和高颎已经成为了隋朝的一种标志性符号,已经成为了隋朝赖以存在的根基。

  此时,隋朝已经建国11年了。

  在这11年里,隋朝中央政府坚定地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以民为本,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杨坚这个皇帝也能以身作则,注意节俭,严惩贪污,吏治基本上清明,涌现出了一批像辛公义这样优秀的基层官吏。对外,接连用兵,而且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隋朝已经渡过了青少年期,已经进入壮年期、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不仅是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而且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时期。
  而这样一个伟大的时期是由两个人来完成了,他们都是绝世猛人,一个是高颎,另外一个就是杨素。我把他们两个掌权的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称为“两巨头”时代。
  苏威被整走后,何妥当然很开心,因为他报了私仇,挽回了读书人的那点颜面,读书人都是有自尊的,谁敢冒犯了这点自尊,谁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何妥给我们这些读书人挣了不少面子。不过,这位老兄确实是个做学问的料,没有什么野心,这件事情后,他依然在中央党校任职,很负责任地做自己的国子博士,没再闹出什么动静。但他也没闲着,而是潜心著述,写出了《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等著作(研究先秦文学的人应该比较熟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此之后,宫廷的音律之事,就都交给这位老兄了,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何妥心里一定很爽。

  最开心的还是杨素。
  这条“眼镜蛇”借何妥之手赶走苏威后,立即开始活动。不过,他也太着急了,因为杨坚很快就下达了圣旨:任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杨素能坐上这个位子可谓众望所归:首先,他取得的战功无人可以匹敌,在军界的地位极高,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也是一个明星般的人物,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再者,他跟杨坚的关系真的是非常的铁,深得杨坚的器重和信任,这跟他善于迎合和搞关系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最后,他跟高颎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这跟他一直以来都走高颎这条线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站队”问题。有了这些要素,如果杨素不做尚书右仆射,倒是让人觉得奇怪了。不过,还是有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个人就是贺若弼,而他跟杨素的一场内斗也即将拉开帷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