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6节

作者: 独孤飞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就是这么一个家伙,花起钱来,真是好不含糊。比如建造宫殿园林,他一会儿想这样建,一会儿又想那样建,就让工匠拆了再修、修完再拆,就像咱小时候玩泥巴,只不过他玩的是豪华宫殿。你可不要误认为他大方,当需要救济灾民的时候,他就袖手旁观,只是弄几个清淡的饭菜,改改口味,还说是与民同苦。真正是:幸福我一个,哪管天下人。
  爱玩。不仅天天和后妃们在皇宫厮混,还想出了许多玩乐的方法。比如,他曾经建了一个贫儿村,自己装扮成乞丐,着实过了一把乞丐瘾。
  我上面列举的这几件事相比于他干的那些,真是九牛之一毛,要是全都列举出来,估计可以写一本书。罄竹难书,一本估计不够,还得要分上下册那种。
  我就简简单单用四个字来概括吧:骄奢淫逸。没有比这四个字更形象的了。后代史官也把一个称号毫不犹豫地安在了他头上:后主。能顶这个称号,众望所归。
  不过,这位老兄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两点许多优秀皇帝都没有的好品质,一个是幽默,一个是对于爱情的忠贞,尤其是后者,他与冯淑妃(小怜)那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忍俊不禁。这两点将在与宇文邕的对决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唉,可惜了这么一个幽默的多情胚子,生错了时代啊,要是生在现在,不知道多少小MM为他疯狂呢!
  我们的高纬兄天天在后宫享乐、不肯上朝,而且还“腼腆”到不愿和群臣交谈,那国家大事怎么办啊?这可难不倒这位颇有创新天赋的老兄,他把权力交给了自己信赖的人。
  这些人好啊,从来都没有打击过自己,而且总是鼓励自己,对自己照顾周到、关怀备至,处处为自己着想,陪自己唱《无愁》曲,还大把大把的送美女供自己玩乐,把国家大权交给这些人,放心。
  既然他们要我杀那些不老实的大臣,还说什么,杀!
  既然他们说斛律光要造反,还等什么,杀!

  意图谋反的人,杀了;老是打击自己,说自己不理朝政的人,杀了;对自己有威胁的堂兄弟,杀了。世界终于清静了,再也没有人在自己耳边唧唧歪歪,身边都是自己信任的人。
  高纬非常满意,他终于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了。
  但是,边关却突然传来急报,烽烟再起,北周宇文邕亲自领兵前来进犯。
  日期:2014-10-16 10:15:06
  六、东征
  斛律光死了,斛律家族完了,兰陵王也被毒死了,整个北齐又被后主高纬和他的一干亲信搞得乌烟瘴气;伐齐的条件成熟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是时候动手了。

  这时候,有个人就伐齐事宜向宇文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就是著名的“平齐三策”,而这个人正是韦孝宽。
  作为一名镇守边关的指挥官,他比任何人更了解当前的局势。平齐三策,正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明若观火的洞察力和对局势准确的判断。而这些能力,将对他在未来那场皇权争夺战中的表现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平齐三策,第一策:机会已至,不可失去;诸路大军齐进,直捣巢穴,一战而平。
  第二策:联手南方的陈国,让北齐两面受敌、双线作战,等到消耗的差不多,一鼓而平。
  第三策:养兵蓄锐,等待时机。

  很明显,韦孝宽的第一策乃是上策。不知道是这老小子太出名了,还是后人喜欢模仿,后来很多计策都是三策,包括大牛人李密,也未能免俗;直接说出上策来多好,非要搞得这么复杂。
  就在勋州刺史韦孝宽在玉璧城(勋州首府)写“平齐三策”的时候,宇文邕也没有闲着,也在忙着与宇文宪等亲信商谈伐齐事项。经过反复磋商与可行性分析,终于下定决心:伐齐。
  有人要问了,条件都这么成熟了,为啥还反复磋商啊?
  我现在就给你简单分析一下:第一,北周当时占有的地盘有四川、甘肃、陕西全部以及山西、河南的小部分,而北齐却占有山东、河北全部以及河南、山西大部,还有安徽、江苏小部,地盘大小差不多,但是北齐的地盘都是繁华地区,比北周的经济发展更快。第二,北周依靠府兵制,能有效调集的兵力有20万;北齐的机动兵力大概也在20万;人数相当,北周士兵的战斗力更强。第三,北齐虽然高纬昏庸,朝廷腐败,但是各个地方军事长官中却还有人才,不可小觑。

  简单一句话,北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现在明白要反复磋商的原因了吧。
  磋商完了,就是动员,宇文邕一下子动员了18万大军,国中精兵几乎悉数登场,不过,能上战场的机动兵力也就10万左右。当然,他也做了人员配备与安排。自己的几个铁哥们,在家里镇守,比如跟着他一起干掉宇文护的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等人。

  很感意外的是,有两个人没有排得上号,一个是韦孝宽,一个是尉迟迥。分析一下也不奇怪,韦孝宽是勋州刺史,而勋州正和北齐接壤,是进攻北齐的基地,就是万一打败了,好歹也有个去处,有韦孝宽镇守,也放心。尉迟迥为自己老爹宇文泰时代的一代名将,此时为陕(西)甘(肃)军区的司令员,自己的老家全靠他来镇着,绝对不能随便调动。
  安排完毕,第一次东征正式开始。当然,出兵前免不了发个诏书,骂骂高纬的光荣事迹。
  此次东征共分三路。宇文邕亲自率领主力6万人为一路,在先锋队伍中有一个并不显眼的小将领叫杨素。宇文宪率领一路,大概2万余人。水路由杨坚等将领率领。
  三路大军共10余万人,浩浩荡荡开赴河南,沿途号令严明、军威齐整。
  先说说北周的战略部署:先攻下河南,然后与敌军主力决战,击溃其主力后,直奔其首都邺城(河北邯郸一带),待邺城被攻下,其它地方也就传檄而定了。
  这个战略部署应该说是合理的,但是主攻地点的选择有问题。河南这个地方,自从宇文泰、高欢时代起,就是两国的主战场,所以重要据点都有重兵把守,并且将领都不是泛泛之辈。
  一开始的进展还算顺利,尤其是宇文宪这一路,几乎是所向披靡,接连攻下20多个城池,打的北齐军望风而逃。但是,宇文邕的6万大军在进攻河南重镇河阳时,遇到了激烈的抵抗,攻了20多天未能攻下,这样子战略部署就完全被打乱了,大军囤积在河阳城下,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如果敌人派来援兵,前后夹击,后果将不堪设想。高纬也不完全是个白痴,他马上就派援兵来了,虽然派的有点晚,援兵走的有点慢。

  没办法,宇文邕只好退兵。另两路一看主力撤退,也只好率兵返回,原先攻陷的地方又纷纷倒戈。
  宇文邕初生牛犊不怕虎,显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这次东征失利算是给了他一个教训,让他明白北齐还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打垮的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宇文邕的第一次东征,就犯了这么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