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8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尽管张仪考虑的非常之详尽和完善,但是在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由于公孙衍的存在,拉拢魏国的工作变的出奇的困难。比如燕国的内乱实在是过于严重,以至于它几乎没有经过抵抗就被齐国给灭掉了。再比如楚国冒险在蓝田发起的反击。不过,经过一些有效的修补工作之后,这个陷阱最终成功地套住了齐国,如果不是秦惠王正好在那个时候去世,如果不是后任的秦武王决定解除这个陷阱,齐国当时就被憋死在里面了。

  日期:2015-01-08 22:57:02
  关于这个战略的优点,可以用这样一些词语来形容它,宏伟,周密,严谨,简捷,巧妙,有效。在其中我想专门谈一谈简捷的具体含义,因为简捷是这个战略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所谓简捷,是指它在实施过程中操作起来特别简单。直到决战来临之前,秦国需要做什么呢?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去和韩魏结盟,由于韩国是魏国的小弟,秦国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拉拢魏国这一个国家身上。二是去敲打赵国,齐国已经承担了这个任务的主要部分,秦国可以在旁边悠闲的看着齐国做事,觉得它做的不够的时候自己再上去加把劲就行了。

  需要做的事情少,除了让大家可以多休息以外,还有什么优点?还可以减少秦国的行动轨迹,让其他国家难以察觉秦国的意图。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看到的就是秦国在拼命的和魏国套近乎,或者过了很久才攻击一下赵国,谁又知道秦国这是在给远方的齐国布陷阱呢?张仪的战略真的很难很难识破,实际上,很可能最终只有一个人识破了,因为他是齐国人,他知道齐国的战略,并且把齐国的战略和秦国的行为联系在了一起。他是个绝对聪明的人,可是就算是他,也是在张仪战略即将发动的最后阶段才识破的。

  日期:2015-01-15 23:14:40
  通过张仪的战略,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崭新的争霸天下的思路。假设现在有两个正在相互竞争的,实力差不多的强国,它们都在暗中计划着超过对手,成为最强国,独霸天下,最后统一天下。它们应该怎么做呢?传统的思路是,先在周边地区找一个比较弱的国家,把它吞并掉,用这一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实力,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由于对手力量已经弱于自己,无法阻止,它就可以由近及远,步步推进,占领越来越多的土地,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直到最后占领全天下。

  比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当时的强国魏国分别发动的,试图吞并周边国家赵国和韩国的战争。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再比如齐威王的战略,是想首先吞并掉近邻燕国,为下一步的扩张计划打下基础。甚至后来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也是这种思路。

  日期:2015-01-15 23:17:57
  自始至终,秦惠王和张仪表现出来的思路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秦国面对着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集中精力去击败这些对手,削弱这些对手,让对手变成普通的弱国,在自己实力不变的情况下拉开双方实力差距,完成这个阶段性任务后,再开始扩张秦国的领土。这种新思路有什么好处呢?有两个好处,一是最开始,秦国不会表现出任何会让其他国家担心的扩张倾向,这有利于秦国去争取和团结尽量多的盟友,借助这些盟友的力量来打击主要对手,这就是为什么张仪的战略可以使秦国拥有四比二的优势的原因。二是,到了秦国真正准备扩张的时候,其他国家实力都比较弱,就很难以一个足以服众的国家为核心,联合起来反抗秦国。

  假设齐威王的战略顺利实施,成功地吞并了燕国,剩下的国家发现齐国已经成为最大威胁,它们很可能以楚国为核心,团结在楚国周围来对抗齐国,因为楚国是它们当中明显最强的国家,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会增加麻烦。而张仪的战略目标达成后,就不会出现这种麻烦,可以为秦国将来统一天下创造最好的条件。
  日期:2015-01-16 22:32:15
  这种思路也适合秦国具体的时空环境。齐国选择的扩张目标是燕国,楚国选择的扩张目标是越国,燕国和越国有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处于偏远的,其他国家难以到达,特别是强国难以到达的地方。燕国其他国家比较难以到达,越国其他国家几乎不能到达。而秦国没有类似的扩张目标,义渠国太小了,把它吞并了也不能给秦国增加多少实力,秦国想要有效地增加实力,它的扩张目标只能是东方的三晋国家。可是三晋国家处于中间地带,它们之中位置最靠边缘的赵国也号称“四战之国”,由于地理的原因,它们很容易向其他强国求援,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也很容易互相联合起来,秦国的扩张行动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顺利,但是渐渐地秦国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好果子可以捞到,只是平白地和三晋各国成为关系很紧张的敌国。

  秦国想扩张,其他强国也想扩张。秦国和三晋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齐国和楚国正好完成它们各自的扩张计划,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齐国已经吞并了燕国,楚国已经吞并了越国,结果齐国独占东方,楚国独占南方,无主之地只剩下三晋地区。如果这个时候秦国还不放弃,还在攻击三晋国家,成为超级强国的齐国挥挥手就可以把它打退。统一天下?这种事情秦国就不用想了,别人不来统一它就谢天谢地了。

  日期:2015-01-16 23:34:39

  简单来说,传统的战略思路是先弱后强,先打弱国再打强国,而秦惠王和张仪的思路是先强后弱,先打强国再打弱国。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秦惠王和张仪提出的战略思路是那个时期最适合秦国的思路,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思路。
  在离我们如此久远的古代就能产生这样先进的,或者说是超前的战略思维是了不起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先进,太超前了,以致于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并且愿意继承他们的那一套办法。据我所知,除了秦惠王和张仪,那个时代也就只有一个孟尝君表现出了同等水平的战略思维能力。无论秦惠王怎么从小灌输,秦武王就是始终不能理解打败远方的齐国对秦国有什么好处。无论孟尝君怎么解说,齐闵王就是始终不能理解打败远方的秦国对齐国又有什么意义。不过,秦惠王和张仪组成的是一个很罕见的,天才政治家加上顶尖战略家的恐怖组合,他们合作的这段时间内做出的明智决策,已经足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为什么最终统一天下的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关键因素就在这里。

  日期:2015-01-17 14:04:45
  张仪取代公孙衍之后,马上紧锣密鼓的按照既定的战略计划开展一系列动作。前329年,张仪刚刚开始掌权,这时楚国的楚威王去世,楚怀王继位,魏国想趁着楚国内部政局有些不稳的机会去攻打楚国。张仪把一批准备好的军事物资送给魏国,结果魏国在陉山一场大战,打败了楚国。本来秦国和魏国处于互相交战的敌对状态,张仪向魏国示好,是想为两国将来改善关系埋下伏笔。需要专门指出的是,这是300年来秦国第一次对楚国表现出敌意,第一次帮助楚国的敌人。秦楚持续通婚长达300年时间,它们是关系非常亲密的姻亲之国。可是在战略计划中秦国已经把楚国预定为敌人,未来的双方关系将要发生剧烈变化,张仪很早就开始打预防针,是想给大家一个心理准备和缓冲期,免得到时候大家感觉秦国太冷酷,翻脸不认人的速度太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