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7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来话长,其实,根本的原因不在决战时刻,而在最开始。河西战役之后,秦国暴露出它的部分实力,从隐形变成显形,齐威王开始注意到秦国的存在,同时,他也注意到,秦国占领河西地区后,已经和赵国之间有了共同边界线,这就使得齐威王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秦国有没有可能通过赵国去援助燕国?自己的战略出现漏洞了吗?
  日期:2015-01-07 19:21:08

  修改:
  关于赵国,则比较复杂。按照通常的观点来看,齐国正在不间断的攻击赵国,和赵国结怨很深,已经成为赵国一个最大敌人,赵国应该很愿意和秦国结盟,不用秦国多费心思多费力,赵国就可以成为秦国的盟友。大战爆发后,秦国带着赵国和韩魏一起去攻击齐楚,这样可以增加获胜的把握。如果有人这样想,张仪的决定将令他吃惊,恰恰相反,张仪的决定是:秦国将攻击赵国,帮助齐国去削弱赵国的实力。

  赵国已经被齐国打的遍体鳞伤,秦国却又上来多捅几刀,为什么张仪对待赵国如此之残酷?
  说来话长,其实,根本的原因不在决战时刻,而在最开始。河西战役之后,秦国暴露出它的部分实力,从隐形变成显形,齐威王开始注意到秦国的存在,同时,他也注意到,秦国占领河西地区后,已经和赵国之间有了共同边界线,这就使得齐威王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秦国有没有可能通过赵国去援助燕国?自己的战略出现漏洞了吗?

  日期:2015-01-07 22:29:37
  他的答案是,完全有可能出现漏洞。因为他发现,秦国和燕国已经建立起外交联系,而且比较密切,它们结亲了。当然,他没有想到应该去追根究底地探查一下当初双方结亲的具体时机和含义,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他只是想到,在自己进攻燕国的时候,燕国将很可能向关系良好的秦国求救。从秦国前往燕国,秦军的道路是这样的:首先从河西地区的北部渡过黄河,这里水流湍急,渡口稀少,河对岸就是山西高原上仅此于太行山的大型山脉吕梁山,翻过吕梁山后,秦军横穿整个山西高原,再经过太行山中的陡峭山路下到平原,最后到达燕国。这条路相当遥远而且相当难走,但是如果有赵国的全力接应,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齐威王看到了这个漏洞,张仪也看到了。在这个漏洞被堵上之前,齐威王的注意力就会一直集中在秦国身上,如果这个漏洞长期无法弥补,齐威王有可能大幅度修改他的战略,这些都不是秦国想要的。为了防止齐威王这样做,张仪认为,秦国应该主动的帮助齐国把漏洞堵上,让齐国的战略显得是完善的。秦国应该自己去攻击赵国,和赵国成为敌国。于是史书中有了这样的记载,前328年,也就是张仪来到秦国后的第二年,秦国打败赵将赵疵,攻占了赵国的蔺和离石。

  日期:2015-01-07 23:24:01
  问题来了,弥补漏洞就要攻击赵国,攻击赵国就要得罪赵国,而且一直到齐国攻燕为止的长期时间里秦国都要和赵国表现出足以让齐国放心的强烈敌对关系,这很可能会让赵国对秦国产生真正的敌意。张仪又开始想象未来战争发生时的图景,楚国处于正南方,齐国处于正东方,而赵国处于正北方,秦国率领的联军将以韩魏为中轴,对楚国,齐国连续实施扇面形攻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赵国都将位于联军正后背的位置,所谓芒刺在背,特别是联军将对最大敌人齐国发起决战的前夕,背后的赵国近在咫尺,这很危险,不管赵国有没有楚国式的平衡意识,就算赵国只是想单纯的报复一下秦国,随便捅那么一两刀,对联军来说都是很难受的。

  张仪希望的是,战争爆发后,秦韩魏三个国家都能把拥有的全部兵力投入前线和齐楚的对阵中,后方无需留下任何兵力,无论是后方的边境线,还是后勤运输路线,都无需使用一点点兵力来防守。所以,只能对赵国说抱歉了 ,秦国为了消除后患,准备在战争之前就预先打的它完全没有动弹之力,让它不能产生一丝一毫的威胁。这事听起来很麻烦,其实并不费劲,因为齐国已经决定尽量削弱赵国,秦国只需要助它一臂之力就行了。

  日期:2015-01-08 17:59:40
  等到齐国攻打燕国的时候,赵国肯定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那个时候的赵国作为盟友并没有多少价值,既然秦国得罪过它,那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它当做后患处理掉。经过这么一连串思考,张仪最后给予赵国的定位是-打击对象。齐楚也是打击对象,不过齐楚是战略决战阶段的打击对象,而赵国是战略准备阶段的打击对象。
  把燕国,赵国的部分加上去以后,就可以看出来,大战中的真正力量对比是这样的:战国七雄中的六个国家以四对二的形式展开搏杀,背后则留下一个双方都无需理会的瘫痪的赵国,秦国一方占有明显优势。而且还有额外福利,楚国的东方还有一个越国,越国是楚国看中的猎物,就如同燕国是齐国看中的猎物,在此前楚国的不断攻击下,越国亡国的前景已经清晰可见了。在这场大战中越国显然会希望秦国一方获胜,并且重创楚国,这是它挽救自己命运的难得机会,所以,到时候越国也很可能会全力出手牵制住楚国的部分力量。

  日期:2015-01-08 18:47:31

  根据地理条件细分后的对垒格局将是:对楚国,秦国和韩国展开正面主攻,越国进行侧后牵制。对齐国,秦国和魏国展开正面主攻,燕国进行侧后牵制,实力最强的秦国两场战争都是主力,在它从西往东的推进过程中,先和韩国一起对楚国进行重点打击,然后再和魏国一起对齐国进行重点打击。
  开战后齐国的主力部队会集中在北方以攻击燕国,而楚国是南方国家。楚国面积辽阔,联军如果选择从楚国的西线开始发起攻击,比如商於之地,远方的齐国根本无法插手。所以,尽管齐国和楚国是盟国,却不能联手迎敌,只能各自为战。而联军享有充分的战略主动权,可以按照顺序各个击破,先集中优势力量把楚国击败后,再把优势力量转移过去攻击齐国。还有,联军可以投入所有兵力,全力以赴地出击,不用担心任何后顾之忧,齐楚却被多方牵制。把这些因素都计算在内,得出的结论是:秦国一方占有巨大的优势,齐楚败亡在即。

  日期:2015-01-08 21:51:56
  张仪战略计划的全貌介绍完了,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它:"借力打力,请君入瓮“。这个瓮是一个陷阱,张仪给齐国布了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墙壁上安有反弹装置。一旦齐国决定开始攻击燕国,它就掉进了这个陷阱,然后齐国就会发现自己打出去的力量经过反弹又打了回来,打到了自己身上。秦国借助齐国的力量,给自己增添了一个盟友,又借助齐国的力量,消除了来自战线后方的威胁,这些结果都使得秦国可以更加有力的去打击齐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