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风呢喃――写给已然流逝的岁月里不曾忘却的日子》
第4节

作者: 徐至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国是我们院的孩子头,又是学校的大红人,院里院外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看着大国雄纠纠地下了楼梯,我心里一动便说:“等今天晚上,和大国说说生子的事吧。”
  大力转了一下眼珠子,没有吱声。
  接着,楼上、楼下,上班的、上学的都陆续地出来了,院子里一下嘈杂起来。终于,马婆子家的门开了,首先出来的是马铃铛。马铃铛一边系着红领巾,一边大声向楼下嚷嚷:“李菊!李菊!今天早点走,学校操场上的雪要及时清理呀!”
  楼下的李菊应声虫似的推开门出来了,马铃铛风风火火地跑下楼,俩人拉着手一蹦一跳地走了。随后,马铃铛的姐姐们也都出来,马婆子就是不肯露脸儿。

  这时,我眼前一亮,穿戴得超凡脱俗的琪姐姐和少爷也从家里来了。琪姐姐戴着雪白的口罩,鼻子尖把口罩顶出一个美妙的突起,只露出一双生动的眼睛,给人一种即温暖又俏皮的感觉。
  凡是有点章程的,对下雪都不会无动于衷,琪姐姐也被漫天的雪花打动了,她仰起头、优美地张开胳膊,舞蹈般的在楼梯上转了几个圈儿,长长的围巾飘舞起来,真是好看呀!
  大力马上用嘲讽的口气说:“瞧,臭皮鞋、那个美丽的人儿,都美出鼻涕泡了!”
  我压着声音止住大力,“小声点吧!人家美碍着你了?”
  大力不说话了,用蔑视的目光看着这姐弟俩,我心里却别扭起来,人家的打扮不好看吗?人家转的圈儿不优美吗?
  大力对琪姐姐的蔑视由来已久,这个偏见让我的清高饱受摧残。我们样样都不如,凭啥瞧不上人家?琪姐姐家生活富裕,为人处事和邻居不大一样,院里的人都斜着眼睛看她们,孩子们更是邪乎,他们见琪姐姐穿了双皮鞋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臭皮鞋”。 大国的弟弟二国,对琪姐姐垂涎三尺,老领着院子里的孩子对琪姐姐起哄。
  琪姐姐的弟弟我们称之为少爷,少爷大名叫邵也,是我的同班同学。少爷不太合群,放学后老去少年宫弄个航模啥的科学玩意儿,我们在院子里鼓捣的那一套跟人家不对路。玩不到一块去,就觉得人家隔路,看人家拿出个飞机呀轮船啥的在院里摆弄就忌妒,大家一起黑下心来搞破坏,有一次,大力躲到煤棚子后面用弹弓把少爷的飞机给击落下来,弄得少爷趴在楼梯上哭了一下午。其实,邵也这人本来也不错,只是大家持之以恒地挤兑,就把少爷弄得有点小肚鸡肠。

  眼下,少爷也欣赏不了琪姐姐的那一出,他翻着眼睛说了琪姐姐什么,琪姐姐瞪了她一眼,围好围巾一个人下楼,少爷便追了下来。
  马明胜也出来了,马明胜是马二两的儿子,也是我的同学,我们都叫他“马迷糊”。马迷糊整天一幅睡不醒的样子,还老闹些丢人的笑话,不是扣串了衣服扣子,就是左脚穿着右脚的鞋,最要命的是他不爱洗脸,偶尔洗一把也坚决不洗脖子,以至于脖子和脸老是两样色儿,学校一检查卫生老师就打发他去厕所拉屎。
  马明胜每天都是我们班来得最晚的一个,看来时间不早了。
  日期:2014-09-12 11:04:31
  好戏怕是看不成了,我沮丧地想,要是能逃个学真的挺好啊!可就在这时,马婆子家的门“吱!”的一声开了,“哈!”马婆子露头了!马婆子裹着一块蓝头巾,套着一件灰大衣,横着膀子从门里出来,她也向天上看了一眼,转身回屋拿出扫帚,弯腰撅腚扫楼梯上的雪。
  我俩都急了,大力小声嚷:“马婆子,学雷锋呀?假积极!快上班去吧。”

  马婆子一点都不照顾我俩的情绪,不紧不慢地在走廊上挥舞着扫帚。她扫到了车子前,把车子挪了挪,再把车子上的雪拂去,又向前边扫去,没发现车子上的毛病!我急了,转脸和大力说:“走吧,要迟到了!”
  大力摇头:“坚持就是胜利!”
  我急呼呼地说:“迟到就是失败!”
  大力用膀子撞我:“快看!”
  只见马婆子停下了脚慢慢地扭回身,然后拎着扫帚向车子走回来,她挥动条帚把车子细细地扫了,又蹲下身子低头看,接着,她像个被踢了一脚的大皮球似的蹦了起来,大声喊道:“马才!马才!”扔了扫埽向家里跑。
  没有预想的那样可乐,大力却地使劲笑起来,他边笑边推开棚子的门,拉着我向院外猛跑,一直跑到南三道街口,看到了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才放慢了脚步,我俩有功夫乐了,哈!哈!哈!
  日期:2014-09-12 11:13:19
  第二章
  学校在江边,离家十几分钟的路。

  雪依然下着,落在衣服上挲挲地响,脚下的雪却“嘎吱吱”的响,让牙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街上的店铺还没有开板儿,更夫打着哈欠在清扫门前的积雪,行人都缩着头、深一脚浅一脚的急匆匆赶路,偶尔有一辆磨电车开过去,车屁股卷起一股白毛风,这一瞬间,街上显得有了些生气。
  南化大街两边大都是五十多年前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绵延数里,顺着江像穿糖葫芦那样把二十多条南北走向的小街连在一起,构成了哈尔滨最老、最大的商圈。那些小街都随着南化大街起名,最东边的叫南化头道街,往西一直排到南化二十三道街。
  我们院坐落在南五道街,过去是一家大旅馆。现在,那里已没有旅馆的痕迹了,若要细寻,在回廊的木栏上残存些朱漆斑驳的木雕花,还剩下一点支离破碎的华丽,至于满院子的煤棚子、鸡窝,让你无法相信这里曾是南北商客落脚的地方。在南化大街,像我们院这样由二层或是三层圈楼围成的大院落鳞次栉比,虽破旧败落却依存大街昔日的情钟和风致,消磨不去的商业浮华弥塞在灰砖青瓦的缝隙里,嫁接而来的建筑格调则颓废地透出股久远神秘韵味,仿佛是一串听腻了的难懂的老故事。

  南化大街这一带也叫南大坎,叫南大坎是因为这里的地势比大成里高。南大坎往北到大成里再到江沿儿,地势越来越低洼,房子也越来越低矮破旧。年岁大些的人都说先有大成里,再有南大坎,说早些时候,在大成里混出息了的人,都在南大坎上买地盖房子做生意,有出息的人越来越多,南大坎就逐渐成了繁华的商业区,这就是为什么南化大街那二十多条些蜿蜒曲折的小街最后都通向大成里。破破烂烂的大成里造就了繁华的南化大街,也成就了哈尔滨昔日的繁荣。在中东铁路修建时,来自山东、河北以及附近各县的劳工,都在滨州桥下这片临江的洼地里安家,铁路修成后,大批白俄携资移居哈尔滨,哈尔滨成了东北亚一个重要的商埠,关里的老客又蜂拥而至,新移民也在这块地界落脚。他们放下扁担挑子,就地搭起板棚子开始生计,宽裕后又把棚子盖成了房子,移民不断加入,房子越盖越多,一点一点的由西向东连成了一大片,就形成了大成里。  

  大成里鱼龙混杂、民风骠悍、匪寇横行,政府根本管理不好。老人们说,那时的大成里大得很呢,要不是让老毛子放火烧了一把,到现在能占半拉子哈尔滨城。说起那场大火,所有的人都叹声不止。事情缘自老毛子的一个马队进大成里抓胡子,十多人的马队,从大成里的西头进去了再也没出来,后来,老毛子的军队来了。大成里的街道纵横交错,七歪八拐又窄又长,外来的人根本辨不清方位,他们不敢轻易进去,就在西头放了一把火,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结果把大成里烧去了一大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