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41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7 08:30:17
  ◎ 〇 人性的光辉——从监狱到天子的汉宣帝刘病已
  (一)
  昭帝虽然很聪明,只可惜二十三岁就死了。随着他的死,带来的一个大难题是:他没有子嗣。

  就像吕后的儿子死了之后的局面,惠帝没有子嗣,就只能立兄弟,最后立了文帝刘恒。
  而当时他的兄弟,也就是武帝的另外一个儿子,品行极为糟糕,大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考虑他。
  后来勉强立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以后,才27天,大家又都受不了了,宁可没有皇帝,也要先把他废了。
  这点上,汉的继位制度比不上同时期的罗马。罗马继位更像是中国古代尧舜禹时候的禅让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养子制度。
  罗马在位的皇帝会寻找一个人,觉得不错,适合当下一任皇帝的,收养为养子,然后由他来继承皇位。有时养子都40多岁了。
  亲生儿子继承的情况也有,但是主要的继承方式还是养子。这样就避免了汉朝这种血统继承,没有子嗣,兄弟又没有合适人选的难题。
  当然,现代的民主选举就更加没有这种难题了。天底下什么时候会真的缺少贤才呢?
  话说回来,那个昌邑王刘贺被废了以后,问题来了,实在是找不到人做皇帝了。只能太后亲政,每天都什么事,群臣都到东宫去请示太后。
  而太后自己,5岁就进宫做了皇后,到昭帝死的时候也才15岁,是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
  她在宫中学习的,基本上都是怎么做皇后之类的,并无当政的知识。只能请了个老师夏侯胜,临时开始教导她《尚书》。
  日期:2014-11-07 08:30:41
  幸亏后来有个叫丙吉的光禄大夫,提示在民间,还有一个皇帝的近亲,是武帝的曾孙。
  这人从几个月大,还在吃奶的时候,就被逮进监狱,以后流落民间,更是尝尽了人间疾苦,真正知道百姓的需求。
  就是他啦!起码总比皇位悬着好,于是把他给扶上了皇位。这个人就是继昭帝之后的汉宣帝——刘病已。
  他是第一个流落民间的皇帝,从婴儿时代就屡次命悬一线,最终却一步登天,成为天子。
  把他的一生忠实的记录下来,就是一部传奇色彩浓厚的电视剧,情节之曲折甚至超出一般编剧的想象。
  日期:2014-11-07 08:31:11
  详细的故事,让我们从他的身世说起。当初,卫太子娶了一个姓史的女子作良娣(记住这个史良娣,后面还会提到)。史良娣生了个儿子,人们叫他史皇孙。
  这个史皇孙成年之后又娶了个姓王的女子,生的小孩,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刘病已。因为他是武帝的曾孙,所以当时人们一般称他为他皇曾孙。
  刘病已才出生几个月,还是个吃奶的婴儿的时候,前后遇害高达四十多万人的巫蛊之祸发生了。
  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他所有的妻妾们,全部都在巫蛊之祸中遇害。
  只剩下这个吃奶的婴儿——皇曾孙刘病已,因为连坐的缘故,也被关进了长安城中一座叫郡邸狱的监狱。

  负责审理巫蛊一案的,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叫丙吉的人。那时候他还是个廷尉监。
  廷尉,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法院院长。廷尉监,就是他手下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所以负责审理此案。
  丙吉心里清楚,太子所谓的造反并不是事实,他只不过是借用父亲的军队,杀了逼迫他的江充而已。
  而皇曾孙就更加可怜了,还是个吃奶的婴儿,就因为连坐,被关到监狱里来了。现在更加成了监狱里的孤儿,如果没有人帮助的话,必死无疑。

  于是丙吉在郡邸狱关押的女囚徒中,选择了两个谨慎忠厚的人,一个叫胡祖,一个叫郭征卿,让她们住在宽敞干燥的地方,负责乳养刘病已。丙吉每天亲自去探望两次。
  日期:2014-11-07 08:31:39
  当时,巫蛊一案连年不能结束,武帝心里很不爽,再加上往来于宫廷的望气占卜的人(都发生巫蛊之祸了,还在占卜),声称长安城的监狱里有天子之气。
  武帝觉得更不爽了,哪里来的天子之气,天子不是我指定的吗?何况还在监狱里!

  于是他派遣使者,依次到京城里各个监狱里去,让使者看守着,把当时在押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都杀掉!好残忍的决定!
  派到郡邸狱的,是一个名叫郭穰的太监。他来到郡邸狱的时候正是半夜,声称是来传达武帝命令的。
  想不到丙吉竟然抗命,不肯开门,不让郭穰进去,说:“皇曾孙在此。其他人无辜被杀尚且不可以,何况是皇帝的亲曾孙呢?”
  双方一直僵持到天亮,丙吉就是不放郭穰进去。这一幕,和《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那个律师父亲,在一众要求私刑的白人面前,坚决守护着那个无辜的黑人多么相似。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我们人类,正是靠着这些善良正直而坚强的人,才有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坚强活下去的勇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