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枭雄之刘备(一部屌丝逆袭的成功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第46节

作者: 重生之魂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1 15:18:32
  注:孙权这边且告一段落,来说说赤壁之战曹操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
  长坂坡失利之后,刘备逃往江夏。这时候,曹操已经放弃追击刘备并开始南下接收荆州各郡了,原有部队加上荆州投降的部队了。
  “长坂坡失利之后,刘备逃往江夏。这时候,曹操已经放弃追击刘备并开始南下接收荆州各郡了,原有部队加上荆州投降的部队了。”这句话重复,忘了删除,楼主特向各位致歉。

  日期:2014-11-07 00:23:34
  二十七,帝王的驾驭权术揭秘
  曹操得到荆州后要继续南下,江东已是人心惶惶,不但张昭秦松一干孙策时代的老资格要投降,就连孙坚时代的沙场老将孙贲也坐不住了。何况,孙贲还是孙权的堂兄。
  但是,偏偏大家都能投降,只有主子孙权不能投降。常委会上,孙权定下抗战的决策。而后周瑜又连夜觐见孙权,要求孙权给自己5万部队抵挡曹操,孙权“感动的”拍着周瑜的脊背说“周瑜啊,你说的正合我的心意,但是5万部队一时难以集结啊,所以只能先交给你3万了……”
  诸位,换个语气品出来意思没有?
  孙权不信任周瑜啊!
  或者说,他不敢信任周瑜呀!

  身为帝王,有时候亲生儿子都不能相信,这也是为帝为王者的悲哀。
  曹操大军挟威南下,荆州刘琮已经望风投降,江东人心不稳,堂兄孙贲都急着向曹操表忠心想投降。孙权还能信任谁?
  就周瑜,万一他是假意献忠心,回头带着5万部队投降曹操邀功,孙权不是必死无疑吗?不能怪孙权以小人之心度周瑜君子之腹,他若不这样,那就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君王。
  看孙权的原话,他其实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周瑜身上。因为他知道,靠谁都不靠谱,靠自己最保险。所以孙权对周瑜的安排是“5万部队一时难以集结,但是已经选拔了3万人,战船粮草军事器械也都准备齐全了,你和鲁肃还有程普率军先行,我在后面继续集结部队,多准备粮草后勤物资,作为你的后援。你如果在前方能够获胜最好,要是形势不利就回来跟我会合,我当亲自跟曹操决一死战。”(原文见陈志裴注《江表传》)

  根据各种史料推算,孙权此时总兵力约13万人。
  雄踞北方的曹操率30万大军南下,割据荆州的刘表也有10万人,占据江东六郡的孙权有十多万人也很正常吧。《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诸葛亮出使江东游说孙权时,孙权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这条记载固然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可能性不大存疑,但是还有另外一条记载佐证了江东的实力。
  《三国志·刘馥传》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
  208年就是赤壁之战发生之年,十二月的时候赤壁前线的部队还没有撤回来。可以肯定,孙权只是把一小部分兵力交给了周瑜,大部分的兵力都被他留作了后续部队。所以孙权交代周瑜“你如果在前方能够获胜最好,要是形势不利就回来跟我会合,我当亲自跟曹操决一死战。”因为他手里掌握着大部分兵力,按照他的设想,周瑜可能会不敌曹操,等周瑜失利撤回与他会合后,他再并尽全力与曹操战个鱼死网破。

  可是谁也没想到,曹操竟然会离奇的溃败。
  另外说一下,孙权不敢完全信任周瑜还从他的部署可以看出来。
  日期:2014-11-07 00:23:59
  赤壁之战,孙权安排了两位统帅,一个是周瑜,一个是程普,还有一个协调他们的鲁肃。《三国演义》上说周瑜是大都督,其实周瑜一辈子都没有当过大都督,陆逊倒是当过大都督。另外,罗爷在《三国演义》里把已经死两年的太史慈也搬出来参加赤壁之战了,不知道是有意而为之还是失误。总之,就算是失误也是瑕不掩瑜,略过。
  孙权到底是怎么安排赤壁之战的统帅的呢?
  《三国志·吴主传》说的是“(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这句话就是说,周瑜和程普分别为左路司令(督)和右路司令,每个人率领一万人马。诸位注意,从权力大小到兵马多少,两个人都是平级的!
  《三国志·程普传》里写的是“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这句话还是证明了程普是和周瑜平级的。
  《三国志·孙皎传》也有一段话证明周瑜和程普其实是平级,原文为“后吕蒙当袭南郡,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於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
  这段话是“吕子明白衣渡江”擒杀名将关羽之前孙权的安排,孙权愿意是安排吕蒙和孙皎分别担任左路司令和右路司令的,战术安排和赤壁之战如出一辙。吕蒙就是吕子明(字子明),孙皎是孙权的堂弟,按推测来说,这时候孙权对吕蒙其实同样不够完全信任,所以才安排自己的堂弟分走吕蒙一半兵权。
  但是吕蒙也不含糊啊,他直接就对孙权说“要是主公你觉得征虏(孙皎官居征虏将军)能担当这份重任,那就把兵权交给他;要是你觉得我吕蒙能担当这份重任,那就用我吕蒙。以前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程普分别担任左路司令和右路司令,共同进攻江陵,虽然周瑜有决策权,但是程普自恃资格老,而且俩人都是司令,因此互不和睦,几乎败坏国家大事,这是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啊。”
  孙权听后恍然大悟(呵呵),赶紧向吕蒙道歉说“以你为总司令,孙皎负责后续部队。”
  《三国志》的《吴书》三个人的传里都证实了周瑜和程普是平级,所以易中天老师在《品三国》的时候把周瑜和程普担任左右督解释为“正副总指挥”,这应该是存在误解的。
  另外还要说一下,吕蒙担任的这个大督和陆逊担任的大都督是有不同的。

  不同在哪里呢,需要全面解释“都督”“别督”“左右督”“前部大督”“大督”“大都督”等一系列官名。这些官名都是在汉末开始出现的,其中“都督”还是经过职位改动的。最初都督一职不领兵权,只是军纪监察官,算是督察军纪的。
  日期:2014-11-07 00:24:24
  孙策在世时,吕范曾经要求替孙策整顿军纪出任都督,当时吕范的官职已经远高于都督了,孙策就说他“你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了,自己手下又有很大的部队,战功辉煌,怎么能再去当那种小官去管这些琐碎的小事呢!”但是吕范却坚持自己的意见,要替孙策整顿军纪,并且换下高级军服换上低级军服手执皮鞭到将军府报到,自称代理军纪监察官。孙策无奈,只好授权他当都督整顿军纪。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曹操包围邺城的时候。

  当时袁尚想回军救援邺城,又不知道城中的情况,就派李孚先行探查情况。李孚为了能够进入曹操的包围圈潜入城里,就带领三个随从趁傍晚到达邺城城下,自称是军纪监察官巡视围城部队有没有违规犯禁的,并对违反曹操禁令的士兵按轻重分别处罚,转了一圈之后终于得以混进城里。
  这两则记载都说明了都督的职责是纠察军纪。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都督都不领兵,董卓手下的都督就领兵。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里,孙坚与董卓的部队“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说明在董卓的部队里,都督已经手握兵权了,不再是低于士大夫的低级军务官了。但是诸位也不要以为都督就是很牛掰的官了,其实都督只是个小官。

  《英雄记》记载了董卓这次出兵的部队配置“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步骑五千,这在现代大约相当于一个整编师,但是当时的部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能级别还要略高于现代的整编师。胡轸是以太守职位兼任的总指挥(大督护),太守在当时是省部级官员,说明这支部队的配置还是比较常规的,胡轸一个高级文官临时兼任高级武官,从级别上来说也能够服众。吕布是骑兵总监(骑督,也可译为骑兵司令或骑兵指挥官)。下面一句就比较重要了“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原意是说其它的步兵骑兵“将校都督”还有很多。将校都督,这是按高低顺序排位的,“将军”之下是“校尉”,“校尉”之下是“都督”。

  日期:2014-11-07 00:25:15
  简单说一下三国时代的军职高低,将军(包括偏将军,裨将军等)有很多种,除了朝廷的常设将军之职以外,还有许多临时加封的,这些是不常设的,本人去世或者升迁以后这个将军名号就取消了,因此这类叫杂号将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