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第17节

作者: 本草中药
收藏本书TXT下载
  针灸,包括扎针和艾灸,上面只介绍了扎针,现在就介绍艾灸,很多人不知道艾灸是什么。艾灸是把艾草点燃,温熏身体。最常用的是隔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就是把一块生姜放在需要灸的穴位上,然后把艾绒搓成圆锥形,圆形的那面放在姜上面,然后在锥形的那里点火,艾草烧得很慢的,所以会慢慢温暖起来,艾的特性是往下走,虽然烟向上,但热是向下的,这时热就会透过皮肤到达肌肉。艾草有温通经脉的作用,这是它的药性决定的,所以艾草燃烧发出的热到达经络时,就可以把寒湿邪气驱散。同时艾草温热,能温补阳气,治疗阳虚诸症,用艾灸很有效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经常口干喜欢饮冷水的人,胃口很好,手脚燥热,便秘的人不适宜艾灸,因为这种病人体内有热。注意手脚热和手脚温是两个概念,平常人容易分辨不清,手脚温是正常人的情况,而手脚热一般是里面有热的人的情况,手脚热的人,自己感觉到手脚很热,但摸上去温度和平常人差不多。艾灸能去寒湿,能补阳虚,但不能祛热,有热证的人艾灸了,那是火上加火,病人会更加口喝。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有热所以不敢艾灸,在这里再给出一个症状让大家分辨,凡是酸麻痹痛多个症状,酸麻痹皆可用灸,痛的话,要按按痛处,看看痛的地方会不会舒服一点,如果按着比较舒服,就是寒痛,可以用灸。痛处用手轻轻摸一下都感觉剧烈疼痛的(就好像人的伤口一样),就不可用灸了。
  日期:2014-11-06 15:40:00
  刚刚还说到一个隔盐灸,隔盐灸和隔姜灸相似,隔盐灸一般用在肚脐上,用盐填满肚脐,然后把圆锥形的艾绒放上去,点燃。对肚子寒冷不欲食,经常有水在咕咕叫有很好的作用。大家不会可以上网看看视频,直接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面打隔姜灸或隔盐灸,那些视频就出来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隔姜灸或者隔盐灸时,你感到有一点点烫时,无论第一个圆锥形艾绒烧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它夹走,不要觉得还有一点点,为了不浪费,让它烧完,这样会烫伤皮肤的,留下疤痕就不好,特别是女子。夹走一个后可以再放一个,然后重新点燃,一个圆锥形艾绒就是一壮,所以古医书上说:“灸五壮”,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真的不幸烫伤了,千万不要从水泡上方戳破它,而应该从边缘,用针从与皮肤平衡的角度戳破它,然后把水挤出来,最后一步很重要,要涂上大黄粉。大黄是一种中药材,大黄粉就是把大黄打成粉,然后敷在伤口上,这样就不会有疤痕了。

  日期:2014-11-06 15:41:00
  为了方便大家和防止大家艾灸过程中烫伤,现在出了很多其他的艾灸用具,例如艾盒,先把艾绒做成艾柱,然后悬空插在一条铁丝上,铁丝连着铁盒子,铁盒子把四周盖起来,外面再用一个布袋包住,这样就降低了烫伤的几率。还有一种叫做悬灸,把艾绒做成艾条,然后拿在手里,对着穴位或者病患处悬空灸。这些新方法虽然挺方便的,但我个人实践过,效果和真正的隔姜灸隔盐灸不止差了一星半点。初次艾灸的人或者保健的人可以选用,真的要治病的,希望大家试试真正的隔姜灸和隔盐灸(隔盐灸只用于肚脐)。艾灸的地方,不认识穴位的,可以艾灸患处,哪里痛灸哪里,这种灸法叫做天应灸。所有艾灸用品网上有卖,不用担心造假,因为艾草遍山遍野都是,所以造假的成本比用艾草的成本高。虽然这些艾灸器具能够防止烫伤,但是在艾灸过程中感觉热,还是要把它们拿开,因为出现过用艾灸器具也烫伤的人。

  日期:2014-11-06 15:49:00
  于针、灸、和药的区别,我个人觉得针的优点是速度快,一些急性病,如心脏病发,哮喘病发,立刻用针,病人的病情就会缓解,这样可以慢慢煮药,针药结合,病人就好得很快。如果单单用针的话,除了一些比较浅的病,其他那些久病,是需要疗程的,第一次扎针后,感觉好了90%,但出针以后,在肌肉间被打散而没被驱逐出去的邪气又会聚集,就感觉又重了点,但总比没扎针前好60%,第二次又比第一次好60%,这样下去,几次就好了,一次扎针一般隔一天,才扎一次,因为太频繁调动身体的阳气也不好,两天调动一次不怎么伤气,一天调动几次,阳气也会累的。有些重病,治疗次数就要加长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值得注意的是,扎针,最好隔天扎,不要去一天,然后隔一星期再去一去,这样打通的部位残留的邪气会从新吸收空气的邪气进入的,所以有些人说针灸容易复发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治疗时一定不按照治疗时间安排进行治疗,只有把邪气全部清出去,阳气补回来,才算真正的好。

  扎针还对一些热证起作用,不像艾灸,不能用于热证,因为艾灸用了外力,外力就有偏性,艾草偏向于阳,所以不可用于热证。扎针是调动人身上的阳气,没有偏性的制约,所以可以打通热气的堵塞。所以一些摸上皮肤或者按起来很痛很不舒服的痛症,都可以用针灸治疗,立竿见影。
  日期:2014-11-06 15:58:00
  但是扎针补阳气的效果不如艾灸强,艾灸补阳气的效果不如用一些猛烈补阳的中药强,毕竟有时病人身体阳气很虚,借用一点艾草的阳或者药物的阳,效果会更好。而且中药的作用效果最持久。
  扎针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用担心辨错症,就是如果扎错穴位了,对身体没什么坏的影响,而如果中药吃错了,特别是寒症用了寒药,那样就会雪上加霜,病人就出现不适。所以建议大家身体有不适,首先选择针灸,对于现在很多中医的水平,我是信不过的,名医很多,明医很少,针灸的话一来比较容易辩证,二来变错症扎错穴位也没什么大影响。不过针灸医生开的中药,还是要谨慎对待的,现代中医由于教学出了问题,所以医术很差,很多人都觉得很多中医连感冒都治不好,这是事实,我不能否认,但这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医生医术太差的问题。所以才叫大家去针灸,但针灸医生开的药方水平怎样,要看医生本人的医术,开中药和针灸的理论上有点不同的,毕竟针灸只需调动阳气,对于邪气是风湿寒还是淤血不用辨清,所以很多针灸医生在习惯性思维下,开药时可能考虑不周到。大家不用担心一些大病找不到好的中医,在这本书末尾,我会推荐几个我认为好的中医及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几本书。

  日期:2014-11-06 18:55:00
  古代的中医一般针药并施,这样病人会好得比单纯用针或用药快很多。艾灸的话一般可以病人自己回家做,只要医生指出穴位就行了。但现代中医针和药就分开的,特别在大医院上班的中医,学西医把中医分成针灸科和中医科,这样就影响疗效,只有一些小诊所和一些民间中医会针药并施。
  说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中医就只有针灸和中药两种手段,还有很多手法像:正骨,刮痧,拔罐,刺血,按摩等等
  正骨:大家可能很少人听到正骨这种手法,正骨是对于骨科病的,常常用于颈椎,腰椎的疼痛,前面介绍颈项酸痛,是风寒湿痹所阻和淤血,阳气不通,那么骨头没有阳气的维护,有些地方就会形成小小的错位,这样正骨就可以通过特有的手法,进行复位,当然用中药恢复阳气后,错位的地方也可以慢慢复位,不过没有正骨来得快。值得注意的是,正骨之后还有理筋,这样效果才能持久,因为正骨虽然复位了,原来的风寒湿或淤血还在,这时需要特定的手法打通经络,效果是否持久就看理筋手法出不出色。在这里建议有脊椎或者颈椎问题病人可以尝试针灸和正骨手法。

  刮痧:刮痧这种手法,是通过对皮肤表面刺激,打开皮肤,把淤积在身体里面的邪气排出去,体内邪气比较多的人,刮痧后黑色很多,看起来很吓人,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因为之前潜藏下去的邪气浮在表面上才这样,过几天就会消除了。刮痧以后普遍有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邪气驱除后的舒适感。但现在滥用刮痧的人很多,很多美容店或者保健场所打着会员免费的优惠,很多人就经常去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