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10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17新成:达到……的效果。
  翻译
  古代那些善于奉行和实施国家大战略的政权和领袖们,(他们设计和布局得)精确奥妙、幽深贯通、隐秘深邃,让人难以看清(脉络、关节和窍要)。正因为不仅仅不能看清它,(而且更不能具体、全面表述它),这才需要勉强来描画它的表象:谋划和展开之前,如隆冬时节沿冰过河,严谨而凝重;布局和展开之时,如四面临敌,警觉而缜密;布局和展开之初,如他乡做客,庄重而一丝不苟;展开和施行之中,(以善化恶的境况)像春阳化冰一样渐渐消融;(大战略的特质)敦厚而纯真,像事物的原本状态;(大战略的格局)旷达而恢弘,像幽远空明的山谷;(大战略的怀抱)浑厚而包容,像滔滔奔泻的黄河;(大战略的性情)静谧而深邃,像无边无际的海洋;(大战略的情怀)高远而浩荡,像鼓荡不止的天风。

  什么样的国家战略能够让浑浊且嘈杂不堪的社会生态沉静下来,并慢慢地趋向清朗?什么样的国家战略能够让社会成员的心态趋向安定、沉静(并随着社会生态的清朗),慢慢显露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而不再把抵挡尔虞我诈作为存活的第一要素)?保有并奉行这种优秀文化战略的政权和领袖们,别让短期利益和回报妨害了终极目标。只有终极目标不受到妨害,才能让旧的社会生态逐渐地转化成新的社会生态(且不可逆转)。

  日期:2014-03-18 21:37:34

  @老夫无奈 解32
  有的版本多此二句:“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应该不是无中生有。老子从九个方面来“强”为古之善为道者“容”其战略和战略的谋划、施行:豫、犹、俨、涣、敦、旷、混、澹、飂。
  或者说,老子描述了优秀文化战略的九大特征(九大要素),依次由内(豫、犹)到外(俨、涣),由性质(敦)到格局(旷、混),由深度广度(澹)到高度气度(飂),涵盖战略所必备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九大特征与开篇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前章的无影无声无形无穷无限无头无尾,八十章的“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一呼百应,浑然一体,构成了优秀文化战略的基本架构。

  应该承认,任何战略具备了这九大特征,都可以达到战略的最高境界——哲学境界,而这九大特征缺少了任何一项,都既可能使战略跌落到艺术境界甚至沦落到科学境界、历史境界,又可能使战略堕落到垃圾境界(钮先钟《战略研究?第十一章》:战略和战略研究有四个境界,1历史境界,2科学境界,3艺术境界,4哲学境界)。
  因为战略攸关成败生死,而国家总体战略,更是丝丝缕缕都牵扯生存权和发展权,故,任何国家战略,至少要达到艺术境界,才能求得一定时段之内可能最不差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战略的历史境界,中下等智力即可达到;战略的科学境界,中等智力即可达到;战略的艺术境界,则是高智力领域,缺少对这个领域和学域具有极高程度的敏感性和对事物本质具有非比寻常穿透力的特别禀赋,难以窥其门径;哲学境界,则可遇而不可求。《道德经》仅此一部,别无分店,优秀文化战略的九大要素,也非未达此境界者可以总结提炼。

  不得不说几句题外话:战略的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与“知古今之变”(历史境界)的“知”、与“识事理之常”(科学境界)的“识”,并不总是成正比。学问和学识,毫无疑问都是战略和战略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支撑,却又不是有了学问和学识,甚而学问和学识很大,就自然可以达到战略的高境界,这也是两千多年来《道德经》不能完全以自己文化战略巅峰之作的全貌示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期:2014-03-18 22:29:46

  @老夫无奈
  解33
  如果说《道经》1(见逻辑图)提出了道这个哲学命题,那么,《道经》2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道,道有什么功能;《道经》3则告诉我们道的原则、背离道的危机、道无处不在、怎么才能抓住道的头绪;从本章始,老子则要详细阐释文化战略的特征,告诉我们,只有道才可以让纷纭吵杂、混乱不堪的社会生态趋向、步入清朗的充满生机的“徐清”、“徐生”这种新的社会生态。自然,只有焕然而“新成”的社会生态,才能让政权和族群,“没身不殆”。

  必须注意“浊以静”和“安以静”这两个“静”所要表达的内涵:不是用暴力的、割裂社会群体的方式使社会生态趋向“徐清”、“徐生”,而是用九大要素的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制不割、大白若辱,来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日期:2014-03-19 08:28:47
  @老夫无奈 解34

  “古之善为道者”,自然是老子的假托之词,他之前,只有“无名”,他之后,才有“有名”。如果老子之前的古代就有“善为道者”,《道德经》就没必要写了,大家都处在“从我为人人中获取自己的生存利益”这种和谐且和畅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思维模式优良,思想方法优秀,生存方法优雅,老子那么善于养生,不去好好关注自己的幸福晚年,何必再来费这种无用的力气?再说了,大家都“居,善地”了,政权也获得了可持续的生存权和主导权,优秀的文化战略已经达到了“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的不可逆转的完美状态,这《道德经》岂不是不宜出世?

  日期:2014-03-19 22:23:07
  @老夫无奈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①,守静笃②,万物并作,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④。归根曰静⑤,静曰复命⑥;复命曰常,知常曰明⑦。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⑧,容乃公⑨,公乃全10,全乃天11,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注释
  ①致虚极:让“虚”达到极致;虚:同第四章“道冲”之“冲”,见第四章注①②;让“有名”达到最佳的状态。
  ②静笃:让无为达到最扎实状态;静:坚守无为,丝毫不挑战无为,参见第十四章译文。
  ③复:考察、观察万物回归到生生不息的情状;见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及注⑥⑦⑧。
  ④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原本状态。
  ⑤静:世间万物不被自然准则以外的力量损毁、损害,参见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及注①;见本章注②。
  ⑥复命:回归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自然、正常、本原状态。
  ⑦明:明白,这里指理解道的含义和实质。
  ⑧容:包容,参见第十四章注⑧⑨⑩。
  ⑨公:公正;站在道的高度进行社会管理。
  10全:(政权、国家、族群)拥有生存权和自主发展权。
  11天:大自然赋予的生存发展权;达到生生不息的永续生存状态。
  翻译
  让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坚守无为的最高原则,使世间万物进入生生不息的最佳状态,人们就可以考察它们可持续生存的情状:万物生机勃勃,各自回到它们自己生生不息的原本(具有的而被历史上各个政权和权势集团破坏了的生存)状态。万物进入原本的生存状态,就叫静,而静就是回归到万物生生不息的原本状态;回归到原本状态,就叫社会生态的正常化,而使社会生态正常化,就是理解了道的根本含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