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
第6节

作者: 司马子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宇文泰托孤》)
  日期:2014-02-02 15:37:15

  【注解】
  关于杨坚和独孤伽罗成婚的时间,这里需要做一个补充说明,这个不属于正文内容,对考证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所有史书均记载,独孤伽罗和杨坚成婚是在14岁,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于独孤伽罗的存年,《北史》和《隋书》却记载不一。
  《北史》记载,独孤伽罗活了59岁,《隋书》记载,独孤伽罗活了50岁。然后,根据独孤伽罗14岁成婚,就可以推算出成婚的具体年代。

  具体来说,按照《隋书》记载,独孤伽罗14岁时,应该是在566年,按照《北史》记载,独孤伽罗14岁时,应该是557年。
  公元566年,已经是北周武帝时期,独孤伽罗和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561年,所以独孤伽罗根本不可能是在566年嫁给杨坚,另外,566年,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早就死了,根本不可能为独孤伽罗主婚,因而,《隋书》的记载是错误的。
  因而很多史学家都采用了《北史》的说法,《北史》推算,557年当为独孤伽罗和杨坚成婚的时间。
  陶广峰在他的《隋文献独孤皇后存年考辨》就是提出的这一说法,557为二人成婚之年,但是,还有其他学者,比如复旦大学的韩昇,在韩昇的《隋文帝传》中,韩昇认为杨坚和独孤伽罗成婚应该是在556年。
  原因是在557年的2月,独孤信就因罪被罢官,3月被处死,这一年也是北周建立的第一年,1月和2月,政局都非常动荡,因而在这么紧迫的时间里成婚的可能性并不高,因而,可能最有可能是在556年,即独孤信和宇文泰都还健在的时候。
  在本文中。我所采用的正是韩昇的观点,即556年杨坚和独孤伽罗成婚。
  日期:2014-02-03 20:15:29
  =====================正文=====================
  第一章 杨坚出世 风云初起
  6、宇文泰托孤

  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杨坚,一时可谓春风得意,然而,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却并不寻常。
  因为556年这一年,有一个人突然死了,这个人是杨忠父子共同的老板,也是西魏帝国的掌门人。没错,他就是宇文泰。
  这一年的10月,宇文泰北巡途中,突然发病,而且病得不轻。
  自觉时日无多的宇文泰,他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立遗嘱。而宇文泰所要托付的遗产,便是这西魏帝国的最高权力。
  按照当时的继承法则,遗产的继承人应该是嫡长子,即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是嫡长子呢?
  古时候,男人是可以娶很多老婆的,也没有计划生育,所以你想生多少就生多少(是不是很羡慕)。而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够多的老婆,有够强的生育能力,那么,一直生到第n胎,(n+1)胎,这都没人管你。
  但是这群老婆,有大老婆和小老婆之分。大老婆地位最高,所以大老婆生下来的儿子,地位最尊贵,叫做嫡子。至于其他的老婆,就都属于小老婆,生下来的儿子地位都低,这叫做庶子。
  真正具有继承权的就是大老婆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嫡长子。
  举个例子,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虽然是嫡子,却不是嫡长子,所以真正的继承人是他的大哥李建成,但是李世民不甘居人下,因而才有了手足相残的悲剧——玄武门之变。

  那么,宇文泰的嫡长子是谁呢?
  是宇文觉,当时年仅15岁,但这未免太小了。宇文泰其实还有一个儿子,是小老婆生的,而且此时已经是23岁的壮小伙,叫做宇文毓。
  于是,宇文泰犯难了。一个是嫡长子宇文觉,年龄小,15岁,另外一个是庶出的儿子宇文毓,年龄比较大,23岁,这该怎么抉择?
  这个问题,宇文泰此前一直考虑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把心偏向了自己的嫡长子宇文觉。也就是在这次北巡旅游之前,宇文泰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正式册立宇文觉为继承人。
  但是,宇文觉年龄毕竟太小,要一个15岁的孩子,来驾驭这艘西魏帝国的航船,显然不太实际,也镇不住手底下那帮大臣。这就需要有一个宇文泰自己信得过的人,来辅佐自己的儿子。

  什么人最值得信任?那当然是自己的亲族,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而宇文泰的家族里,有一个人军事政治经验丰富,且让宇文泰非常喜欢和器重,此人叫做宇文导(十二大将军之一)。
  宇文导是宇文泰的侄子,而且是宇文泰的子侄中年龄最大的,也是最有威望的,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如果由宇文导来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那肯定是最好的办法,宇文泰此前也深有此意。但是,事与愿违,宇文导前不久刚刚死去,这让宇文泰的心顿时冰凉。
  而当时宇文泰的家族中,除了宇文导之外,并没有一个如同宇文导一般,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可以担当此托付重任的人。
  而宇文导死后,宇文泰的子侄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宇文导自己的亲弟弟,这人叫做宇文护。
  宇文护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出兵江陵的三位统帅之一,宇文护政治经验其实并不多,但是有一点,在宇文泰目前所有子侄辈的人中,宇文护是最为年长的,比宇文泰的几个儿子全都要大,宇文护当时43岁。
  这就如同是在矮子里挑高个,既然没有真正满意的顶梁柱,那就挑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好了,宇文护就是矮子里的高个。
  宇文护无疑成为此刻宇文泰心中唯一能够寄予希望的人,而历史的车轮注定要交托给这个并不怎么起眼的人身上。
  宇文泰不敢多做迟疑,因为他知道自己马上就不行了,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随时都有会见阎王的可能,于是便立刻派人急召宇文护前来觐见。
  宇文护很快收到了宇文泰急召的消息,他快马加鞭,很快便来到了宇文泰的病榻前。
  病榻上的宇文泰,看着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姗姗来迟,拉着宇文护的手,强憋着最后一口气,说道:“我现在这样子,怕是不行了,我的儿子们都太幼小,国家又不安宁,今后这国家的担子,就全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努力去完成我的事业。”

  这就是宇文泰临终前的遗嘱。面对叔叔的嘱托,宇文护只能慨然应允,而宇文泰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可以说,宇文泰是有些死不瞑目的,因为他并不确定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否可以托付大事,但是,除了这么做,又能如何呢?宇文泰带着壮志未酬,带着别无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宇文泰留下的,只有这座恢弘的西魏帝国,以及后人无限的慨叹。但是后人不会忘记宇文泰,他是一代枭雄,他给中国历史留下最丰厚一笔财富,那就是他的府兵制,同时他也为民族融合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没有宇文泰,就没有日后的杨坚,没有宇文泰,也将不会有隋唐盛世的到来。
  宇文泰就这样轻轻地走了,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