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56节作者:
洹上野老 日期:2014-02-10 14:27:14
1902年1月8日,在保定待了三天之后,慈禧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回到了熟悉的紫禁城。那一刻,她的心情是复杂的,五味杂陈,甚至泪流满面。
1月18日,慈禧第一次召见各国驻华使节。说了说心里话,道了道苦衷,过日子还是要不冲动、不折腾,以后还和平相处吧,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北京是回了,可天津与京城近在咫尺,里面还驻扎着外国军队,联军的都统衙门在天津还没有撤,慈禧的安全感仍旧没有保障,作为直隶总督,这件事还得袁世凯摆平。
袁派出唐绍仪和洋人交涉,提出都统衙门和各国军队一日不撤,他一日不迁入天津,“善后事宜”亦无从谈起。
袁世凯拿着文件,一字一句地从中寻找漏洞,他这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现在要和洋人玩起猫捉老鼠的文字游戏了,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更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讽刺。
一道灵光闪现,他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军”字上,洋人说了,不让驻军,但没说不让驻警察,在西方,军警不是一回事,这下袁世凯有办法了。
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支巡警队伍,中国的警察制度开始萌芽。
这支巡警不光管理治安,也管理城市市容市貌,甚至随地吐痰和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都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说到这我们都明白了,这也就是城管嘛。对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城管队伍,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替袁世凯惋惜,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城管后来竟发展成了那个样子,但说起战斗力,我们必须承认,就是老袁的北洋正规军穿越了,也未必能比得上一百年以后的他一手创建的城管了。
通读了西方巡警制度以后,袁世凯马上派了赵秉钧来起草中国的巡警章程,如果换做康有为,估计又要照搬了,但袁世凯没有,他一直都是个因地制宜的务实者,哪怕是从国外移植,他也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
作为知人善任的用人专家,老袁这一次又选对了人,这赵秉钧不但是一个“警察天才”,还带有一点传奇色彩。赵秉钧,字智庵,据说是河南汝州人。为什么是“据说”呢?他是一个孤儿,自幼流浪,不知出生何地,也没见过爹娘,更别提什么家乡和出生年月了,所以别人问起他“贵姓”时,他就拿百家姓中的第一个“赵”作为自己的姓,那生日呢?赵秉钧说,正月初一。什么都是头一个,在回答这个严谨的问题时,看来老赵也只能这么随便了。
生活的磨难让赵秉钧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做事风格也坚定不移地趋向冷酷和心狠手辣,在他的世界观里,人生输在起跑线上,下手不狠一点根本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面对一群穿鞋的人,不用点手段他永远是那个光脚的,什么叫好勇斗狠,老赵才是最好的典型,当一个人吃喝不愁时,他的狠可能出于爱好和心情,一旦残酷的现实危及到生存,他的好勇斗狠就成了孤注一掷的拼命了。这样看来,与其说老赵天生狠毒,莫若说这都是生活所迫。
赵秉钧大一点后到一户人家做书童,因受到主人喜欢而获得学习机会。1878年,赵秉钧考秀才未中,便毅然决然投身入伍,他的老大叫左宗棠。赵擅长马术,在平定新疆阿古柏之乱中颇有战功,后来还参加了中俄边界的勘定谈判。但命运并没有忘记再次捉弄他,在一次戈壁作战中,赵秉钧跌入山沟被风雪埋了三天,借助于马的体温,才幸免于难。不知是因为这次负伤,还是自小形成的心理障碍,赵年纪轻轻便落下了生理残疾,一生无嗣,膝下只有一位过继过来的儿子。
赵秉钧因为在军队中表现出色,复员后被任命山东新乐县典史。所谓典史,也就是一个专管缉捕的小官,正是有了这个事业的开始,赵捕头年轻时就立志要“术业有专攻”,一头扎进侦查缉捕的学问里,钻研不辍,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查缉捕专家。由此来看,赵秉钧并不希望像大多官吏那样尸位素餐,他的工作态度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从袁世凯少年的夜读兵书,到赵秉钧的自学成才,可以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亦无捷径可循,有的只是原始积累的努力过程,他们等待的是机会,机会来临,他们便一飞冲天。
1899年,赵秉钧调往直隶。袁世凯抚鲁时,赵慕名投奔,对待义和团,他的建议就是一个字,剿,这正合了老袁的意思,加上老赵在官场中“长于缉捕”的名声,袁巡抚开始对这位同龄人产生了好感。
1905年,清廷设立巡警部,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赵秉钧任右侍郎,掌握了实权。在赵的领导下,巡警部几乎成了老袁的东厂西厂,而赵秉钧,就是袁世凯的锦衣卫。直到几年以后,赵秉钧出任袁氏政府的第三任内阁总理,他满腔热血的奋斗史终于划上了句点,时隔不久,这个穷苦而自强不息的孤儿以扑朔迷离的方式结束了他一生的传奇。
这是后话。
接到任务之后,赵秉钧和袁氏日籍顾问三浦喜传参照西方样本,制作了一套中国式警务章程,还参照西方规格,抽空订做了一批警察用品。硬件有了,袁世凯又在保定开设了警务学堂,由赵秉钧担任保定巡警局总督,袁亲自从新军中挑选了三千人,到学堂进行就职培训,中国的城管就这样诞生了。
正当老外为他们的小伎俩自鸣得意时,赵秉钧带着他的警察队伍开过来了,他们的任务就是来参加天津的交接仪式。巡警队伍步法整齐,训练有致,警服、警帽、警棍也和西方警察并无二致,老外见此情景,无话可说,只得将天津管理权交给袁世凯。
1902年8月12日,中国第一支巡警进驻天津。8月15日,清廷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有了这个功劳,袁世凯的威望在朝野又提高不少,清廷也对他愈加倚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