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18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于是刘恒派他的舅舅薄昭前去见周勃。周勃等人向薄昭详细讲明了迎立刘恒为帝的由来。
  薄昭还报刘恒说:“迎立您为皇帝的事儿是真的,不是诈骗!”
  刘恒笑着告诉宋昌说:“果然如你所说。”

  可见天上偶尔也是会掉馅饼的……如果您愿意千年等一回的话……
  日期:2014-10-08 08:46:09
  于是刘恒就成为了后世所称的“汉文帝”。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文”,这是皇帝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盖棺定论,起的谥号。
  因为中原崇文,所以“文”是个非常好的谥号,比如说周文王,得到的就是一个“文”字。
  基本上每个朝代叫“文帝”的都是那个朝代最好的皇帝。你可以留意一下。
  文帝为什么能得到这个这么好的谥号“文”呢?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他在位期间,既没有开拓疆土,也没有修长城运河之类的浩大工程。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是在他统治期间,致力于轻徭薄赋,让民众休养生息。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全国免税,前后长达十一年之久,就发生在他当政期间。<<<<
  就算是在不免税的其他年份,他的税额规定也仅仅只有1/15,实际征收减半,1/30,3.3%。一百石谷子,只需要纳三石多一点的税。
  你也许不理解这个税额是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和文帝同时代的时候,税率是十分之一,10%。
  战国时候,孟子的理想是“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战国时候税额,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以为什一之税已经很好了。
  拿现在对比的话,我们现在所在的Alberta省主要征收的税种GST是5%,是全加拿大最低的,也比汉那时候要高。而如果我们住到多伦多去的话,税率将会高达14%。
  你可以看出,文帝做皇帝的时候,中国的普通民众日子有多好过了吧。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实际上没有汉文帝以及他的儿子汉景帝两朝,将近四十年的积累的话,武帝不可能有足够的国力去征讨匈奴和开拓西域。
  在文帝刘恒和他儿子景帝手里,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按照《汉书》里的说法:京师的钱累积巨万,穿钱的绳子都烂了。太仓中的粮食多到堆不下,陈陈相因,到腐败不可食的地步。
  日期:2014-10-08 10:29:31
  既然后十一年连税都不怎么收,他怎么做到文景之治的呢?
  最主要就是两点:首先是节省皇室开销,他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宫殿、花园、车骑、服饰都没有增加什么。
  文帝有一次想做一个露台,让工匠算算要花费一百多金,合算约合十户中产阶级的家产,就放弃了。
  他最宠爱的妃子慎夫人的衣裳都不拖到地。宫中的帷帐,连绣花都没有。
  最后他的陪葬都是瓦做的,没有金、银、铜、锡做的陪葬品。因山修的坟,不另外起土堆为坟。
  然后就是能不要打的仗就尽量不要打。比如说南越王在广州一带(古称番禹)称帝了,经常骚扰汉人。吕后的做法就是派兵去攻打。
  但是派出去的兵不能适应南国的气候,士兵中流行瘟疫,军队甚至无法越过阳山岭。过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就不得不撤兵了。
  文帝的做法则是给予南越王尊重,为赵佗在真定的父母亲的坟墓设置专司守墓的民户,按每年四季祭祀,又召来赵佗的兄弟,用准轨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表示优宠。允许双方互通使节,互通贸易。
  他亲自写给南越王的一封信,很能够反映文帝这个人的为人风格,我大略翻译了下放在这里,给你看看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朕是汉高祖刘邦侧室的儿子,一直被弃在北边的代国,道路遥远,加上我眼界不开阔,所以从未致书向您问候。高皇帝去世以后,惠帝也去世了;高皇后亲自临朝,晚年不慎患病,诸吕趁机谋反,幸亏有开国功臣之力,诛灭了他们。因为无法推辞各位诸侯、大臣的拥戴,朕不得不登基称帝,现已即位。听说您曾经写信给隆虑侯,请求寻找您的亲兄弟,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经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问候,并修正了您先人的坟墓。前日听说您在边境一带发兵,不断为寇。当时,长沙国受害,南郡尤其严重。即使大王治理下的南越王国,难道就能在战争中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吗?战争一起,必定使许多士兵丧生,造成许多寡妇、孤儿和无人赡养的老人;朕不忍心做这种得一亡十的事情。朕本来打算对犬牙交错的地界进行调整,但征求官员意见的时候,官员说这是高皇帝为了隔离长沙国而划定的,朕不能擅自作出变更。现在,汉如果夺取大王您的领地,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夺取大王的财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财源。所以五岭以南的地方,大王可以自行治理。虽然如此,大王称号为皇帝。两位皇帝并立,没有一位使节相互联系,是以力相争;只讲争斗而不讲谦让,是仁者不屑于做的事情。我愿意与大王您捐弃前嫌,从现在开始,恢复原来的良好关系,互通使者往来。”

  赵佗接到这封信以后,感动得磕头谢罪,自己去掉了皇帝的称号,宣布自己愿意做汉室的属国,长期进贡,回信自称“蛮夷大长老,老夫、臣”。
  这就像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吕后就像北风,切断了和南越的贸易,派兵攻打,耗费大量军费,南越还更加不服。
  而文帝谦恭仁厚的一封信,反倒使南越王自己放弃了皇帝的称号,俯首称臣。
  除了他继位的经过,这是我说文帝刘恒是“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就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人能和他争)的另一个例子。
  但是像匈奴这种该打的仗,他也还是打的。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就发生在一次匈奴来犯之后。周亚夫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破吕氏之乱的周勃的儿子。

  这种事情在一个不明事理的皇帝那里,会认为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侵犯,很可能会猜疑那个将军,将他撤换掉,甚至以谋反的罪名,将他或全家处斩。
  文帝就不会这样,不但不猜疑周亚夫,反而提拔了他,在自己临终的时候嘱托太子:“如果发生什么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人。”
  日期:2014-10-08 20:17:49
  二是他废除了连坐。当时的法律依然规定,除了对违法者本人做除法,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以至将他们收为官奴婢。

  文帝认为这样的法律十分不可取,于是下诏废除了各种收罪犯家属为奴婢,以及各种相连坐的律令。
  三是废除了肉刑,也就是截断肢体的刑罚,比如割鼻子、砍断手、脚。这里面有个故事。
  当时的齐国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应当被处以肉刑,被逮捕到长安关在监狱里。
  他的小女儿缇萦向皇帝上书说:“我父亲在齐国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他犯了罪,按照法律应该判以肉刑。我感到伤心的是:人死不可复生,受刑以后肢体断了就不能在接上去,即使日后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奴婢,以抵偿我父亲所犯的罪,使他有机会改过自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