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 108种思维 108种人生 108种结局 总有一款适合您》
第25节

作者: 冯一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古时玻璃镜子少,水浒之所以要叫水浒,是因为水中花,镜中月,以虚寓实,水是能够照出人的样子的,明写水边的一群人,实写水中倒映出的芸芸众生和世情人性。
  诸君读到此处,想来就该知道小子前面之言非虚,水浒这本书,是神秀法师的境界和实际运用,身似菩提树,心若明镜台。这面镜子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所以别要笑神秀法师境界低了,神秀也不简单啊。都知道空的境界高,但是没有神秀的境界做基础,谈空就真的只是空谈了。至于叫水浒而不叫水边,那当然是文字的加工,水边传太难听了。
  那么为什么聊晁盖就先得说水浒名字的由来呢?
  问题就出在了晁盖的这个外号上,且来看晁盖的出场“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里,无可奈何。忽一日,有个僧人经过,村中人备细说知此事,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其时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这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都闻他名字。”

  诸君,读到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里,无可奈何。想必朋友们已经明白了,后世有部电影,叫《林海雪原》,电影里有一句很著名的切口黑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托塔天王自古就是降妖伏魔的元帅,比如在另外一部名著西游记中,天帝就曾经派托塔李天王作为降魔大元帅去征讨孙悟空的花果山。
  水浒开篇就曾经直言,洪太尉误走妖魔,到了晁盖出场,晁盖之所以得了托塔天王的美誉,是因为夺了青石宝塔来镇河妖。施耐庵什么外号不取,偏偏让晁盖因为这样一件事得了这样一个外号,而自己的书名却又叫水浒,开篇又说洪太尉走了妖魔。
  那么作者施耐庵真实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如同红楼梦中的甄府和贾府,隔着的那条溪,是为了互相印照。
  联系到晁盖死后,梁山整个命运的转折,寓意也就很清楚了,晁盖一死,以宋江为首的群魔再无所制。如果说晁盖时期的梁山,还有点劫富济贫的好汉行径的话,到宋江上山后,从指示李逵打死小衙内,到宋江当了头头后的血洗大名府,骗拐良民卢俊义上山,再到梁山全伙成为宋江的仕途砝码接受招安,整个走向已经完全违背了晁盖的初衷。
  那么晁盖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日期:2014-09-28 11:41:30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富裕阶层历来就有招揽私人幕僚的传统,从最早的战国四公子,到晚清的师爷。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土豪地主,招揽门客一方面能够在遇到事情时群策群力,听取多方参考意见。另外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门下的死士还可以为自己遮风避雨。一个人再怎么厉害,时间精力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才有了孟尝君门下鸡鸣狗盗之类的人才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个人的名气依靠什么来传播?
  口碑,门下的士子,术士,豪杰越多,那么这个人在各个领域的名气也就越大,因为当门客的人很多都是具有一定能力,但是暂时没有好的发展机遇的人,这样的人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流动人口和流动小广告。这也就是为什么晁盖,宋江,柴进等人功夫未必有多高,但是在江湖上却是人人敬仰的原因。
  而在战国时代,养门客的公子们甚至因为门客众多和名气太大而得到君王委以权柄或者加倍猜忌。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最繁荣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对后代封建社会极具启发意义。当然,还是那句老话,这些封建残余,如今我们只是闲聊而已,自觉批判。
  水浒传中的晁盖就是这样一个养门客的人,“本是本县富户”这是生来命就很好,“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这也就是晁盖名气大的原因了,甚至大到都头雷横会因为晁盖一句话,就放了刚抓住的刘唐。这里诸君不妨对比来看,史进生下来命也挺好的,但是名气却远不如晁盖,原因在哪里?
  史进是好舞枪弄棒,天天找人比武,有点名气,那是打来的。晁盖不同了,人人都说他好,甚至这些得过恩惠的人,会把晁盖的名气传播到天涯海角。史进呢?碰巧不好要是打伤了人人家还要苦练找他报复。可见这里史进层次低了多少?
  那么晁盖是不是就很高呢?答案是否定的。

  晁盖有一个最大的坏毛病,对人直心直性。诸君,诚实按理说是美德,怎么到小子这里成了坏毛病了?
  小子也是吃了无数的亏,才明白,诚实是好事,但是也要分对什么人,对什么事。不加区分和辨别的对人诚心,对人好,最后落得的下场,惨不可言。尤其是这种诚实的人,多半都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写到此处,小子回忆过往伤心处,也不由得一叹,性情中人,重情重义,每每报应不爽,然而问题本身不是情义有错,其实是不懂得识人之故,说到底,自己修行不够。古人云,酒逢知己饮,诗像会人吟。此诚为良言。

  聊到此处,晁盖的毛病,就是很明显的了,且来看原文:“刘唐道:“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今年又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晁盖道:“壮哉!且再计较。你既来这里,想你吃了些艰辛,且去客房里将息少歇,待我从长商议,来日说话。”

  劫生辰纲,这种一旦事发,就要抄家杀头的大事,晁盖眉头都不皱一下,就算有心要取不义之财,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刘唐,是否太过容易相信人了一点?而后晁盖的人生旅程,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而后公孙胜来说生辰纲,且看晁盖的表现,“晁盖道:“不敢拜问先生高姓?贵乡何处?”那先生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为因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贫道久闻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大名,无缘不曾拜识,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受否?”晁盖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北地生辰纲么?”那先生大惊道:“保正何以知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