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 108种思维 108种人生 108种结局 总有一款适合您》
第23节

作者: 冯一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段景住这个人,本来是条野狗,偷盗为生,而后听得宋公明的大名,作为金毛犬来讲,是趋利的,跟着大名鼎鼎的及时雨,自然吃肉的机会更多。这支狗不是白毛,不是花毛,偏偏是金毛,这又是施老先生的一贯笔法。所以段景住大老远的偷了一匹马来巴结宋江,妙的是这匹马不是献给当时的老大晁盖,而是要给宋江,可见狗的势利。
  这才惹恼了不断被架空的梁山老大晁盖,惹出了亲自上阵打曾头市。是啊,作为一个老大,连狗都不理他,连一条狗来巴结,都要找宋江,他情何以堪?

  段景住的结局,也颇为符合宠物的结局,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时,因船驶入钱塘江,被风打破了船,段景住不会水,淹死在海中。狗这种动物,尤其是趋利的金毛犬,除非主人指示,一般不会主动攻击的,所以段景住出马杀敌阵亡的概率实在太低,倒是日常的一些意外,可能导致宠物狗的死亡。
  总结:焦黄头发髭须卷,捷足不辞千里远。但能盗马不看家,如何唤做金毛犬?金毛狗么,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哪里是因为什么义气?自然也不过就是为了多啃几块肉骨头而已。
  日期:2014-09-26 21:15:12
  人道之 生杀自古非小事,公门从来好修行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
  在《水浒传》这部鸿篇巨著当中,作者施耐庵用他看透人性世情的妙笔创作了许多命运不同的亲兄弟,如宋江宋清兄弟,阮氏三雄兄弟,穆弘穆春兄弟等等。而作为从小生活在一起,生活环境也相同的亲兄弟,命运结局却大不相同,这种亲兄弟命运强烈的对比正是施先生刻意为之。而在这众多的亲兄弟之中,蔡福蔡庆兄弟表面看起来是并不怎么起眼的一对兄弟。但正是对这两兄弟的寥寥数笔描写,写尽了封建社会公门之中的修行之道。

  聊到这里,小子要来先闲聊一下施耐庵这个人的来龙去脉,一个关起门来凭想象进行创作的作者,是不可能写出水浒传这样一部作品的。施耐庵活了将近七十五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封建社会,这不算短寿了。而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罗贯中也活了七十岁左右。这两个人的思维有太多的近似的地方,而从中医的角度,这种思维方式确实有利于人的修身养性,改善健康。那么具体是什么思维?小子这里先埋个伏笔,等写到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时再来闲聊这个话题。

  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自成体系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两书的作者有师徒关系。一方面,罗贯中在写水浒后面部分时忠实的遵照了自己老师安排的人物命运发展脉络,书写了人物的结局。另外一方面,水浒和三国演义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供读书人实用实修的体系。
  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这样的一个人,仕途至少不应该过于短暂的,但施耐庵却选择了弃官回乡,具体原因,已经没有史诗可考。而后他却忽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元末义军张士诚帐下的高级幕僚,当然,这次旅途同样是一次中途的放弃。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耐庵浪迹天涯,给人看病,最后在明朝成立后选择归隐著书。

  施耐庵看似失意的人生仕途,是否真的失意?这个小子如果妄加猜测,是不合适的,但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透露的信息和表达的思想来看,以及施耐庵活到七十五岁而不是郁闷而终来看,对于失意这一说,小子是否定的。
  比如三国里面有田丰和沮授这种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不懂得识别主子,结果落了个不好下场的。也有诸葛亮这样潜修尽人事听天命的,当然更有司马微这种看明白天时后自己逍遥快活一身轻的。《水浒传》里面,入云龙公孙胜也同样来于这一思维模式。
  当然,这个思维模式并不是施耐庵先生的专利发明,往上追溯,可以找到钓鱼钓到胡子花白的姜子牙,骑牛出函谷关的老子,以及尽人事,听天命的孔子,还有身居鬼谷,却运筹帷幄,为群英师的鬼谷子。
  闲扯了那么多,看似和蔡家兄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水浒讲的是如何从众生的不同结局中寻找自己要走的路线,识人识己,趋吉避凶。汉代名臣陈平曾经说过,道家最忌阴谋。也只有有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基础,术的运用才不会落入下层,最后招来不好的后果。罗贯中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借用了三国这样一个时代的帝王将相,来演绎了术和道的阴阳运用。水浒和三国,好比武侠小说里面的九阴真经,有上下两部之分,如果没有正心明心之学,只有三国,就好比是金庸小说里走偏的黑风双煞,九阴白骨爪是厉害,但是哪里比得上完整的九阴真经?很多领袖型人物读三国,怎么用怎么有效果,而很多人读三国,记得了故事,挑到了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对老罗大加批判,对自己生活却毫无用处,归根结底,是没有上半册的内功做基础,只有招式,不能识人识己之故。而很多领导型的人物,本来就识人律己有一套,有了内功作为基础,自然拿了三国就能用。

  所以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些人天天抱着三国演义啃,当然不是蛋疼的缘故。如果这两人真的只是落魄的穷酸秀才,那他们写的文章反过头来能指导很多名人领军打仗,甚至是治国,那才是怪事了。

  施耐庵和罗贯中这对师徒,早年都曾经受过正统的儒学教育,而后见证和参加了农民起义运动,在实战中测试过自身所学,最后天时有所归,两人于是选择了写故事的形式,来为自己一生留下一个印记,见证自己一生的所得,所思,所悟。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少,比如长短经的作者也是一个类似的人,不过老施和老罗更狡猾一些,也更诙谐一些,把智慧藏在了通俗小说里。这就是阴阳文化,表面是小说,背地里,明者自明。

  以小说家的面目,遮掩了自己曾经补天的抱负,继承前人和自己一生修来的智慧。时也,命也?
  说回到公门,有过实战经验,一生加以总结的施先生,在他凝聚毕生所学而成的水浒传中写道:“狱子炕上坐着那个两院押牢节级——带管刽子,把手指道:“你认的我么?”卢俊义看了,不敢则声。那人是谁,有诗为证:两院押牢称蔡福,堂堂仪表气凌云。腰间紧系青鸾带,头上高悬垫角巾。行刑问事人倾胆,使索施枷鬼断魂。满郡夸称铁臂膊,杀人到处显精神。”
  这一段是蔡福的登场,作为地平星和负责执法的人,铁臂膊的蔡福,是杀人到处显精神。

  看到这里,诸君当中想必已经有朋友会心一笑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多少铁面人物最后结局不爽。让秦国富强的商鞅如何?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蔡福。
  行刑问事人倾胆,使索施枷鬼断魂,厉害是真厉害,但是蔡福真的平了吗?
  只怕也未必,“蔡福转过州桥来,只见一个茶博士,叫住唱喏道:“节级,有个客人在小人茶房内楼上,专等节级说话。”蔡福来到楼上看时,却是主管李固。各施礼罢,蔡福道:“主管有何见教?”李固道:“奸不厮瞒,俏不厮欺,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光前绝后。无甚孝顺,五十两蒜条金在此,送与节级。厅上官吏,小人自去打点。”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那瞒心昧己勾当,怕我不知!你又占了他家私,谋了他老婆,如今把五十两金子与我,结果了他性命。日后提刑官下马,我吃不的这等官司。”李固道:“只是节级嫌少,小人再添五十两。”蔡福道:“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李固便道:“金子有在这里,便都送与节级,只要今夜晚些成事。”蔡福收了金子,藏在身边,起身道:“明日早来扛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