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的那点事——细数钢贸链各环节罪与罚》
第2节

作者: 专用马甲12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2个同胞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第四,第五个同胞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
  总之吧,传说从事钢贸行业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福建人,而这百分之八十的福建人又有百分之八十是宁德周宁人。亲戚传亲戚,朋友拉朋友,于是大家都来了。这里当然人员素质当然是参差不齐的。而这个行业跟做包子馒头不一样,我介绍个亲戚来做包子,他要是做得不好,顶多是关门回家,钢贸涉及这么高的资金量,根本不懂,那不是自寻死路么?
  笔者曾经听到某位老板从某国企拿到一笔几千万的承兑,当天凌晨就让司机在机场等着,一落地直接拿着票就奔往贴现公司了。折腾了一大上午之后才明白原来承兑贴现还需要公司的财务背书。这里面可见一斑。
  银行参与
  最开始的商业银行在这里嗅到了商机,由于资金量大,别的业务员跑中小企业放贷款一百块,有时候还不如放给一个钢贸单位。在他们认为“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肯定是做钢贸了。
  而且他们也确实设计了一套看起来风险很可控的模式。“厂商银”,或是“商商银”。大致如此运作:

  银行、钢贸商、钢厂三方签订一个协议,规定该钢贸商订的货由银行来直接支付给钢厂(承兑),钢厂发货的时候货主就成了银行,包括运输到入库,该货物所有权就是银行。由于钢厂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相对来说他是风险最小的,越有底气的人才越牛逼嘛,所以银行把钱付给钢厂也很放心。货物入库后,钢贸商想要在市场上销售该批货物,只需要将出货吨位对应的钱打到银行指定账户,然后银行下一个放货手续到仓库就可以了。从表面上看来,起码银行至始至终要么把货拽在手里,要么把钱收回来,安全可控。

  另外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具承兑的时候,银行还会先预收20%-50%保证金。综合下来:
  钢厂:我还是收到钱了,只是发货时换个名字,没有变化;
  银行:最低20%的款我先收了,我开了一张承兑付给信誉有保障的钢厂,货物出来后我100%的货权,商户要提货就得先付钱,即使货烂在我手里了,我降价20%卖出去,都不亏。所以很安全;
  钢贸商:我只用20%的资金,就完成了这笔采购,除了多付一点利息,和提货麻烦一点。这不是大好事么。
  于是早期的银行在钢贸这块赚得盆满钵满,放贷量大,周期快,行业集中,客户集中,所以都赚得“不好意思”了。
  日期:2013-10-18 14:34:45
  影子银行

  初期的商业银行尝到了甜头,于是带动了更多的银行进入钢贸圈。可是时间长了,钢贸商对银行的怨言也越来越多了。最重要的是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货慢。一般人都明白,越大资金量交易的行业,时间差一天产生的利息等都是不小的数字。而后期放货慢更是让钢贸商痛苦。下游打了款,司机的车都在仓库门口等了大半天了,货还没放出来。更有甚更比如果从上海到无锡找船拉的,船主等不及走了不拉了,让终端客户和钢贸商苦不堪言,这船可不是说找就能找得来的。

  于是迫切需要更专业一点,效率更快一点的出资方来做这个事情了。当今中国,除了银行最有钱,还有谁?
  那当然就只有大型国企了。银行和国企其实性质都差不多,但区别在哪呢?
  银行办事效率慢那是因为银行本身还有业务,他不可能只做钢贸这一行业,哪怕再赚也不可能,这是由于银行的性质决定的。而国企呢,开始做了之后发现在这个赚钱可以单独划一个部门来做这个事情,甚至再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这个事情。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里也就显得很有意思了,部分国企(我不能说全部)那完全就是钢贸商手把手教的,他们根本连螺纹和线材是什么样子,发的货需要带哪些材料完全不懂。所以相当于钢贸商教国企的那些人员怎么结算,怎么风控,需要哪些材料,你该如何监管,如何放货等等。所以后来常跟某些国企领导吃饭时开玩笑,这是钢贸商拿着钱拉着国企来赚的。
  国企的操作性质与银行差不多,只是相对来说企业越做越成熟也越来越专业一点。虽然我们都骂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猪……

  银行虽然效率慢,但毕竟利息要低。国企即能放承兑,也能放现金,虽然利息高一点,但反应快,放货相对及时。所以在钢贸商最头疼的资金支持这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企和银行一起主导。
  日期:2013-10-18 16:05:52
  算账
  我来举个例子算算账,数字不好,或是不愿意看的可以跳过。拿钢贸商和国企之间的合作来说吧。若钢贸商需要一笔资金3千万(承兑)。保证金按30%计算,代理费用按每月1.2%计算。监管费按2元/吨计算。三个月周转一次。
  流程是这样,钢贸商需要向钢厂采购一笔3千万的钢材,找到国企,上述条件都谈好的情况下:

  钢贸商先向国企支付现金3千万*30%=900万;
  国企业向钢厂支付现金3000万;
  钢厂发货,货归该国企;
  期间所发生的一切物流费用均与该国企无关,期间物流沟通均不需要国企人员出面(后来为了风险控制,这方面有所加强)
  三个月到期后,若该钢贸商全部付清货款,那么该国企挣得毛利为:
  1、代采购费用:3000万*70%*1.2%*3(敞口部分的每月1.2%,共三个月)=75.6万
  2、监管费用:约1万多。
  那么这笔3千万(实际是2100万)三个月时间的资金成本是多少呢?如果这笔钱放在账上不动的话,按2010年一年存款利率2.25来算的话:
  2100万*2.25%/12*3=11.8万。
  注意这11.81万不是指资金成本,而是指你国企拿着这钱啥也不干放在账上的利息收益。但如果你企业钱多的花不出去,那么相对来说你的资金是0成本。当然,具体怎么看仁者见仁了。

  即使就按成本是11.81万来算吧,三个之后该笔业务毛利则为64.8万。有钱赚,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这个也很重要),报表也好看了,何乐而不为?后来衍生至国企自己去银行开承兑,然后付出去,当然毛利率(注意是毛利率,不是毛利)低了点,但那是真正的空白套白狼了。这个回头有机会再说。
  上面算这笔账也是解释了,后来为什么那么多国企业都相继跟进冲了进来。
  发展
  日期:2013-10-19 04:15:52
  我提的想法仅是我个人意愿,当然不可能全按我说的去做,但这些起码应该是大家认可的共识。就好比我们教育每个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为诚实守信等等,你总不能说要求每个孩子都如此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教都不都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