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58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柏林,德国外交部新闻处立即向各驻外使团用明码发出了电报通知。它谴责了英国首相的答复,说它是无礼的冒犯。对希特勒而言,他对英国人的答复毫不意外,他虽然有些失望,不过这也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希特勒把戈林和负责空军生产的两名官员,艾哈德.米尔契元帅和恩斯特.乌德特将军召至他的办公室。他对两位空军负责人说道:“我为谋求与西方和平所作的努力失败了,继续战争,现在,我们能够也必须制造炸弹,”
  当元首决定进攻西方国家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德国国内所有阶层的人都震惊了。要知道,一战的惨烈厮杀才过去20年而已,它带来的惩罚几乎折磨了整整一代德国人,很多德国人害怕这一次的战争又是一战的重演,饥饿、死亡又会笼罩德国。
  由于对进攻英法严重的缺乏信心,为了避免战争,德国国内的反希特勒势力又开始积极活动。这一次,希特勒的敌人不仅要受到外敌英法的挑战,还要受到德国内部敌人的威胁,且看他如何过关。

  日期:2013-06-18 20:56:01
  第三节 漫长的对峙
  德国国内有不少人对打败英国和法国缺乏信心,于是这些人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秘密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反对希特勒,结束战争,与西方和谈。
  至于怎样对付希特勒,观点各不相同。有些人主张送希特勒去见上帝,有些人主张将他绑架,建立军人执政团或者民主政府。他们甚至已经把“新政府”的部长名单都制作了出来,还与美国和其他中立国取得了联系。
  这些密谋反对希特勒的人中,领导者是最高统帅部的人,是一名名叫汉斯.奥斯特骑兵上校。他是海军上将卡纳里斯谍报局的主要情报助手,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做事常常粗心大意。由于此人身处统帅部,其交流面那是相当的广。
  他与德国陆军内的各个派别都有联系,与德国财政部,与外交部,甚至与希特勒的私人部队党卫队都有联系。
  奥斯特想跟西方和谈,但是他本人又不方便出面,所以他需要一个恰当的中间人,他在德国范围内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他选中的人是个律师,名叫约瑟夫.缪勒,此人多年来憎恨希特勒。受奥斯特的怂恿,缪勒(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于10月上旬秘密访问罗马,并会见了教皇庇护十二世。
  教皇非常愿意充当中间人来促成欧洲的和平,所以他在英国和缪勒之间充当“桥梁”,两边传话。缪勒通过教皇把德国的诚意说了出来,德国将清算希特勒,组建一个反纳粹的政府,希特勒通过武力夺取的一切地皮都可以放弃。
  当英国公使从教皇的秘书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极有兴趣,当即将这个消息报给了伦敦。伦敦的回复是,大不列颠并不反对与一个反希特勒的德国达成一定程度的和平。

  缪勒得到这个回复,大受鼓舞,他本来只有权将此消息口头传达给自己的同伴,但是他祈求教皇提供一份书面的文件,以便他向谍报局和军方人士证明,这个和平建议是教皇亲自批准的,是靠谱的。
  身处法西斯盟国之中的教皇居然就还同意了这个容易授人以柄的要求,他命令他的私人秘书草拟了一封信,这封信里大致谈了谈与英国和谈的主要基础,那就是希特勒必须下台,德国占领的地皮必须交出来。
  得到此信,缪勒心花怒放。由不得他不高兴啊,在与西方的接触中,这次是最有前途的。当奥斯特将英国提出的媾和条件告知布劳希奇之后,这位陆军总司令丝毫不为所动。总司令深信,德国人民“全心全意拥护希特勒”,而参谋长哈尔德将军也同样不敢反对希特勒。
  但是在奥斯特等人的压力下,德国陆军的两位大佬终究还是勉强同意协助举行起义。一时间,似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愿意采取行动。反希特勒组织甚至还得到保证说,如果希特勒不取消入侵西方的军事行动,布劳希奇总司令本人也准备参加反希特勒政变。

  陆军总司令在希特勒规定的进攻西方的最后期限,也就是11月5日那一天,再次面见了希特勒,他打算尽最后的努力说服元首取消入侵计划。
  布劳希奇来到了德国总理府,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之后,他详细阐述了反对入侵的主要论点。他说,在秋天或者雨季中,要发动如此巨大的攻势是不可能的。
  自然条件上的障碍丝毫也吓不倒希特勒,他反驳道:“敌人的头上也在下雨。”
  布劳希奇一时语塞,就扯谎说,波兰战役表明,德军步兵的战斗精神明显比上次大战低得多,甚至出现了类似1918年发生过的不服从命令的现象。
  总司令的这种说法,其本意只是吓唬一下希特勒,但是他显然低估了一战老兵的智商。希特勒被总司令这种下作的手段给弄火了,他厉声追问道:“在哪一个部队出现过无纪律的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哪里?陆军的指挥官采取了什么行动?判了几个人死刑?”
  “这个”,布劳希奇未料到希特勒有这些疑问,其实他只不过是为了吓一吓希特勒,才编造了士兵不服从命令的故事。现在,希特勒要他把具体情况说出来,总司令当时张口结舌,一时回答不出来。

  希特勒是何等聪明的人,一看布劳希奇的表现,就心中雪亮,陆军那帮家伙是在磨洋工,不想打仗。他觉得是该给这些调皮的将领们一点儿颜色看看了。于是德国元首气运丹田,将他对陆军的不满来了总爆发。
  他说,德国陆军从未忠诚过他,对他的天才没有信心,且用故意拖延的办法破坏武装计划。事实上,陆军是在害怕作战!希特勒说完这番话,就猛然转过身,大踏步走出了房间,会面就此不欢而散。
  布劳希奇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后,细细回味了希特勒说的话。总司令觉得希特勒说的话几乎完全击中了德国陆军的要害,也就是说德国陆军对希特勒的个人观感,以及正在做的有意拖延战争的事情,德国元首全部说中了。这令总司令很是怀疑元首是否已经知道德国陆军参与了反对他的阴谋。想完了心事,他就把元首的态度,以及他所说的那番意有所指的话告知了自己的同僚们。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生怕希特勒洞悉了他们的密谋,从而要他们的脑袋。

  几乎也就在大家惴惴不安时,德国总理府打来电话,再度强调入侵西方的日期是11月12日。具体的时间也定了:清晨7点15分。哈尔德要求书面指示。很快,通讯员便把指示送到了他手中。
  日期:2013-06-18 20:57:42

  此时,希特勒的态度已经明确无疑,他是一定要跟英国和法国开仗的。现在,需要布劳希奇作出抉择,陆军的密谋者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需要他的命令,就可以举事。
  布劳希奇思前想后,反复掂量了希特勒的那句“陆军从未忠诚过他”这句话,他觉得希特勒必然已经掌握了某些线索,德国元首那是在提出警告,让陆军放老实点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