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45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防守一本万利,伤亡小,风险小。后来,当波兰跟德国死磕的时候,就有人批评法国军队不进攻,其实这是冤枉法国军队了,法国军队上至统帅,下至士兵学的都是怎么防守,你让他们进攻,那真是难为他们了。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在总结战争经验的时候明显要想的更多一些!
  日期:2013-06-03 22:53:09
  关于德国为何会战败,德国国内一直流行这样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的核心意思是德军本来不会战败,都是因为德国国内那些革命分子在后方瞎捣乱,闹革命,才让德国战败了。这个理论就是所谓的“十一月罪犯”理论。
  这个说法骗骗不懂军事的人也就罢了,国防军自己的军官们是懂业务的,德军战败绝对不是“十一月革命”造成的,而是由于德军实在是拱不动英法联军的堑壕,接着打起了“总体战”,德国背不住消耗造成的。
  摆在德军将领们面前的问题是,下一次战争到来时,怎样才能突破堑壕,打败敌人(也就是英法),让德国利于不败之地。
  很多德国将领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古德里安也是其中之一,这个一战结束时还很年轻的德国军官提出了突破堑壕的新式战争理论,也就是“闪击战”的理论。
  关于闪击战这个理论,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闪击战这个新玩意儿是古德里安提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但是这种新战法的理论依据却并不是古德里安提出来的,而是英国人富勒提出来的。
  一战时,富勒被英国军方任命为坦克军团参谋长,在1917年进行的康布雷战役中,富勒成功地指挥了一次坦克战,当时英军出动了378辆坦克,对绵延9.6公里的德军防线发起了大规模的突击。
  这次坦克突击实在是创造了纪录,以往难以突破的德军防线居然被连续攻破了4层,英军推进了6.5公里,缴获了100门火炮,俘虏了4000名德军,自身只损失了1500人。
  受到这次坦克战的启发,富勒接着提出了一个超级有想象力的计划,他提议在空中轰炸机的配合下,地面上动用4000辆坦克集中突击,碾碎德军防线,直接打到德国本土去。
  富勒提出这个计划时,已经是1919年了,战争已经结束,他所期望的坦克战并未出现。

  一战结束之后,富勒潜心研究起了机械化战争理论,为了系统性地阐述他的战争理论,他还写了《大战中的坦克》等书籍。
  富勒在阐述他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时,除了强调坦克突击之外,还强调要有归坦克指挥,可以配合坦克作战的“坦克陆战队”和“皇家坦克炮兵”,他认为必须有步兵和炮兵的协助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坦克战的威力。
  英国的另一位军官利德尔.哈特在结识了富勒之后,立即把他本人的步兵决胜论抛进了大西洋,成为了一个装甲战、机械化陆军的鼓吹者。
  利德尔.哈特于1922年发表了其主张陆军全部实现机械化的论文——《“新模范军”的发展》。在这篇论文中,他指出实现陆军机械化应分为3步走:

  第一步,实现师的运输车辆机械化;
  第二步,实现炮兵的牵引化和履带化;
  第3步,实现步兵营的装甲化和履带化。
  不得不说,富勒和哈特的确非常有远见,他们的观点正是后来的军队都在干的事情,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观点被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当时英国军界的掌门人都认为要是真的把陆军打造成如富勒和哈特所说的那种“钢铁战士”,每年消耗掉的石油和钢铁必然是天文数字,根本就无法维持。所以尽管富勒和哈特不断地宣扬他们的机械化部队理论,英国军界的高层却根本就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英国的机械化部队建设就此陷入了停顿状态。
  在英国无人理会的富勒理论,在德国却受到了追捧。德国将领古德里安在看过富勒和哈特的理论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打算利用演习的机会试验一下他们的理论,看能不能有效地突破堑壕组成的防线。
  当时的德国军队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没有什么坦克可以使用,古德里安只好用包着木板的汽车代替坦克进行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古德里安发现坦克突击的确能够突破堑壕组成的防线,于是他就成了富勒的忠实拥趸,他开始潜心研究机械化战争理论。
  古德里安在富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机械化部队思路,他提出了建立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师的主张。
  日期:2013-06-03 22:54:14
  对于装甲师的兵力和兵器配置,以及作战特点等问题,古德里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只有与坦克伴随的兵种的速度和越野能力达到坦克的水平时,坦克才能发挥其威力。坦克应该在由诸兵种组成的部队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只能配合坦克。坦克不能再步兵师中使用,相反,装甲师要有能让坦克发挥威力的兵种。”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军队根本就不被允许拥有坦克这种武器,建立装甲师不可能的。希特勒上台之后嘛,德国军队瞬间就发财了,坦克、飞机、大炮、军舰统统都有了,古德里安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说服希特勒,允许他建立装甲师。
  有一次,希特勒参观新式武器时,古德里安把自己手里的装甲部队拉出来表演了一把。德国元首看了装甲部队的表演之后,对装甲部队的行进速度和准确执行命令的能力极为赞赏。见希特勒对装甲部队很是满意,古德里安当即提出了建立装甲师的建议。

  德国元首当时心情不错,大笔一挥,同意了!于是,德国在1934年成立了装甲部队司令部,1935年,德国第1、第2、第3装甲师相继成立,之后,又陆续组建了一些装甲部队。
  1938年秋,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担任新设立的“快速部队”的司令,并将其军衔晋升为装甲兵上将,统领所有的装甲部队、反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和骑兵。
  古德里安所建立的“快速部队”,就是按照富勒和哈特的标准来打造的,其装甲师以一个坦克旅为核心,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机械化炮兵团、一个反坦克营、一个摩托化工兵连、一个乘装甲车和摩托车的侦察营。
  这样的装甲师,内部各兵种齐全、均衡,是一支以坦克为主,可以独立作战,具有快速突击能力的部队。手里捏着这样有冲击力的部队,古德里安才有提出闪电战理论的本钱。

  装甲师和闪电战的关系,就比如我们武侠小说里的武功,装甲部队是“武功心法”,闪电战理论则是“招式”。心法和招式结合就有了绝世武功,同样的道理,闪电战理论和装甲师结合,才成就了德国装甲部队的威名。
  那么,闪电战到底是是一种怎样的战术,它是怎样跟装甲师双剑合璧,所向无敌的,这个我们接着看。
  闪电战是古德里安为装甲师量身打造的战术,这种战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四个字:以快打慢,或者通俗点说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