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44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德军指挥官们自信的笑了,堑壕而已,有甚稀奇,待我军一轮冲锋上去,英法军那些“水军”还不是只有跳海的份。
  笑完之后,德军指挥官们号令三军,按照程序打下这条防线!

  接到命令之后,德军炮兵们架好克虏伯大炮,没日没夜的轰,德军对面的英法战壕一时间烟花处处,爆炸多多。
  炮火轰完,炮兵下课休息。德军步兵上好刺刀,准备一个冲锋把对方阵地拿下,德军很有信心,英法的陆军,在德军士兵看来不过是泥巴捏的而已。
  可是这次冲锋所有德军碰到点问题,这里以一个团的德军冲锋为例来说明问题:
  一个团的德军排成散兵线向英法军的战壕冲了过去。
  德军先是遭到当头炮击,炮弹在德军身边炸开了花,倒了几十个弟兄,英法的炮火还凑合。
  冲的再近一点,步枪开火的声音此起彼伏,哗啦啦又倒了百来个弟兄,英法军的枪法还得练练。
  再靠近一点,掷弹筒,手榴弹招呼过来,东边炸来西边响,又去了百来个弟兄,英法军的招数该是完了吧?
  还剩大半个团,冲上去,刺刀见红!然而十分想拼刺刀的德军没有得到英法军的响应。
  冲到铁丝网附近的德军挤作一团,人口密度很大,英法军的大杀器马克沁机枪响了起来,哒哒哒哒,响个不停,子弹一个接一个的往德军身上钻,德军顿时傻眼,躲都没地方躲,眨眼间一个团,报销!
  极有耐心的德军还发动了好几轮类似于此的冲锋,毫无意外冲锋的部队不是报销就是报废。该死的马克沁机枪,德军指挥官恨恨的想着。
  见步兵拱不动敌军的防线,德军就派出骑兵部队冲锋,打算用速度撕开英法军的防线。可惜啊,就算德军骑手们人人骑的是“赤兔”,照样在速射炮和重机枪面前人仰马翻,死伤无算。

  步兵和骑兵都不好使,那就派出装甲汽车去碰碰运气,结果汽车在遍布弹坑的阵地上步履维艰,要是碰上稀泥地,那就干脆陷在泥巴里动弹不得。即便有个别汽车趟过了稀泥地,躲过了子弹和炮弹,但碰到宽宽的壕沟时,照样歇菜,越不过去啊。就这样,德军冲不破英法联军的防线,而英法联军也拿德军的防线没有办法。
  随后的索姆河和凡尔登战役都是这么个套路,一方步兵千辛万苦冲到敌人阵地前沿,死伤大半,少数剩下的掉头往回跑,另一方发动反突击,也冲到敌人前沿,机枪一响,掉头就跑。双方阵地前的100米地带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只要士兵不是“未来战士”,就休想冲过去。
  一战时的战场就是这么个态势,双方的士兵就在战壕之间杀过来、杀过去,剧情单调无比。好在有几种新式武器投入了使用才使得一战有了点小**。
  德军新式大杀器,毒气弹。

  时间:1915年春
  地点:比利时的依普尔运河一带
  人物:对峙于依普尔运河一线的英法联军和德军
  事件:德军使用毒气——氯气,英法联军阵亡万人,
  影响:德军首开毒气战之先河
  后果:英法联军效仿之,一时间西线战场毒烟滚滚
  依普尔运河一线英法联军在工事里守的稳稳当当,常规方法德军无法取得他们的阵地。德军知道常规方法是不靠谱的,但非常规方法嘛,就不一定了。可是想用毒气得让英法军从战壕里出来集中在一起,而且天气要好风向要对才行的。
  德军选了一个吹东北风(吹向英法联军方向的风)的好日子,准备引蛇出洞,把英法联军从战壕里骗出来,再实施毒气战。
  德军先派百来辆装甲军车,佯装要进攻,英法联军一顿炮火,德军佯装仓惶逃跑,英法军倾巢而出进行追击。
  英法联军追到了一片开阔地,这里地势有些低洼,而且还吹着东北风,德军见鱼上钩了就发射氯气弹,英法联军没有防护措施,通通笼罩在黄绿色烟雾中,呼吸困难,全部牺牲。
  德军施施然开到英法军的阵地,占领阵地歼灭敌军的任务轻松完成。
  日期:2013-06-02 10:25:23
  陆战新纪元:坦克投入实战
  时间:1916年1月15日
  地点:索姆河地区
  人物:英国坦克,德军防线
  事件:新式武器坦克投入使用,陆战之王闪亮登场
  影响:英军坦克引发陆战革命
  后果:德军防线一举突破,只是早期坦克太水,增援也不到位,无法扩大战果。
  1916年1月15日,索姆河前线,德军战壕这边,德军一如既往的守在战壕里,盯着英法联军的战壕,忽然看到十几个轰轰响的铁疙瘩向自己这边慢吞吞的开过来,这种新鲜物事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不知道英法联军在耍什么花样?
  待铁疙瘩来的近了,步枪,机关枪,手榴弹一起招呼过去,这铁疙瘩吃了无数枪子儿,仍然一个劲儿的往前突,德军吓傻了,狼狈逃窜,德军防线被突破。
  当然因为英军对坦克突破德军防线没抱多大指望,所以只是派了少数士兵跟着坦克去转了一圈儿,回过神来的德军又把阵地夺了回来。
  空战:飞机的新用途
  1911年飞机才问世,一战时的飞机当然不会太高明,那时飞机的作用是侦察和提供炮火指引。

  直到有一次某位飞行员用手枪袭击了敌方飞机,飞行员们才认识到,空中也是可以开打的!于是简陋的飞机搭载上机枪,法国东北部上空,空战十分激烈,德国还出了“红男爵”这样一位王牌飞行员,“红男爵”一度击落敌机80架,是个传奇人物。
  新式武器只不过是点小花絮而已,一战的主旋律还是对峙,战场上是不会有什么突破的了。
  就这样,一战打着打着就打成了消耗战,消耗着消耗着就把德国给拖死了。一战打完,德国破产清盘,英法元气大伤,美日笑的抽风,俄国换了颜色。
  仗打完了,政治上的事情政治家们去操心,军事家们肯定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法国是这样总结经验的:
  根据一战的经验,法国人认为只要防守方建立起了由铁丝网、多层次堑壕、重机枪和速射炮组成的立体防线,那么进攻=送死;而自己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线之后,只要敌人(也就是德国人)来进攻,那么防守=胜利。
  总结来,总结去,法国军界终于得出了最终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阵地战是致胜关键,任何进攻都是不必要的。

  一战以后,法军就此当起了忍者神龟,他们认为只要把防线修好,任何敌人都休想攻破他们的防线,后来法国人修的那条马其诺防线就是法国军事思想的结晶。
  当然,除了军事思想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法国人不喜欢进攻,这个原因我要着重说道说道,法国一战时的人口为5500万人,一战打完,法国伤亡500万人之巨,这就是进攻的代价。法国政府认为要是法军再去搞进攻,死个百来万人,法国估计就要回到母系氏族社会去了,到时候法国的姑娘们就算不要车、不要房,打包奉送,也没有法国男人能娶她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