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57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31 19:38:13
  感谢枯声、王不招、terry03、瓦令啊、湖南小痞、星星碎语 、无尽的恋、新恐怖鸟、炎炎245、苏涂涂、苦守的苦手、hyy125793100、途留余香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东林党到底干过什么
  东林党人,如果放到现代社会,那就是愤青、精英的混合体。总而言之,骂起政府来,那是独一门的。而且,骂起来有理有据,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因为政府的言论相对比较开放,所以他们自然更是表现的肆无忌惮。

  但是,让他们真正去工作时,马上就会露出他们的原形来。
  如果东林党从来没有获得过权力,我还真不敢说,东林党就是一些只会扯淡的愤青与精英。因为我这样一说,肯定会惹得卫道之士大呼小叫。
  问题是,东林党曾经也占据了帝国政府的主要职务,并且拥有翻云覆雨的权力。所以,如果有人说,东林党不是一些只会扯淡的愤青与精英。那我想知道,这些东林党人获得权力后,到底干了点什么正事?可能毫不夸张的说,那真是什么正事也没有干,就知道天天借着鸡毛蒜皮的事兴风作浪。
  东林党从出山后,恐怕也就干过三件最值得称道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让万历皇帝,没有废掉太子。按当时的说法,叫保住了国本。
  第二件事,就是没有让光宗的小老婆控制了小皇帝(天启)。按当时的说法,叫移宫。
  第三件事,就是查清了光宗的死因,系一颗红色的小药丸造成。按当时的说法,叫红丸案。
  东林党所做的事,大都是围绕着与此相关的、类似的八卦新闻进行着。

  有一人个,拿了根木棍,闯入了东宫。本来呢?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无意中闯入了东宫。但是东林党呢?非要说这是郑贵妃为了让自己儿子当太子,所以指使人到东宫来暗杀太子。于是,就因为这件事,掀起一轮保卫太子安全的风潮。
  本来呢?一个人长个脑袋就会知道,世上哪有这样的杀手、刺客?本人连一点武功也不会,而且还是拿着一根木棍,大白天就跑进皇宫大内暗杀太子,这也太离奇了吧。因为翻开人类历史,暗杀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这种暗杀人的情景,也是独一份的;因为既然是暗杀人,最起码也得拿把刀啊,没有正经刀,拿把切菜刀、水果刀也行啊,拿根木棍算什么事呢?其实长脑袋的人,都知道这个闯入东宫的人,绝不可能是传说中的杀手、刺客。

  但是,东林党就是揪住这件事大作文章。一切无非是为了证明,他们才是太子的守护者。当然了,东林党这一系列付出,没有白付出。因为,太子当皇帝后,马上就开始重用东林党。
  日期:2013-12-31 19:39:37
  其实呢?皇帝想让谁继承皇位,关老百姓什么事来着?至于皇帝家庭内部的是是非非,更关老百姓什么事来着?
  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宫大内庭院深深,普通老百姓知道个什么?
  在东林党的编导下,太子的身世就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故事,换而言之,皇帝搞了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并生下了儿子,却是始乱终弃,不愿意对此事负责。于是,这对可怜的母子,就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
  其实呢?这就是典型的扯淡。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因为偶然原因生下了皇子,她的身份、地位自然会得到提高,这根本用不着细分析;关键是,太后一直都承认这个儿媳妇的身份,她的地位再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至于他的儿子当了太子,就更不用说了。

  谁也不否定,如果没有东林党,这个宫女生的孩子,有可能无法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如果说他们母子一直生活在不幸中,那纯粹就叫扯淡。
  但是,东林党就是靠这种充满悲情色彩的故事,让人感觉他们的行为,是充满正义色彩的。
  其实呢?我还是前面的话,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对哪个儿子好,想让哪个儿子继承皇位?皇帝喜欢哪个老婆,对哪个老婆好?关外人什么事来着!
  至于说这个宫女生的儿子成为太子后,还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在宫里得不到任何关爱、尊敬,那就更叫扯淡了。
  因为,太子是什么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你能取得他的好感,那就好比抓住了五百万大的奖,你得罪了他,后果有多可怕,你自己可以想象。东林党懂得这种道理,宫里的太监、宫女,普通的邪党成员,就不懂得这种道理?
  事实上,太监王安就是因为一直跟着太子朱常洛混,所以成了太监大首领;当然了,太监魏忠贤也是因为一直跟着太孙朱由校混,所以也成了太监大首领。至于客氏,无非因为当奶妈时,对太孙朱由校关心的无微不致,所以就变得权顷朝野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愿意在朱常洛父子身上,做政治投资的人,那是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因为就是个傻子,也知道其中代表的利害关系。
  甚至而言,不要说别人了,就是郑贵妃母子,当发现无法动摇太子的地位时。也会及时向太子示好,因为,这种怨一直结下去,后果有多可怕,根本用不着细分析。
  事实上,无论太子朱常洛,还是朱常洛的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在当皇帝后,都也没有打击报复过郑贵妃母子。这本身就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外界所说的那样紧张。
  日期:2013-12-31 19:41:20
  为什么朱常洛以一个宫女的儿子,可以成为太子,并继承皇位呢?原因太简单了,如果郑贵妃的儿子(福王)当了太子,并继承了皇位。与别人有关系关系吗?自然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事实上,那就是自己母亲受宠的结果罢了。
  朱常洛当了太子,并继承了皇位呢?显然就是众多正义之士支持的结果。因为,老皇帝不喜欢他,母亲也不受宠;却能竞争过郑贵妃的儿子,这就是因为许多正义之士在支持他。所以,朱常洛当了皇帝后,自然会感激这些人,重用这些人。这也就是,众多人积极支持朱常洛当太子、继承皇位的主要原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东林党在这些问题上窜下跳,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捞政治资本罢了。事实上,东林党就是借相关事件发家的。
  其实呢?所谓的保国本,那就是扯淡。因为都不用看太远的事;皇太极死的时候,选了接班人吗?康熙死的时候,选定了接班人吗?雍正死的时候,选定了接班人吗?甚至乾隆死的时候,选定了接班人吗?更主要的是,哪个满清皇帝临死前,曾确定了接政人?
  更主要的是,谁敢说满清这种皇位继承制度有问题?
  为什么万历皇帝迟迟不决定让谁当太子,为什么万历皇帝打算从皇子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皇子接班,马上就成了万历皇帝昏晕的铁证。而臣子们为了这种其实非常扯淡的事,那是上窜下跳,把帝国整的乌烟障气,就成了他们忧国忧民的铁证。
  这种评论历史的态度,实际上是标准的政治宣传腔调。因为,非常扯淡的事情,也能论证出一大堆道理来。
  日期:2013-12-31 19:43:03
  所谓的移宫,东林党就更是极尽耸人听闻的信口胡编了。总而言之,如果没有他们强行把太子的母亲(他父亲的宠妃李氏)、祖母(他祖父的宠妃郑氏)赶到后宫。帝国政府,就有可能让这两个女人控制了。
  其实呢?在明帝国那种政治格局里,太后想控制皇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且,翻开明帝国的历史,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太后想控制皇帝,必须得建立在太后、太监首领、官员首领的默契协作之上。且不说,这种事情的出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主要的是,既然这三股力量达成了默契合作,就意味着这三股力量的代表人物,联合起来控制帝国,这绝不是太后在控制皇帝。
  一切是显然的,这三股力量如果不能达成默契。皇帝想收拾谁,那都是小菜一碟。
  比如,太后想专权,太监纷纷支持皇帝乾纲独断、官僚集团纷纷支持皇帝乾纲独断,太后不抓紧退回后宫,能行吗?
  当然了,太监首领与官员首领想专权,也是如此的。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皇帝不信任自己的母亲、祖母(父亲与祖父的宠妃),她们不抓紧回后宫,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不信任大太监,大太监马上就会被收拾死的。大太监王安、魏忠贤在皇帝信任时,那是权顷朝野;当皇帝不信任时,就如同狗一样,无声无息的死了。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不信任官员首领,官员首领再牛逼,也得抓紧靠边站,否则,杀身之祸随时会到眼前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