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杰》
第30节

作者: 王第QQ87019347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专制体制下,地方官吏往往会通过赈灾来发国难财,曾国荃因为已经家有余财,所以就不必侵吞赈灾银两了,他目前更需要的是一个清廉有为的政声。曾国荃筹到了大批粮饷物资,根据灾情派发到各州府,并派人严格监督发放到每一户灾民的手中,绝不允许有人中饱私囊。在曾国荃的大力筹措和安置下,广大饥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们也拿到了种粮并重新播种。在这种情况之下,曾国荃率领山西全体官员和士绅一起去玉皇阁,连续跪地三日向上苍祈雨。不知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还是他的运气格外好,在他们祈雨的第三天,山西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大大地缓解了灾情。

  曾国荃在山西奋力赈灾,拯救了一省百姓,也使他与本省民众建立起了血肉联系,更使他的声誉迅速好转,朝野上下无不都对他刮目相看。除了赈灾之外,曾国荃还请示清廷,要求重修《山西通志》。这一请求得到了朝廷的准许,于是该通志经过十几年修订,终于付梓出版发行,只是当时曾国荃已经过世了。曾国荃只在山西主政两年,却创立了宏大的功业和和良好政声,等他离任的时候,以省会太原为中心的士绅百姓无不含泪相送,并自发联合起来为他树碑立传。

  公元1881年,即清光绪七年,清廷为了表彰曾国荃在山西的政绩和功劳,便把他提升为陕甘总督。曾国荃在陕甘总督任上呆的时间不长,不知是由于他不适应西北的气候环境,还是因为他身体不好,反正他很快就向清廷乞病开缺了。清廷是不会忘记曾国荃这个能干的封疆大吏的,次年便把他起复为两广总督,让他掌管了南国繁华之地。又过了两年之后,清廷将曾国荃调任为礼部尚书,从此他成了京城大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曾国荃不过是一介武夫,其实这是大家的错觉。曾国荃虽然在学问上不如曾国藩,但他的学识也很渊博,他对于治军、理政、著述都很有一套,《曾国荃全集》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公元1884年8月,清廷授予曾国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职务,如此一来他就掌握了东南富庶膏腴之区,至此他的实职已经赶上其兄曾国藩了。曾国荃在两江总督任上,全力开办洋务事业,把曾国藩的遗志遗愿和未竟之业发扬光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中法战争爆发后,曾国荃奉命去福建前线督师助战,开始由于不了解战场敌情,所以受到了清廷的处分,后来,曾国荃主持整顿海防,增添兵船和鱼雷,使沿岸军民数年相安无事,撑起了东南半壁江山。

  曾国荃的功劳最终获得了清廷的充分认可,公元1889年,即清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授予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职衔,以表彰他对满清王朝的功劳和贡献。曾国荃在两江总督任上之时,左宗棠曾经专程赶到南京与他会晤,在席间左宗棠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了这么两句话八个字: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左宗棠听后感慨不已,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你的作为不亚于你哥了。曾国荃的话虽粗鄙,却指出了其中要害,他能有突出的成就,全靠他敢想敢干。在曾国荃的侍卫中,有很多人是参将甚至是副将衔的军官,他们甘愿给他当侍卫,恐怕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特征。

  公元1890年,即清光绪十六年,时年六十六岁的曾国荃病逝于南京两江总督署,追随其兄曾国藩于地下去了。曾国荃的死,同样令清廷痛失栋梁,慈禧太后授予他“忠襄”的谥号,从此他被世人称作曾忠襄公。曾国荃死后,李鸿章给他写了这么一副挽联:易名兼胡左两公,十六言天语殊褒,恩数更惊棠棣并;伤逝与彭杨一岁,二三子辈流向尽,英才尤痛竹林贤。另外,清末文学家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这么评价曾国荃评:中兴拨乱,忠襄之勋烂焉。对于曾国荃一生的功业来说,李鸿章和朱孔彰对他的评价都是很中肯的。

  日期:2013-12-29 20:03:05
  第三节 曾纪泽
  曾纪泽本是曾国藩的次子,但是因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第早夭了,所以他就顺理成章地充当了曾国藩的长子。在曾国藩死后,曾纪泽继承了一等勇毅侯的爵位,这在整个满清王朝的汉臣中都是最高的,李鸿章一生有那么大的作为,他活着的时候也只受封二等侯爵。假如没有曾国藩,曾纪泽在仕途上不会那么顺利,是曾国藩给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台阶。然而,曾纪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曾国藩的发展道路,他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为著名外交官的,他的成功绝非是由于侥幸。

  曾纪泽受其父曾国藩影响,从小喜欢攻读经史和诗文,对于算术、绘画、书法也有很深的研究。但是,由于受洋务运动的影响,曾纪泽喜欢上了英语和西方文化,不愿再走科举求官的“正途”。曾纪泽的这种求学态度,在那个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绝对是惊世骇俗的。不过,曾国藩在教子方面非常开明,他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强迫儿子去参加科举,而是鼓励儿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并推荐儿子跟随美国人丁韪良学习英语。在父亲的关爱和鼓励下,曾纪泽迅速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并涉猎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成为了一名学贯中西的通才。

  曾纪泽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是由于受到了其父曾国藩的福泽,他直接就享受了清廷给予的高官待遇。公元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曾国泽以二品荫生的身份,被清廷直接补授户部员外郎的职务。曾纪泽进入官场之后,仍然经常随侍在曾国藩的左右,随时接受父亲的教诲,跟父亲学习为官处世之道。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步入了他人生的晚年,又刚刚遭遇了处理天津教案之后所遭受的打击,他把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都传授给了曾纪泽,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公元1872年,曾国藩病逝在南京时,曾纪泽陪伴父亲走完了随后的人生历程,慈禧太后下旨让曾纪泽继承了一等勇毅侯的爵位。曾纪泽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且继承了父亲的刻苦认真和勇于负责的精神,他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一步步走向了事业的成功。曾国藩在临终前留下遗嘱,说曾氏一门不能再出带兵打仗之人了,另外他还给曾纪泽和曾继鸿兄弟留下了四条准则: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 汝兄弟记之行之, 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曾国藩的临终遗嘱没有落空,曾纪泽等人是铭刻于心的,曾氏子孙中也果然出了许多英才。

  曾国藩病逝后,曾纪泽在湖南湘乡老家为父亲守孝数年,直到公元1877年才除去孝服,接受清廷的征召,前往北京接受任命。次年,即公元1878年,慈禧太后委派曾纪泽为清国驻英国和法国的使臣,命他前往欧洲各国办理外交和洋务事宜。在曾纪泽启程西行之前,慈禧太后两次召见了他,向他询问了西洋各国的情况,以及曾纪泽个人的外语程度,还夸赞了曾国藩公忠体国,同时勉励曾纪泽也继承父亲的遗志,为大清的事业再立新功。慈禧太后是个明白人,她知道在当时的国情下,为清朝办理外交和洋务是受国人敌视的,因此他勉励曾纪泽要学会忍辱负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