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41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25 20:19:36
  感谢苦守的苦手、zxm_y2000、随便选一个、新恐怖鸟、旅途会有人、枯声、待我施为地煞变12 、顶党的费、风之隐者 、username、韩hanhan123、zhang3810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赋税的转嫁
  不论怎样说,既然有人收税,就总有人想逃税。
  说到逃税,最牛的人自然就是那些可以光明正大免税的人。而且在皇权时代,这种人很多。事实上,帝国有很多土地,都享受这种特权,因为这是皇帝、皇族、贵族、官僚特权的一部分。这种逃税的方式,是明规则的一部分;换而言之,它虽然未必合理,却绝对合法。

  说到逃税,再等而下之的人,就是通过收买官员、和利用各种关系网,把自己的土地,伪装成合法免税的土地。事实上,帝国有很多土地,都享受这种特权,因为天高皇帝远,上面有国家政策,下面有政府的土政策。许多事情,如果拿摆在桌面上的法律去看,百分之百是违法的;问题是,拿下面具体执行的法律去看,它显然是合法的。
  这种逃税方式,是介于明规则与潜规则之间的,你可以说它不合法,问题是,除非你能把官司打到皇帝的御案前,否则,你走到哪级官员面前说理,它也是合法的。甚至就就算你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也不敢随便说它是非法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个浮出水面的案例就可以知道。
  张居正为了强有力的推动改革进行。就从自己作起,于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官方资料中,看到如下事实。
  以张居正的地位,可以合法的免除70余石的赋税,但在该县赋役册上却写着,内阁张居正优免640余石。你说,多出这570石赋税,算是合法法免除的,还是算非法免除的?说它合法吧,后来张居正自己也承认这是非法的;说它非法吧,县政府的赋役册上就是这样记录的。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浮出水面的案例,而且还是为了表现张居正大公无私,所以清清楚楚的记录在了历史上。那些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案例呢?肯定多的数也不数不清。

  当然了,据说张居正本人并没有这样多的田地可供免税。所以,相关的免税权力,就让张居正的族在享用了。因为,640石的赋税,说起来好像不是一个太惊人的数目,但是一分析那可有些惊人了。因为,明帝国普遍时期,普遍意义上,一亩地大约需要交10斤米的赋税;这样算来,二十亩地才需要交一石粮的赋税(帝国纳税的田地通常保持在6亿亩左右,而赋税通常不到点3000万石米麦)。
  你说640石的赋税,需要多少亩地才能收出来?显然就是需要一万二千多亩田地了。如果把这些田地都归到张居正头上,虽然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但是,这总归好说不好听。当然了,不管张居正有多少田地,但是,从浮出水面的资料去看,张居正显然一直享有一万二千多亩田地的免税权力。但是,其中有一万多亩的免税权,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
  日期:2013-12-25 20:24:00
  是不是说得有些太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刚才说到哪里了?是说等而下之人,在免税时,是通过关系网,把自己的田地伪装成合法免税的土地。比如,有的官员可以合法免70石赋税,地方政府的税收账本上,却清清楚楚的记录着,他可以免税640万。

  再等而下之,在免税时,则是通过关系网,让收税的官员,不收自己的税。
  这种免税的方式,那是标准的潜规则。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它也是非法的。至少没有一个人,敢把它端到桌面上。
  但是,不论怎么说,有人偷税,就得有人多交税。事实上,除了第一种人偷税,不需要转嫁到别人头上(因为这是按明规则免税),其它人偷税,都会转嫁到别人的头上。就是当地政府给张居正多免的那570石赋税,也得转嫁到别人头上。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皇帝坐在皇宫深处,拿着手上的账本一算,今年可以收到2500万两白银的赋税,下面具体执行的官员,为了收几个黑钱,就随便帮人偷税,最后拿着收到1500万两白银的账本交上来。且不说,皇帝一看这个账本,就会勃然大怒;更主要的是,这个账本连首辅那一关也通不过。因为,首辅哪敢拿着这种账本,和皇帝汇报本年度的工作啊?

  如果首辅真敢拿着这种账本和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当时就会把账本丢他的脸上,因为我操你大爷!你天天坐在首辅的位置上,就是在吃屎啊!老子从街让随便找两个放羊的人,坐在你的位置上,也干得比你好。更主要的是,你给我解释一下,那一千万两白银哪里去了?哪里去了?你要给我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你也不用你解释了。因为,以后关于你的问题,我会直接询问东厂大太监的!换而言之,你有什么问题,直接和东厂大太监汇报就可以了。因为,和你这种只配吃屎的家伙,老子可没有太多的耐心。

  所以,官员也绝不敢把这种账本拿给首辅看的。因为,首辅看到官员们的这种账本,肯定会说着与皇帝大同小异的话。总而言之,你只要不想到监狱大学深造,你随时可以把这种账本给我拿过来。因为,老子不收拾你,你是不是以为,老子不会收拾人啊?
  所以,虽然有许多人在官员的帮助下,偷了大量的赋税。但是,官员们还得把相关的赋税收齐了。否则,他是无法向上交差的。现在的问题,如何补齐这样大的窟窿呢?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为羊毛永远也出不在狗身上。
  日期:2013-12-25 20:35:26
  当然了,只要官员不是干得没边没沿,在豪强大户的帮助下,通常都可以相对顺利的完成这项任务。官员们在转嫁赋税时,通常惯用的方法就是巧立名目乱收费。
  比如,政府收粮一石,但是谁也不否认在保存、运输的过程中,它总有一定的损耗。但是,这个损耗应该谁承担呢?这种损耗应该按多少计算呢?
  本来呢?按中央文件精神,也许是非常人性化的,比如,这种损耗是公私双方共同负担的,或是按非常小的比例计算。但是,到了基层的官员这里,就是另一回事了。总而言之,各种账都按到老百姓头上,而且都按最大值算,最后到了老百姓身上,自然就会成为一种不小的负担。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朱元璋时代的官员是怎样做的?在朱元璋时代,官员在乱收费时,已整出一套非常系统的内容。
  据朱元璋痛斥某地官员时说,官员收一石米的赋税,都会巧立出一大堆名目,收取一大堆附加费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