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53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定国和刘文秀本来只是冷眼旁观,可是金维新却连忙对李定国说:“高绩和邬昌琦两人罪固当死,可是王爷却不应当有杀谏臣之名。”李定国觉得很有道理,飞驰而去相救。可是到了的时候,高绩已经被杖死,邬昌琦还留得命在。
  在李定国的努力下,邬昌琦被官复原职。这件事情在高绩被廷杖打死的淡淡血腥中划上了句号,但自此以后再无谏臣言官参劾李定国。

  日期:2015-01-09 20:12:42
  永历十年(1656年)八月,晋王李定国请求送还送可望的妻脔家眷。永历帝决定让张虎护送孙可望的妻子家口以及所留金宝辎重去贵州交还孙可望。
  有人劝永历帝留下孙可望的妻脔家眷以牵住孙可望的心。永历帝说:“昔日楚霸王尚且不留汉高祖的家属,朕作为天子岂能为之。”有人又对永历帝说:“陛下不记得在安龙的事了吗?”永历帝说:“在孙可望则可为,朕则不可为。”
  于是,李定国亲自去郊外饯行,听其搬运。车马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永历帝也在此时住进了孙可望原来所盖的秦王宫中,接受百官朝贺。当年王应龙为孙可望盖这宫殿的时候,那根本就是按照帝王的规格来造的——殿悬五龙,设螭壁,还有宽约六尺左右的墙角。(只因为孙可望登殿之日,大雨如注,这才没能让孙可望如愿。)李定国等人到昆明之后即命人整修这座秦王宫,让永历帝朱由榔就此搬了进来。永历帝登朝视政之时,这座秦王宫自然要比原来的行宫要得体的多。

  李定国在散朝之后对众大臣说:“我统御数十万众,于战场对垒之日,未尝心动。今天看到皇上冠履俨然,即使他不言不动,依然让人如处在芒刺之中,不觉汗流浃背。”刘文秀也说:“今日才始知天子之尊。”
  永历帝还打算依照旧例亲祭山川于昆明东南的吴井桥,就对李定国说:“朕自即位以来,每日处在金戈铁马之中。虽然有诏诰,但是一切祀典全未举行。晋王你当去卜地建山川坛,好让朕亲自致祭。”李定国就派人设坛在吴井桥附近,显得极为恭敬诚心,弄好之后回奏永历帝得知。永历帝得知山川坛已建好,想择期去吴井桥亲祭。可是李定国却不打算让永历帝去亲祭,还对永历帝说:“祭祀神祗,不过表示恭敬有诚意,派遣官员也可以。更何况孙可望心腹布满昆明,因此圣驾万不可出。”永历帝只好应允派官员代为祭祀,但是给予往祭的太常寺官员全副仪仗开导,如皇帝亲临的排场。(其实李定国只是担心永历帝万一出了点什么差错,会立刻导致自己和刘文秀满盘皆输,因而让永历帝派官员代祭,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永历帝搬到秦王宫之后,每次临朝的时候,晋王李定国和蜀王刘文秀都侍立两旁。文武官员俨然肃立。(朝廷在进入昆明之后,依然在向着正确的方向运作。)
  永历帝也为李定国和刘文秀割襟,订立两姓盟约,虽然这只是永历帝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但是李定国和刘文秀都谢恩感悦的表示接受。

  在送走了孙可望的家眷之后,李定国和刘文秀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牵制住孙可望的东西了。虽然明知孙可望迟早要从贵州回师云南,来找永历帝以及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算账,但是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却并未有什么畏惧,反倒以李定国手中的少数精锐作为根本,操练刘文秀以及贺九仪、王尚礼等人的兵马,积极准备与孙可望作战。再者永历十年的秋天,云南各地的收成都非常好,就连天气都阴晴如常。李定国等人手头有粮心中不慌,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去组织考试云南生员,心态之好可见一斑。在稳定施政的基础上,永历朝廷只有观望孙可望拒绝和解之后打算有何作为了。

  到了十月,李定国的部属祁三升带着龙骧营回到云南,被永历帝封为咸宁伯。
  李定国部下原来有龙骧、天威两营精兵作为左右羽翼。在李定国攻略两广的时候,孙可望将龙骧营和祁三升派到四川防守,后来又给调到遵义防守。李定国入滇之后,派人去调祁三升回归云南;而孙可望也在同时派人来调龙骧营去贵州,两人派去的使者恰好同时抵达祁三升的营地。祁三升的选择成为龙骧营决定去向的关键。祁三升对龙骧营的部下说:“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是旧主。如今李定国尊永历皇帝为百姓之主,名正言顺尚且不谈,我们也有所归依。应当以李定国的调令为正。”龙骧营的人都同意祁三升的看法。于是祁三升谢却孙可望的使者,并不按照孙可望的调令行事,反而整兵回云南。孙可望见自己号令不行,当然恼怒不已,派兵追袭于龙骧营之后。祁三升且战且走,辎重尽失,带着龙骧营的余部好不容易到达了昆明。祁三升这才联络到李定国,将龙骧营重归其部下。因此祁三升才会在朝见永历帝之后有所封赏。

  永历十一年(1657年)正月,孙可望派了程万里来永历朝廷,要求将旧有标营还给自己。永历帝在和李定国等人商量之后允许了孙可望的要求。永历帝下诏仍然安排人伕马匹,将孙可望的旧有标营有愿意赴黔者尽数送还给孙可望。
  孙可望闻报大喜,开始愈发有轻视朝廷和李定国的想法,而并不认为这是李定国顾念兄弟情义才把家眷和旧部还给他。

  日期:2015-01-12 19:07:55
  庞天寿也在永历十一年(1657年)正月忧病而卒。庞天寿在高绩和邬昌琦上疏事件之后,经常怀疑朝廷会把自己当成孙可望一党处理。而李定国等人也并未给他好脸色,庞天寿又开始担心李定国也要加害于他。可是实际上,永历帝并未降诏处理马吉翔、庞天寿一党,而李定国根本不是很清楚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更加不会无故加害马吉翔、庞天寿一党。(这其实都是庞天寿因为和马吉翔、李国泰等人结党营私、弄权辱国而心中有鬼。所以才会吴牛喘月,天天担心被人杀害。)永历帝也并没有很刻薄的只记仇不计功,反而给了庞天寿很隆重的葬礼,赠恤也颇丰厚得体。

  庞天寿一死,跟他还有马吉翔等人一党的李国泰从秉笔太监升任为司礼监总管太监,接管司礼监事务。弄来弄去,马吉翔一党人依然掌管着司礼监,潜藏在永历帝身边。
  马吉翔见庞天寿已死,而自己素来站在孙可望一边,若是如此局面定然为朝议所不容。就想尽办法想打通李定国的门路,以求尽快得到朝廷的任用,并拿李定国等人当自己的保护伞。可是马吉翔一直没有找对人,就是想钻刺都没门。
  后来吏部侍郎金维新、兵部侍郎龚铭两人在李定国面前颇为见重,马吉翔低三下四的谄媚钻营在这两个人身上取得了效果。金维新、龚铭两人帮助马吉翔在李定国面前多方面的进言提携,使得李定国对于这个并不怎么熟悉的马吉翔倒产生了好感,李定国竟然上疏奏请永历帝让马吉翔重新在朝廷担任官职。

  永历帝见李定国都上疏保荐马吉翔,当然不敢让马吉翔再闲着,就坡下驴般的让马吉翔也入阁办事。如此一来,权奸树党、祸国殃民、结党营私的马吉翔居然又重居相位。而谏臣言官们鉴于高绩和邬昌琦的前车之鉴,都不敢再出言反对李定国,更别提上疏去参劾重新启用罪无可赦的马吉翔了。永历帝虽然并不打算让马吉翔复出,奈何李定国上疏请求,又怎么好再翻马吉翔的老账让李定国难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