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49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如果以李定国的为人,若不是手头兵马不足,必定会去追赶关有才等人,又哪会掏银子外加撒谎去如此善待降卒?没听说过额外发钱给降卒犒军,还并不收编以为己用的。李定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怕统御不了这批降卒,途中生乱的话自己兵少不易镇压;二是目前手头无粮,少数精锐尚可勉强支应。要是再带上这伙降卒就不用打仗了,天天找食物都未必够吃;三是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孙可望那里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关于李定国部情况的情报。既然不能带这伙降卒走,与其杀了他们不如让他们受了恩惠之后去散播假消息,传诵李定国的恩德以瓦解孙可望后续部队的斗志。再说这些普通士兵哪能知道晋王李定国和秦王孙可望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李定国才敢在几万人面前说谎吹牛而不担心有人挑刺。

  日期:2014-12-16 21:41:04
  到了永历九年(1655年)十月,孙可望并不知道关有才已经被李定国毫不费力的击败,依然很担心关有才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就派白文选前去支援。白文选到安龙去朝见永历帝之后,听说关有才等人已经弃营而逃,就派人飞报孙可望,但是自己却留在安龙观望时局。

  至十二月,孙可望感觉局面有些混乱。关有才一伙人弃营而去,居然再也没什么后续消息传来,就连所部四万来人也不见溃退回来。李定国在击败关有才之后也不知道率着人马去了何处。(孙可望觉得莫名其妙,打个仗跟见了鬼一样,怎么败兵都没了?就是打胜的李定国也消失了,这实在是太诡异了。)孙可望急忙派心腹叶应桢去安龙要求永历帝移驾入滇,将永历朝廷挪到一个孙可望觉得可以放心的地方。

  永历帝君臣本来听说李定国到了田州,都私下窃喜。但接着随之而来的却是败将关有才等人弃营而去之后并没什么后续消息,可是李定国也并没有乘胜追击,进而到安龙迎驾。
  如今孙可望要迎驾入滇,永历帝根本无从得知孙可望的意图,惶惶然不知所措,只有发愁而已。宫中家眷听说又要移驾赴滇,恐怕孙可望未怀好意,都惊惶失措,一时乱成一团。
  孙可望命令驻镇安龙的周自贞雇伕千名,交与白文选点收。可是周自贞雇佣的人伕随到即逃,所至千名人伕立刻逃得一个不剩。此时已经是岁暮,白文选趁机在途中对叶应桢说:“周自贞不知道利害。如今秦王下令迎驾,须把启行日期报与秦王得知,周自贞尽雇佣一些獐头鼠目、市侩无赖之类的民伕,肯定会造成逃逸。到时候误了期限秦王怪罪下来,谁来担这个责任?”周自贞听了白文选的话大惊失色,赶紧筹措资金请求到普平、新城去再雇民伕。而白文选却在永历帝面前流泪进言:“臣可保驾无虞。”然后白文选以车马民伕未齐为由报告孙可望,希望可以靠这种小伎俩骗过孙可望,想让永历帝多留几日,以期待李定国的出现。

  永历十年(1656年)正月,虽然有白文选在孙可望面前巧言借故拖延时间,但是孙可望依然没有改变将永历帝以及永历朝廷移入滇中的想法。永历帝君臣在焦虑和忧愁中渡过了新年,可是他们所盼望的晋王李定国依然没有率部出现。
  就在永历帝等人都快绝望的时候,李定国忽然有消息了,而且是派手下带来了密信。在田州逃回云南的驻镇刘镇国,当时因为关有才等人忽然之间弃营而逃,又不知道李定国部的兵马到底有多少,所以就随大流跟着关有才逃跑了。可是刘镇国根本不敢去见孙可望,就留在坂屯河这个地方守住江道。(此时云南的防守还是归刘文秀负责,刘镇国就暂时依附刘文秀,争取能够有点功劳再以功抵罪。)坂屯河离安龙有五十里的路程,因此这次刘镇国非常认真的把守河道,不敢再有疏失。

  忽然在正月里的某一天,坂屯河中有个不认识的士卒要抢渡,刘镇国的部下抓住这名士卒盘问检验。结果发现这名要渡河的士卒身上的衣甲有“捷取”字样,就知道肯定是李定国的部下,就将这名要渡河的李定国部士卒立刻捆缚起来送去刘文秀的大营。
  刘文秀见了此人,不但不加拷打,反倒给他解去了绳子,好声好气的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名士卒回答刘文秀说:“我是负责传宣的参将杨祥,晋王令我来督促各道、府、州、县预备粮草,以等待晋王大军到来。”说完从衣甲内拆出一纸龙牌。(其实所谓的龙牌就是类似于手谕之类的命令。只是因为是“王”级别的爵位所发出,因此称为龙牌,以区别于地方官员发出的票牌)这龙牌上面也确实如其所说只是谕令安龙道府备办粮糗等事,并无什么其它内容。刘文秀看了龙牌上的内容,对于杨祥所说的事也不置一词,只是让人款待杨祥酒食。杨祥吃饱喝足看看四周并未有人看守,知道刘文秀并没有打算置自己于死地,也并未打算站在孙可望一边死硬跟李定国为敌,就立刻直奔安龙而去。

  杨祥脱身之后立即到安龙去找到重新担任司礼监的庞天寿,从衣甲后心又拆出一份密疏。署名“藩臣李定国谨奏”,还加盖上“屏翰亲臣”的永历帝钦赐金章。庞天寿此时虽是马吉翔一党,但是听说李定国眼看就要来安龙,也不免要皱起眉头。如今孙可望和李定国还没有分出胜负,永历帝和永历朝廷跟谁走都还是个问题,站错了队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情。庞天寿胆子再大毕竟只是一名太监,不敢拿皇帝和所有的宫嫔、后妃、王公大臣的命去赌博。对于庞天寿来说,他自己也不希望孙可望把皇帝和整个朝廷都移入滇中。(有孙可望的强权存在,马吉翔、庞天寿一党只能附庸于后,看孙可望的脸色行事。不仅毫无之前结党营私、公窃权柄的肆无忌惮,还要充当张应科、王爱莲之流的耳目,被孙可望和永历帝两面不当人。)

  庞天寿对于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争斗看不出个结果来,对于自己一党成为附庸也并不满意,开始态度摇摆起来。此时,李定国既然有密疏来,庞天寿就立刻拿着密疏跑去告诉了永历帝朱由榔。
  永历帝如逢甘霖雨露,喜不自胜,浑然并不感觉自己仍然身处危险之中。李定国的密疏中写道:“臣今统兵迎扈,不日至行畿,先遣奏万安,勿轻听奸逆,辄行移跸。”永历帝看了李定国的密疏,心中开始稍稍安定下来。但是除了送信的庞天寿,并不敢让任何大臣得知此事。永历帝秘密召见杨祥之后,杨祥见李定国的密疏已然传至皇帝手中,就换了衣服从山间小路回去向李定国报告情况。
  由于事关重大,对此等性命攸关之事,永历帝当然三缄其口。在朝廷所在地安龙的任何人都无从知道有密疏上奏。
  日期:2014-12-17 21:01:09
  到了正月十六日,孙可望派来的叶应桢,不知道从何处得知李定国有使者来见永历帝。叶应桢因为只是听人传闻,并未亲见其人,手头又没有证据把柄什么的,就是上报给孙可望也不见得孙可望会相信。于是叶应桢大怒,感觉永历帝朱由榔表里不一,是在拖延时间等李定国来迎驾。干脆带人贯甲进入宫门,勒令让永历帝和宫眷骑马去云南,朝臣愿意随从的悉听其便。叶应桢怒在心头,再也顾不得什么君臣礼节,对于永历帝和宫眷威逼再三,凶恶的表情和驱赶的动作早已是目无君父。永历帝和宫眷以为命都保不住了,哭喊之声响彻内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