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20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6 20:58:13
  大西军攻下曲靖之后并未久驻,打算直接去攻打昆明。但是考虑大路必然有重兵把守,就打算从越州再奔陆凉,认为走这条路肯定没有兵马防守。本来凭着四人跟着张献忠当了这么多年流贼的经验,这个回避敌方主力部队的方案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恰好这时候沙定洲调拨一千兵马前去支援曲靖,因为这拨兵是沙定洲从蒙自老寨调来的兵马,所以走的是和大西军相向的路线。沙定洲这一千兵马正好走到蛇花口,听说曲靖此时已经被大西军攻陷,就原地驻扎在花蛇口,并且飞鸽传信向沙定洲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大西军此时也急行军赶到蛇花口,居然见到蛇花口有军队抢先在此地下了营寨。

  由于双方都没有预料到在这地界居然有敌军,于是双方开始对峙起来,都并未想到动手。大西军感觉这里有沙定洲的人马大出意料之外,猝然遇见,一时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而且沙定洲的部队已然站住路口,立起营寨。大西军已失先机,就没有对沙定洲的部队直接实施突击,而是按照对方在此等待自己已久的情况来处理,也在此地安下营寨来。打算既然碰上敌军重兵把守,就硬桥硬马的打过去。

  大西军又另派精锐部队在夜间偃旗息鼓的去了沙定洲部下的营地劫寨。沙定洲所派去的总共才一千人马,莫名其妙的遇见了大西军主力,敌军军势强劲且不论,问题是怎么会在这条路上有大西军的兵马?沙定洲所派去的众人也心自惴惴,遇上了敌军主力明知不敌且沙定洲此时并无回信要他们往别处去,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先看看再说。到了半夜,大西军所派去劫寨的精锐偷偷掩进敌营,见对方原来才那么点人马,立刻勇气倍增,奋勇拼杀。沙定洲的人马被杀得哭爹喊娘,四处抱头溃散而去。

  大西军众将松了一口气,原来以为是敌人算计到大西军必走蛇花口,而设下重兵防守。现在拉开架势打算动手时才发现原来敌军只有区区一千人马。早知如此,直接冲过去就是了。虚惊一场之后,大西军众将也对云南的军情大概有了数,并不再担心敌军有重兵防守。
  此时沙定洲在昆明,接到前方部下的飞鸽传信称“大西军流贼不来省城,打算直接带兵先破蒙自老寨,然后再取云南。”沙定洲接到此信发了愁,若此信确定属实,则自己首尾不能相顾。回蒙自的话,不但之前占据昆明所获的政治优势将直接清零;而万一这消息是大西军故意佯动,反而乘虚来占昆明,则困守蒙自,再也调动不了省内的其他兵马;若是死死占据昆明,万一大西军真的直捣蒙自的话,自己带兵回去救援老寨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救下蒙自也是坐以待毙,而且昆明失守则是定局。而这些都还没有把躲在楚雄的沐天波和杨畏知所率领的两千人左右计算在内。

  沙定洲忽然由此想到大西军所宣传的所谓”大西军乃焦氏代沐氏复仇之兵“之传言,甚至开始怀疑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要不然好好的干嘛非要先捣蒙自呢?沙定洲见情势紧急,下定决心撤兵回蒙自老寨,怕稍有迟疑的话,万一大西军真是焦氏代替沐氏复仇之兵,那要是被昆明城中的军民给擒住献出可是大大的不妙。沙定洲方才有了这个念头,但留恋于自己在昆明的地位和权势,依然还想再犹豫观望一下,并未开始准备工作。此时忽然曲靖那些被砍手的百姓和蛇花口那里溃败回来的伤兵败卒一起涌入城中,情况之惨难以言状。沙定洲见敌人实在太过残忍强劲,绝非自己能匹敌,立马准备辎重先行,将在沐府抢夺的各种金银珠宝都打包带走,开始打算退回蒙自老寨。

  辎重车队开始进发之后,沙定洲带着精兵劲卒,趁着夜色逃出了他所恋恋不舍的昆明城,连夜退回蒙自。留下参谋杜思明带着千余人,破罐破摔般的杀了被永历帝所起用却因路途阻塞而未去成的王锡衮,又焚毁了昆明南门城楼之后扬长而去。城中百姓见沙定洲部下杀人放火,都掩门闭户,怕遭到抢掠或是杀害。一直等到沙定洲和杜思明带着人马走远了,城中此时唯一的朝廷大员巡抚吴兆元和朝廷派来征兵的宗室成员朱三山,这才有胆量跳出来秋后算账,带着百姓到处搜查附和沙定洲之人,以及未来得及逃走的沙定洲的同伙。总共有二百多个倒霉鬼被吴兆元和朱三山等人拎了出来,吴兆元命人将此二百多人尽数打死于绿水河中。

  (年过甲子的吴兆元此时看起来老当益壮,可是若是当真谈及附逆沙定洲之人,吴兆元老大人恐怕也逃不了干系。若不是他出榜安民先让沙定洲有机会调集人马,有了喘息的机会,恐怕沙定洲早就因为做贼心虚而跑回蒙自老寨去了。若不是他上疏奏事,恐怕沙定洲也没那么大本事弄出份真假难辨的诏书来,并因而调集各路兵马,长驻昆明城。也可以说吴兆元做这两件事都是因为怕死,以及考虑到昆明甚至云南的安定。但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大家可以想想沐府起火的时候,吴兆元在干吗?既没有带人出于同僚之谊去灭火或是平叛,反倒在这之后出榜安民让沙定洲有时间调集兵马。沐天波和杨畏知困守楚雄这件事上,吴兆元又在干嘛?吴兆元现实帮沙定洲上疏从政治上和道义上翻案,才有了沙定洲手里那份真假不分的诏书和印章,并让沙定洲有本钱动员兵马前去围攻楚雄。

  如果说吴兆元是受威逼之下,顾及自身安危而做了这些事。那么在沙定洲初叛之时,兵马并未调集进昆明城之时,老百姓将沙定洲团团围住。吴兆元只需一纸令下,只怕沙定洲不但性命难保,还要搭上城中所有部下。至沙定洲威逼吴兆元出榜安民之前,吴兆元都还有机会这么做。岂有这种见到城中有叛乱,以一文职官员,不逃、不招兵守御自己府衙、不发文号召征缴,反而乖乖坐在那里等着人来拿着武器威胁自己出榜安民的人?

  倒持太阿那是因为所恃自己武艺高强,吴兆元这么干是因为自己年纪大,倚老卖老,再一个方面是认定沙定洲并不敢杀害自己。想想沙定洲若是在这个时候杀了吴兆元会怎么样?至于之后吴兆元帮沙定洲上疏,那完全是利益所驱使,根本不是吴兆元怕死。那个时候沙定洲正在处心积虑的想办法为自己的谋叛行为翻案,既然要参沐天波目无天子、殴打藩臣,那么这时候不要说杀了吴兆元,就是打吴兆元一顿只怕也收不了场。再说,还要由吴兆元这种地方大员才有资格上这种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翻案奏疏。就是吴兆元此时活得不耐烦了,沙定洲也不能让他死。

  至于什么保证昆明以及云南的安定,那就更是荒唐无聊的扯淡。沙定洲现实在昆明城中发动叛乱,做为地方大员不但不制止剿灭,反倒为沙定洲出榜安民。难道这样做就叫做维护云南安定?其后,又为沙定洲上疏翻案,结果弄出来个真假不分的诏书。沙定洲成了副总兵,还要”节制汉彝“。首先,作为地方大员,如果是出于正义,根本不会写这种无聊的翻案奏疏,这奏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沙定洲通过诏书得到了想要的权力和地位,并造成了政治上的优势和道德上的拔高。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沐天波和沙定洲都有”节制汉彝“的召集兵员的特权,如此两个死对头必然会发生涉及云南全境的战争。虽然大西军的进攻让人忘记了这一点,但是这个奏疏所带来的后果依然让人害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