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6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乙酉年(1645年)十二月十五日,鲁王驾临萧山。众将商议分门突进,定于二十四日丑时发动集体攻击以光复杭州。上游五云一带,如正阳、钱塘等门,分配给方国安;张国维等人负责下游姜家嘴一带;太平、艮山等门,分配给王之仁、熊汝霖、陈潜夫等人;再往下游,由章正宸、孙嘉绩、钱肃乐、沈宸荃负责;最下游由吴凯、郑遵谦收尾。

  时间很快到了十五日丑时,诸将才知道清兵提早侦知明军动向,也大费周章的制订了防御策略。清兵由于兵力少于明军,意图死守,背城一战,以决胜负。真正的战斗开打了,现实完全出于明军战前的意料之外。上游的方国安部一马当先,只知道向前。清兵将计就计,佯败后退,而分兵一枝从万松岭截击方国安部。方国安部被清军夹击,前面的精锐退不出来,而背后也无援军,好不容易逃出来的士兵都以神速上船逃回明军本阵去了。

  方国安本来还有两三千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尚可做策应,或许能够扭转战局,然而居然打到最后也没有人想到调度这支精锐部队出战。方国安指挥抱头痛哭,一筹莫展。其部下也都呆若木鸡,没人为他出计献策。就是方国安的侄子方元科,也按兵不动,以保全自己实力为上策。下游的熊汝霖等将领虽然亲冒矢石督战,奋勇杀敌,把清兵打得颇为狼狈,但是胜归胜,败归败,下游众将斩将夺旗也改变不了上游方国安主攻任务失败的现实。(战后清兵清点伤亡人数,明军死伤多于清军。)此次攻城计划完全落空,明军士气受到了很大打击,从此战之后,明军诸将再也不频繁提及与清军陆战,更别提协同作战去攻杭州城了。

  丙戌年(1646年)正月初三日,鲁王朱以海回到绍兴城。婺州粮饷缺乏,张国维暂时回去筹饷。其余义旅无船无饷的,或者去了瓜沥,或者住在民房里,或者屯扎在内陆。虽说各营都有守军,但是真正能担当重任的只有西陵的王之仁,龙王塘的熊汝霖以及小興的郑遵谦。义兵的粮饷问题再次显现出来,由于没有足额发放充足的粮饷,战斗力和士气都很受影响。
  这时候诸将接到掌握水师的荆本彻和黄斌卿的塘报:清军有大量战船从海上前来进攻明军。因此鲁王命令众将向东防守,孙嘉绩部移至临山,于颖部移至三江,钱肃乐部移至沥海,沈宸荃部移至观海。(这种消极的防御策略使得钱塘江西侧的防守更为贫弱)。又有传闻说清兵要掘河,自赛公塘至江口,以躲避明军干扰放船出江。清军还遍地搜寻废铁,用以制造子『弹』,可见清军确实有东渡进攻的想法。

  正月二十七日,明军以舰炮轰击清军阵地,杀死敌军数十。不巧的是,炮舰在这个时候搁浅了,差点就被清军所截获。
  清军发现明军船在江中,所能够使用的武器只有枪炮,而江面宽旷,明军只要一下船过江,清军已经凭高眺望发现明军动向。清军开始不主动出击打水战,只见明军船上帆动,就已经张满帆等待明军上门,甫一接战,双方机动力差距甚大。舟楫之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不足为惧,甚至是双方旗鼓相当。明军陆战数次为清军铁骑所冲,实在是站不住脚,刚上了岸又被挤下江中,队伍立刻被冲乱且自相践踏,匆忙退至船中,还会有溺死者。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军在钱塘江对峙良久而不分胜败的原因。

  所以熊汝霖等人认为应该以江上用兵对峙为正兵,而别出奇兵骚扰敌后,截其粮道。而这奇兵实在非浙西诸路军莫属。诸人起义勤王以来,江南诸郡愿内应者甚多,只要能越过钱塘江兴复江南,局势就一片光明了。
  日期:2014-09-30 17:06:44
  于是,在丙戌年(1646年)二月开始,熊汝霖开始命令部下秘密联系嘉、湖两州以及太湖流域反清势力,下定决心以奇兵由海宁、海盐直捣嘉、湖以截断清军粮道。进一步考虑到嘉禾是苏淞地区往来的要冲,即使偷袭攻取也不一定能守得住;而湖州接连太湖,又靠近长兴、吴江,便于机动作战。一旦明军攻占湖州,预计将能够得到江南诸郡勤王起义众势力的支持。这样的话,相对于嘉禾来讲,攻下湖州以立足更有把握一点,从清军后方牵制以扼其项背没有比这样更合适的方案了。然而这个方案起码必须精锐三千人马,至少发给半月的粮饷,再派有能力的可靠部将去,才或许能够有机可乘。

  熊汝霖将这计划传送给诸将协商,结果诸将自上次陆战攻城战败以来士气低落,毫无进取心可言。只是天天以据守钱塘江为务,拿与清军不分胜负这种话来自我麻『醉』。根本谈不上去联络义师进取江南,迂回至敌军后方了。熊汝霖想自己施行这个计划,但是部队人数本身就不充足,抽出精锐来就更显得人少。而且朝廷给熊汝霖部的粮饷又被打了折扣,诸将本身粮饷都贪得无厌,根本没有挪借的可能。熊汝霖与诸将商议数日,完全没有任何进展,只好将此很有可行性的方案搁置。

  丙戌年(1646年)正月至二月,钱塘江上明清两军没有发生任何大规模的战事,诸营久守懈怠,外加粮饷不足,士气开始低落。王之仁和张名振上疏鲁王:“开始起事的时候,人人都还有直取黄龙,光复明室江山的心思,然而数月以来竟然要以钱塘江为鸿沟。如此下去,天下事会怎么样发展还需要说吗?我们愿意以所部兵将沉船誓死一战。今天要是打算死,那还是与敌人战斗而死;他日要是打算死的话,只怕连战死也不能够了!”

  三月二日,清兵开堰,将战船放入钱塘江中。张国维、王之仁、郑遵谦、张名振各率所部水师从江心接近清兵展开缠斗。战后明清两军依然基本保持隔江对峙的局面。
  恰好这个时候,隆武朝廷派佥都御使陆清源带着诏书和十万饷银,前来钱塘江畔犒军。结果这位陆大人前脚到了钱塘江边,后脚就被贪财无厌的方国安连人带钱粮给掳走了。
  这把正在方国安军中的马士英给高兴坏了。马士英因为在鲁王政权中不得志,就派人到隆武朝廷那边活动,想搞双面投资。然而,隆武帝那边的情况要坏得多。原来隆武帝登基之诏中给马、阮等人所做的欺主卖国之事细细的开列了一篇檄文,已经将他们置诸十恶不赦之列。马士英后来托了方国安打通郑芝龙的门路,向隆武帝推荐自己。结果隆武帝只是说等克复杭州之后再做区处,才给了马士英一个芝麻大的协理办事头衔。堂堂大明宰相之尊,在两个朝廷都被视如敝履,这让奸诈无双的马士英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马士英教唆方国安杀了陆清源灭口,并且要毁尸灭迹,还说这样能讨鲁王朱以海和忠于鲁王的诸臣的欢心,最好再写篇檄文指斥隆武帝,那就更好。因为即使隆武朝廷追究起来,也是整个鲁王政权大家来集体背这黑锅。坐得十万饷银,又何乐而不为呢?(其实,马士英是知道斩使劫饷这么做的后果的。反正两个朝廷都不打算用他,他干脆唆使方国安这根棒槌把局面搞乱,造成越闽不和的局面,以解心头之恨。所以说小人得罪不得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