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涌动:中国Hold住了!》
第34节

作者: 玄甲守夜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金币本位制在其盛年之时就运势中瘁也是有深刻原因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体制导致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通缩现象,无法适应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
  1870~1920年这50年间,以电学的进步和内燃机的问世为标志,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那个年代涌现出了爱迪生、莱特兄弟、卡尔?本茨、维尔纳?冯?西门子、贝尔、马可尼等众多耀眼的天才巨匠,彻底地改变和丰富了我们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强有力的科技进步刺激之下,那个时代的西方世界经济发展是激动人心的,包括晚清的中国在外来技术刺激下经济都进步明显。虽然由于那个时代还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相对完整的全球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然而经济史研究者公认那五十年间的年化增长率是相当惊人的,或许比较之下还将胜于1980年至今的我们这个时代。总之,除了人文道义方面的进步不如二战之后的世界来的明显,那个时代是无愧于“The Age of Progress”的盛誉的。

  那50年同样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全球迅速扩张的时代,对应的也正是我国教科书引以为伤痛的丧权辱国时代,武汉、天津、青岛乃至沙市都在列强刺刀逼迫下纷纷开埠。从政治的角度上回首,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自然是种屈辱,从经济和科技的视角观察,我们则必须承认以英、法为首的西方近代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嫁接及落地是带动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迅速膨胀的国际贸易网络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同样强有力地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日期:2013-06-26 12:09:07
  然而,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黄金却无法跟上前者的健步如飞,于是矛盾和问题就凸显了。金本位制的核心就是各国手里有多少黄金才能发行多少货币,经济的发展自然要求货币规模也跟上,黄金生产这时却扮演了拖后腿的角色;货币数量不足,物价就要下滑,经典的通缩就出现了。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黄金存量在各国间的分配是极端不平衡的。以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为例,英、德、美、法、俄五家占有了全球黄金存量的2/3强,尤以英国的储备最让人仰视。于是,除了少数国家外,各国的金币供给不足就更严重了,再加上国际贸易不平衡造成的黄金从弱国流向工业化强国的情形(当时的体系要求国际贸易结算以黄金为主,可以自由输出入),这种黄金占有的失衡还在逐年强化。

  货币基本理论指出:通货膨胀不利于消费增长,会伤害普通国民的利益;通货紧缩不利于生产扩张,会抑制企业家的热情。最佳的模式当属中性货币政策,即货币发行规模与经济增长势头匹配,年度货币增量=货币基量*(1+经济增长率+CPI目标)。
  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缩,第一年资本家没感觉,第二年还能应付,第三年咬咬牙又忍住了,可是时间长达数十年就必然要出大问题。大范围、长时间的通缩,积累的破坏性力量就越来越强,于是金(币)本位制的道路也就在20世纪的头十年越走越窄了。而这种危机如果不找到某种特异的方式来排除或解决,本身是无法克服的。实际上,列强在世界各地展开疯狂的竞争与掠夺,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正是金本位制和货币通缩的某种宿命安排,而不是世界大战导致了金本位制奔溃这种颠倒了因果关系的传统理解。

  我国目前的教材和常见书籍对金本位崩溃的理解是肤浅而错误的,于是在金融危机后就有写《货币战争》的宋作家和炒期货出身的刘神仙等鼓噪着应该恢复金本位制,甚至还有国内某著名大学知名的半瓶水教授也对媒体发表如此意见,殊不知这些无知见解让国内外真正懂行的人们看到会捧腹大笑的!
  总之,把握住18世纪7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大飞跃与体系性的通缩,我们就容易理解金本位制的式微了!
  日期:2013-06-26 12:13:22
  【金本位制的新马甲】
  一战彻底破坏了金币本位制,不仅德国、沙俄等国为扩军备战而滥印纸币并禁止黄金输出,连家藏黄金最多的英国也看到情势不妙而在1919年停止了金本位制。

  战争结束后,多国受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折磨,无法恢复金币本位制,而少数强国又要求世界贸易必须恢复,于是变形的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就应运而生了。
  1922年,英、法、美等战胜国出面召集欧美各国,在意大利热那亚城举行了世界货币会议,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英国、法国、美国等陆续实行金块本位制(也叫金砖本位制)。
  以英国1926年实行的金块本位制为例: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不再铸造金币,流通的货币完全是纸币。英镑虽然依然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持有者要兑换黄金时,受理的最低限额是相当于400盎司黄金(约合1700英镑)。而从前英国1816年铸币条例不仅规定1盎司黄金的价值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更在1819年修正条例央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条或金币。

  法国也规定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相当于12公斤的黄金。
  执行金块本位制度的国家用这种办法来压抑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从而实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意图。同期,欧美其它国家则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输出入,以此来保证央行的黄金储备,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
  鉴于本国黄金储备的有限,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则规定: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英镑、美元、法郎等强势外汇,汇率则以官方公布的法定货币含金量为基准,综合相关货币的供需情况来协调。这就是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亦名“虚金本位制”。
  这种办法在一战爆发前就有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英美殖民地和一些拉美国家实行。其特定是使本国货币“钉住”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在本国央行保持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来维持与强势货币的稳定比价,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小国/边缘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日期:2013-06-27 19:43:45
  【黄金非货币化】
  1929美国股市狂泻,引发了大萧条时代的降临,至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到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于是,勉强运行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也难免退场落幕了。
  同时,由于多年来全球矿金产出被强国占有、被各国央行吸收,世界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在各国强化贸易管制、严禁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的背景下,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连著名的伦敦金市也在1939年关闭,直到1954年方再度开张。
  二战之后,美国凭借战争中聚集的巨额黄金储备(美国拥有的官方黄金储量占到当时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国际贸易以美元为唯一的结算/清算工具;美元和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美国承诺以这个官价随时保证各国持有美元的自由兑换;鼓励各国以美元为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差异仅在于只有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都不再直接与黄金有关系。相对从前的泛金本位制时代,这个体系也被称为“美元-黄金本位制”,内涵和20世纪初的英镑汇兑本位制也有明显差异,但本质上无论早先的英镑还是现在的美元,都充当着货币霸主的角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