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简明、完全的蒙古帝国历史》
第58节

作者: 鹏o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内陆冰川堰塞湖,由于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附近的气温异常冰冷。蒙古不得不耐受饥寒的侵凌,有时甚至只能依靠饮马血取暖。

  这片沙漠中的绿洲里生活着哈刺鲁人和畏兀儿人,他们都已经归属了成吉思汗。当蒙古军队来到时,他们即刻领兵来会。
  这两个部落的人数总和也有10万左右,成吉思汗将他们用做后备部队,并没有让他们正面对敌。成吉思汗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因为他不想让这两个部落的加入打乱自己的战术,另外,让附属部队打头阵实在是太损伤蒙古这个宗主国的颜面。
  成吉思汗对自己军队的纪律和铁一般的意志品质非常自诩,那是身经百战而淬炼出的。不管与自己结盟的联军多么骁勇,蒙古人从来都是踊跃地去完成最艰难的任务。而在分配战利品是成吉思汗却非常大度。所以,对于李遵琐不愿意参加此次的征伐,成吉思汗非常不解。
  在沙漠的绿洲里,成吉思汗一面利用那里丰美的水草修养马士,一面加紧收集敌人的情报。

  日期:2013-12-07 19:10:44
  摩诃末听到蒙古几乎举全国之力兴兵来犯时非常震惊,立即将国家武装了起来。花剌子模虽然仅比蒙古早建国12年,却囊括了阿拉伯、突厥和波斯的文明,便利的交通让这里十分富庶。但文明社会与蒙古这样的荒蛮部落不同,后者以战争带动生产,而文明国家则会因战争消耗产能。
  对于成吉思汗而言,即使战争失败了,他只需退回草原即可。但对于摩诃末来说,此战若败,他所殷勤建立的国家便会登时湮灭,即便胜利了,他也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所以,摩诃末并不希望直接对抗蒙古的威胁,他选择加固城池,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来阻挡敌人。
  花剌子模的设防地区主要是锡尔河——河中一带,以全长2800公里的锡尔河戍守,两岸都是沙漠地区,易守难攻,沿着锡尔河河坝扎起的一座座要塞就是花剌子模的北方边界。

  只是,就如同金国被蒙古攻击时的完颜永济一样,摩诃末根本分不清敌人究竟将哪里会作为重点攻击的区域,所以特别地踟躇苦恼。
  结果,举棋不定的摩诃末也学习金国对待蒙古时的方式,将部队分散在延边的各个城塞中。这使得尽管花刺子模军在总人数上占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蒙军少。由于花剌子模并不像蒙古一样全民皆兵,没有民兵充当预备役,这让百姓与军队之间的距离很遥远。
  民兵是团结一个国家军民系统的重要媒介,一旦百姓的家中有作为民兵奔赴战场前线的亲属,那就会使民众对战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增强人民的战斗热情。但花剌子模却恰恰相反,摩诃末为了防御蒙古来犯的苛捐暴敛没有加深老百姓对这次战争的认识,反而让他们怨声载道,摩诃末未战便先丧失了民心。
  成吉思汗是为商队复仇而来,他首先攻击的目标一定就是讹答刺城。讹答刺城位于亚历山大山与合刺套山之间的阿卢里耶阿塔河谷,距离锡尔河北岸仅80公里之遥。
  成吉思汗在这里再次将军队分成三路,命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一支军队为右翼进攻讹答刺。讹答刺的守城官员正是杀害蒙古商队的亦纳勒术。亦纳勒术心知成吉思汗无论如何不会宽恕自己,拼死顽抗。察合台和窝阔台两人围攻了很长时间才攻下该城。
  城门被攻克了让亦纳勒术丧失了守城的信心,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反而更加疯狂地抵抗着。他带领为数不多的侍卫亲自上城楼上与蒙古士兵格斗,亲卫全部战死后,他又命令自己的妻妾向城楼上递石头,猛掷蒙古兵,但最终依然寡不敌众被活捉了。
  对于亦纳勒术的行为,蒙古众将士异常愤怒,成吉思汗命人用熔化白银灌进了亦纳勒术的七窍之中,非常残忍地将他杀害了。
  与此同时,术赤的大军也来到了锡尔河左岸。在西部城市昔格纳黑城,术赤决定先礼后兵,他派了一个名叫哈散哈只的穆斯林前去劝降,遭到了城中居民的拒绝。术赤遂将军队分成三组,不知疲惫地轮番进攻。
  昔格纳黑城据守于沙漠中,是横亘在锡尔河各要塞前的唯一保卫线,也是无法绕过去的,所以,术赤必须尽快拿下这座城市。
  术赤不仅纪律严明,而且身先士卒。为了振作军队的士气,术赤亲自架起云梯,爬上城墙,率领士兵从四面八方攻击昔格纳黑城。

  术赤的战争观念里只有胜利,没有失败。这并非因为他是个极端的人,对于普通蒙古将士来说,一场战斗的胜利可以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掠夺到手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上的嘉奖。但术赤自愧存有天生的污点,这让每一次战争的胜利对于他而言都变成了尊严的证明。
  昔格纳黑城据守将士的还击十分猛烈,但蒙古军队异常顽强,每次被击退后很快就会再次发动更强烈的冲锋。在蒙古军广大战线的进攻之下,昔格纳黑城逐渐支撑不下去了。术赤不分昼夜地进攻了七天,终于攻陷了这座城。进城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了所有的居民,只留下会手艺的工匠和大夫。
  血腥的屠杀之后,术赤又命人将被杀百姓的人头装载到牛车上,在攻击下一个城市时,术赤便将这些人头在城墙下展示出来,用这种恐怖的方式劝降。
  日期:2013-12-07 19:11:11

  这样的残暴似乎是蒙古将军的传统,注重实利的蒙古军队当然知道在战争中是绝对不应该讲究仁慈的,只能讲仁慈的反义词。但他们在放弃仁慈的时候,也同时放弃了人性,几乎每个研究蒙古帝国史的人都称呼他们为“战争魔鬼”。
  不过,成吉思汗却并没有屠杀被他攻陷的讹答刺城居民,而是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这并非成吉思汗因年迈产生的一念之仁,实际上,成吉思汗此举的目的更加残忍。
  公元1222年,远征的成吉思汗率军来到了穆斯林世界中最繁华的城市不花刺。不花刺是当时中东的贸易重镇,也是西方生产地毯,铜制品和灯具的中心。城内云集了各种商铺,公园,集市,还有一条布局精妙的水渠网,可谓是沙漠中一颗翡翠般的绿洲。
  攻陷中都时,成吉思汗第一次目睹了文明社会华美的上层建筑文化,相比中都,不花刺似乎更加热闹,来往的人也更多。不花刺只城门便有七个,有专供商人行走的通道,也有用于抵挡攻击的铁门。整座城市分成三部分,核心地带是2000平米的城堡,以及不花刺本城和外城,城墙的厚度达六公尺,城门前挖掘了深深的战壕。
  成吉思汗仔细查看了这幢堡垒的布局,发现每个城门前的战壕附近都有数十个通风孔,一旦蒙古士兵企图冲过战壕时,毋宁就会成为活靶子。
  成吉思汗一面命令投石车勇猛地向城内不间断的投掷石头,同时命令那些从讹答刺城掳来的俘虏换上蒙古人的衣服,手举蒙古大军的旗子走在部队的最前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