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简明、完全的蒙古帝国历史》
第7节

作者: 鹏o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军因此士气大涨,与此相对,金军则锐挫气索。面对失败,金兀术不由得感慨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即使面前横亘的是座大山我也会踏平它,但可惜是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时兀术得知为了鼓励军队士气,宋军中开始争相传阅岳飞所做的千古名词《满江红》,这让金兀术猜测到了岳飞很可能有意继续北伐。对于《满江红》兀术本人亦可流利背诵,只是他并没有对岳飞这个武将在文学上的造诣感到钦佩,反而因满纸的血腥和杀戮感到惊恐,他觉得能写出这种诗的人的性格一定残暴不仁。
  既然你不仁,我非让你成仁。
  金兀术明白,此时的金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求和。但他并没有主动这么做,而是私下里给南宋宰相秦桧写了封信,信的内容只有七个字:“岳飞死,后和可成。”
  于是,这个因与岳飞薰莸异器而著名的人物登场了。
  日期:2013-09-08 11:46:07
  自古以来文臣与武将的斗争一直是历朝历代都解不开的死结,但其结果却惊人的一致,虽然武将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很难在政治斗争中占到便宜。秦桧是最能理解高宗心思的人。对于是战是和,宋高宗心里一直十分纠结。他确实不想再与金国进行战争了,这倒不是他真心的爱好和平。民间传言高宗因担心徽钦二帝回来后他得给老人让座,这影响了高宗的心态,所以不敢打赢这场仗。要知道公共汽车上的座位一般人都不舍得让,何况他坐的可是龙椅。实际上高宗的担心恐怕并不这么简单。毕竟宋的年号都已经更改了,自己的皇位已然过了法定程序,高宗又不是代理皇帝,凭什么让位?况且,这两个皇帝都已被深深地烙上了俘虏的印记,如再君临天下,岂不有失国体?

  高宗赵构担心的是战争本身。虽然南宋已经偏居长三角一隅,但其所管辖人口依然占据当时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况且江南地区本就是鱼米之乡,自古就是中国的钱匣子,与金的战争并非没的打。但由于年年朝金国纳供,南宋的国库非常空虚,老百姓喊爱国时个个热情,但如要他们掏钱捐助国家打仗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赵构在徽宗时代便长期在外领兵,本是个鹰派人物,但与金的常年战争着实让他感到累了,他只想要回丢失的中原故土。

  秦桧明白两国领导是非常渴望和谈的,在当今的环境下也只有谈判才是大势所趋。但要让岳飞死却并不容易,因为这是悖逆高宗感情的。毕竟岳飞是把金人拉向谈判桌上的最大筹码。但岳飞又必须得死,就像圣女贞德一样,他必须得作为谈判的祭品才能让金国人心甘情愿地坐下来。虽然提出和谈的是金,但宋也必须随时做好好谈判不成的准备。秦桧看清楚了当前的形势,那就是——只要岳飞还活着金人就必须来求和,但如果岳飞不死谈判却又根本无法进行。

  这似乎很矛盾,但其中的逻辑又非常清晰。金兀术给自己写信无非是在向宋传递一个信号,即金已经无力灭宋了。但她依然要求岳飞死是在强调自己依然在双方的对峙中占据主动。金兀术不可能让宋人知道金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底牌。秦桧也没有能看透金国衰弱的真相,心里依然畏惧金的军事实力。这倒不是他觉得金有多么强大,而是他太清楚南宋那点实力了。

  秦桧寻思:自己必须要让高宗深透地理解到当前的形势,让他明白这是宋要回中原地区的最好机会,千载难逢,至于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府(中京),那只是一张饼。如果高宗能明白岳飞的死是现实的需要,就意味着岳飞已经被判处了死刑。
  日期:2013-09-08 17:28:24
  翌日,秦桧独自觐见了高宗,但他并未直接提兀术的信,而是说:“近年来的征战让百姓感到不安,现在又有风声传到民间,说皇上欲让岳飞率军北伐,为此要发行纸币以便为军队筹措钱粮。现在民心惶惶,大家都开始在私底下收藏金银。”
  高宗一听,这还了得?南宋刚刚迁都,一切应以维稳为重。发行纸币其实就是在抢老百姓的钱,纸币成本低可以无限印制,如无良好的信誉保证,很容易因纸币过剩导致贬值(通货膨胀),破坏经济秩序,从而引发政府危机。高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非常警觉。
  他问:“那该如何?”

  秦桧回答:“应该趁此大好时机与金议和,方可太平。”
  高宗为难:“可金虏肯议和吗?”
  秦桧这时才将信呈给高宗,说:“这是金国议和的要求。”
  高宗看过后非常愤怒,却又蓦然感到自己竟无力怒出来了,只有叹了口气。他并不希望岳飞死,他是一名军人,也有爱材之心。况且,岳飞连战连捷,已然成了人民偶像,如果在这时把他杀了定会落得个昏君的骂名。

  高宗问:“岳飞非得死吗?我把他赶走,永不录用不可吗?”
  “以臣之见,万万不可。”秦桧回答说:“岳飞是我大宋在谈判中获益的最大保障,因为金人怕他。如果在这当口把岳飞赶走,不仅会助长金人的嚣张气焰,更容易影响我军士气。”
  高宗点头,咕哝了一声说:“如果岳飞能明白,自己辞职就好了。”
  秦桧说:“以臣之见,岳飞绝不会辞职。”
  “为何?”
  秦桧回答:“辞职虽可保全性命,却会损伤民族大义。毕竟战争的优劣是和谈的基础,谈判谈来的东西远远没有打仗打来的实在。如果岳飞在此时离开,金便会在谈判中进行刁难,使我方减少本想得到的利益。且这样一来岳飞还便会落得个临阵脱逃的骂名,无论金人或宋人都会耻笑他,岳飞如此沽名钓誉之徒定不肯干。”
  秦桧的话很有道理。这样一来岳飞只能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了,而留岗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这对岳飞而言实属无奈,是能力给他带来的悲哀。
  秦桧继续说:“我想,如无意外,岳飞只会走一条路。那就是既然人不能留下来,就把名留下来。”
  高宗不解,诘问:“这是何意?”

  秦桧回答:“臣想,岳飞定会疯了般反对议和,破坏议和,继续扬言他的‘直捣黄龙’计划,灭掉金国,使中华一统。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能说是清咽润喉而已,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在金之前北方已经被契丹人统治多年,当地人早已习惯了远离汉的环境,北伐并不可能获取当地人的心。但百姓会被岳飞的疯狂感染,视他为民族英雄,我们也就碰不得他了,他想达到的正是这样的效果。他赌的就是皇上您会被舆论干扰,从而放弃和谈的想法,继续与金对峙。不仅如此,到那时我们整个国家还得伙同他一起玩命。金人是马上民族,实力又远在我方之上,岳飞可以赌上自己的乌纱,但您不能跟着把皇冠也押上去啊!”

  高宗不语,沉默了起来。秦桧则继续拽他的绳子。
  “皇上,微臣担心的还不仅如此。最可怕的是岳飞会不顾圣旨,一意孤行,独自带领岳家军扫北。”
  “独自扫北?这可能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