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国向左,欧洲向右》
第13节

作者: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1-18 10:44:10
  自神圣罗马帝国诞生之日起,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就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没有哪个皇帝甘心做处处受教皇牵制的傀儡皇帝,这一斗争在十三世纪达到白热化,而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皇帝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皇帝只能被教皇加冕才能成为合法统治者,而帝国也一直没有自己的王位继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候补帝侯继任皇位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同时,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征服其他不支持的贵族,或者想办法赢得多数贵族的支持,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各成员国虽然集结成一个核心的“国家”之名,但完全不具备今天像英国这样的联邦王国所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然,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说,这是教皇为了控制皇帝,培养了多位储君。所以,即便加冕成功的皇帝想要展开斗争摆脱教皇的控制,那么,除了教皇之外,他还受到其他对手的打击。其实,早在帝国成立之初,帝国的设计者就已经奠定了其依靠教会提供权威和支援来成立的基础。在这种构架下,皇帝皆因家族少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联姻取得王位和地位,因此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对于皇帝名义上可向帝国内成员征收的只有定额军事税。所以,即便皇帝想要为自己的权力做斗争,也缺乏必需的资本支持。

  然而,即便教皇的权力是如此无孔不入,欧洲处于不见天日的黑暗时期,十三世纪时,一位勇敢的帝王还是勇敢地反抗了教皇的权威,他就是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的父亲亨利六世是位极有作为的皇帝,他成功俘虏了英国狮心王理查,并一生致力于建立王位世袭继承法。这样法案无异于明目张胆地挑战教会对皇帝的控制权,作为回击,教皇英诺森三室将他的儿子小腓特烈软禁在西西里岛上。1197年,亨利六世去世后,腓特烈还是一个被囚禁在西西里岛的只有3岁的小孩,狮心王的儿子奥托最终在王位争夺中赢得胜利,可惜的是,这位骄傲的皇帝很快便厌倦了教皇的控制,并宣称自己是西西里的国王。西西里一直是教皇国的粮仓,直到今天,它的柑橘仍然出口到欧洲各地,而且,一旦西西里与已经获得广阔疆域的神圣罗马帝国结盟,那么教皇国便被孤立起来,所以,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教会因此一直握有这片土地的控制权。当新皇帝奥托再次公开争夺对西西里的控制权时,这无异向教皇下了宣战书,在这种情况下,教皇英诺森三世开始扶植被自己软禁的腓特烈二世,并在1211年为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那么这位从小被囚禁在教皇的魔掌中的皇帝会服从教皇吗?

  今天,关于这位皇帝的传言多半是负面的,他的残忍和野心令人闻风丧胆,然而,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记载中,有关他的资料早已被教会做了处理,事实上,这是一位杰出的帝王,腓特烈二世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同时还是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国王领主,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实现了将教皇国孤立与教皇分庭抗礼的地位,同时,他可以坐在马车里平等地与车夫聊天,这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是一件极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博学多识,精通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七种语言,在哲学与艺术方便也颇有造诣,在对抗教会的斗争中,他虽然最终败下阵来,但却同样令对方元气大伤,那么,拂去历史的偏见,这位真实的皇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亨利六世,母亲是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皇后,如果他能顺利继承王位,那将会成为德意志和西西里的两地之王。为此,他的父亲亨利六世在1196年说服众贵族选举年仅两岁的腓特烈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亨利国王试图建立起来的王位世袭制却在教廷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了,次年,亨利因疟疾去世,但他早已为儿子规划好了理想的未来,以帝国对教会的让步保证腓特烈二世可以继承王位。但亨利死后,康斯坦丝皇后授意3岁的儿子放弃德意志的王位,而在1198年加盟为西西里国王,同年,康斯坦丝去世,年仅4岁的腓特烈二世便被托付给了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皇与皇帝,向来是竞争的敌对关系,面对日后将会成为自己敌人的小腓特烈,英诺森三世自然不会待见他,也不会真正抚养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幼小的腓特烈就像囚徒一样被时刻监视,更为不堪的是,他受尽了虐待和侮辱,为了获取食物,他不得不像乞丐一样走上街头进行乞讨,没有半点关怀和温暖的童年生活使他表现出了严重的自虐倾向。人们经常目睹这个六七岁的孩子用指甲或尖锐的利器划破自己的胳膊,在神父看顾下的教会生活并没有让他感受到来自上帝的怜悯和慈爱,只有永无休止的冷漠和阴谋。排挤,嘲讽,恐吓,威胁,通奸,酷刑,谋杀,这便是教廷的真实生活。在最需要关爱和保护且纯白如纸的童年时期长期被虐待,这个人要么彻底崩溃,并惧怕整个世界,从此成为一个极易被控制且胆小如鼠毫无主见的人,这也正是教皇英诺森三世想要的结果,然而,继承了祖父和父亲英勇血统的小腓特烈,他却成长为另一种人:坚毅,冷峻,严厉。当他成年后,他发动了对教皇最为猛烈和有力的反击,并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手足无措。当然,这种性格固然可以带给他反抗教皇时的超人勇气,也同样会给他带来阴沉的一面:这种不堪的童年生活使中年的腓特烈二世对整个世界都怀有不满和仇恨,同时,他也是位极端自我的君王。没有人关心他,所以他也不相信任何人。因此,这种负面性格也使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负面印象,刚刚依靠伦巴第同盟击退腓特烈二世的祖父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意大利人不得不再次反抗一位更加恐怖的腓特烈。

  这种黑暗的日子没有打垮腓特烈,十五岁的时候,光明终于开始出现在这个少年的世界中:迫于舆论的压力,英诺森三世同意让腓特烈结婚。更令人高兴的是,12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开始脱离教皇的控制并进行反击,英诺森三世决定为腓特烈加冕。当然,精明的英诺森三世自然不会送给腓特烈二世免费午餐,作为交易条件,腓特烈二世需要共同对付奥托四世,到1213年,教皇更是胁迫腓特烈分离了神圣罗马帝国与西西里王国,并放弃德意志在意大利搬到的一切权力,承诺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刚刚独立还未站稳脚跟的腓特烈满口答应下来。在十多年的受虐生活中,年轻的腓特烈早已学会了忍耐这门生存哲学。

  1214年,在腓特烈与教皇的联合军队夹击下,奥拓四十在鲍文思战役中惨败,这使得腓特烈二世确保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而教皇也满意地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控制了皇帝。
  然而,忍辱负重的腓特烈二世在积累了实践经验之后,就表现出了一种绝非英诺森三世想要的态度,当他感觉自己羽翼丰满,且时机成熟之后,立刻瞄准教廷的软肋,对教会发动了致命一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