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36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02 10:25:00
  就在这一年,这个坐够了冷板凳的郁闷翰林,因为袁世凯,开始受到命运的垂青。
  这一切,仿佛回到了十六年前,那时天很蓝,水很清,我们还都很懵懂,身无一物,却对未来充满憧憬。那时的一切都多么美好,以至现在,我都长留心中。
  如今,你又来了,一如当年,我一贫如洗,你一掷千金。
  哪怕我已是翰林,你仍是白丁。
  我一朝中榜,可至今未火。
  你两度落第,却大紫大红。
  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不公。
  命运啊,一旦你与谁被拧在了一起,似乎就应该放弃无谓的抗争。
  那么,你来吧,你踏马而至,言之恳恳,我捻灭孤灯,扔掉板凳。
  你我一如当年,抒情言志,仰视长空。
  从此这世上,不只是高山流水,伯牙子期,更有那小站练兵,菊人项城。
  请来了徐世昌当参谋营务处总办,袁世凯心里又多了一份自信。其实他知道老徐是不怎么太愿意来的,不然也不会两年后才到小站,你看他上面的顺口溜写得挺顺,好像多愿意似的,其实他有点放不下翰林的架子,堂堂一个博士去当村官,多少有点不甘。于是袁世凯就奏请朝廷,保留徐的翰林身份和待遇,这才请动了正在河南老家守制的徐世昌。

  为什么上文说徐世昌以后的道路堪称传奇呢?
  首先是收入,然后是仕途。收入简直不能以加薪二字来说,在翰林院老徐的收入是年薪制,听起来不错,当然,我只是按年薪说了而已,主要是看多少,当年老徐年薪四十五两银子,这个就汗颜了,那还提年薪干什么。到了袁世凯这,好哥们自然不会亏待他,也是年薪,不是一百也不是二百,而是白银两千两。这跳槽跳的,啥也别说了,还是有朋友好,东西我也不收拾了,咱现在就走。
  仕途呢,以前就不必提了,翰林院编修论官衔也就是一七品,就这一直没被起用,做了九年的冷板凳,为什么混那么惨呢?用当时翰林院总舵主清流派人物李鸿藻的话就是“虚矫过人”,也就是说这个人虚伪做作,不实在。这话都说了谁还敢用,清流派果然是清高啊,一点人性的缺点都容纳不下。
  我们大可以老徐来小站这一年为起点,列举他的发迹史。1897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徐世昌任参谋营务处总办;1904年,警察机构在中国诞生,徐任巡警部尚书;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命为钦差大臣和东三省总督;1909年,徐任邮传部尚书、京浦铁路督办;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任协理大臣;1911年11月,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4年和1916年,两次出任中华民国国务卿;1918年至1922年,徐世昌任中华民国总统。

  短短二十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七品板凳翰林做到一国总统,果然够传奇,估计连老徐自己都没有想到。当然,这都多亏了他袁老弟的带路。
  有了一个核心智囊还不够,营队里还缺个文案,袁世凯又找来了阮忠枢,问他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干,看袁老兄亲自来挖人,阮当场一口答应。他这个路上捡来的朋友,曾经还给过自己银子,如今时机成熟,他们终于能在一起干大事了。
  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忠诚,找几个老军人带带这些新招募过来的新兵蛋子是必不可少的,当年李鸿章向曾国藩要了湘军的程学启、郭松林等猛将,袁世凯也想到了这个路子,便亲自请来了跟随过毅军将领宋庆和淮军名将左宗棠的姜桂题,后来又有张勋等人前来投奔。
  这还不够,当初军务处让他练兵时,除了改调胡燏棻去修铁路,还同时让荫昌负责武备学堂的招生工作。武备学堂是1885年李鸿章开办洋务时创建的一所军事专业学校,里面的学生当然要比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要强得多,这时候找荫昌推荐几个每年得奖学金的三好学生,正是个很好的办法。别说当时,就是现在,每年的冬季招聘会,各大名企不是一直都和985、211的名校有合作吗?袁世凯的思想够先进的,这就是一捷径啊。

  日期:2013-12-02 21:12:16
  几天之后,荫昌带来了两个人,王士珍和梁华殿。小王倒是活蹦乱跳活得好好的,只怪这梁华殿有点福薄命浅,在一次夜间操练时不小心,连人带马掉进池塘里挂了。一个人有点少,袁世凯又向荫昌要人,还千叮咛万嘱咐找几个瓷实点的,荫昌不负期望,就给他领来了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俩人果然够瓷实,不但活到了老袁称帝,还把他们的领导给撵下了台。
  据说那梁华殿除了命不好,也不是个菜鸟,若不是眼神有点问题,估计后来社会上就流行“北洋四杰”的传说了。鉴于这三位幸存者的重要性,我们还是不免俗套地介绍一下。
  王士珍,字聘卿,直隶正定人,十五岁跟随直隶正定镇总兵叶志超从军,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系,三年后毕业,被分配到山海关做炮兵教练。甲午之战,王士珍随叶元帅驻守牙山,牙山溃败,逃往平壤,平壤失陷,随“神行太保”叶志超连夜狂奔回国。从小王的个人经历来看,跟什么样的人混果然很重要。
  段祺瑞,字芝泉,跟段芝贵一样,都是安徽合肥人,前面已经提到,二人并无关系,若是真按十万八千里的辈分来排,据说段芝贵还是段祺瑞的爷爷辈。段祺瑞的亲爷爷段佩贩过私盐,后来又跟随刘铭传镇压过捻军,并因此受封巴鲁图称号。其父亲段从文并没有像沈从文那样从文,由于资质平庸,在家务了一辈子农。
  在北洋系的人物当中,段祺瑞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1885年6月天津武备学堂建立,9月开始招生,就是在那次招生考试中,段祺瑞考了个第一名,两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888年,同样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德国深造,随后到当时世界闻名的德国军事工厂克虏伯工厂实习,该厂的军火当时中国采购最多,尤以克虏伯大炮最为有名。由于和王士珍是同级不同届炮兵系毕业,段祺瑞后来被分到威海做炮兵教习。

  段祺瑞不仅有才,还是一个“六不沾”的经济适用男,吃喝嫖赌抽贪,一概不喜欢,最大的爱好是下围棋,虽然连自己儿子都下不过,但棋品还可以。成绩好,生活作风又没问题,小段因此深得袁世凯青睐,后来袁把义女张佩蘅都许配给了老段,婚后段祺瑞继续发扬他的优良传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妻管严。张佩蘅这个干爹认得值,不光不坑爹,后来袁氏称帝,张还在老段面前没少替干爹说好话。总之,如果说段祺瑞是个从小立志成才的有为青年,那么帮他实现人生理想的人,便是袁世凯。

  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和王段一样,既是学堂第一期学生,也是成绩优异年年得励志奖学金的好学生。小冯早年跟的是聂士成,自然也参加过甲午战争,加入袁氏班底后,他和王段二人并称为“北洋三杰”。说起冯国璋的后人,比张佩纶的孙女还出名,每年活跃在春晚舞台上的相声大腕冯巩,便是他的重孙了。
  除了这三个人,小站后来又陆续来了曹锟、段芝贵、王英楷、陆建章、王占元等武备学堂毕业生,这些人个个都有故事,个个都堪称人才,时间关系,暂不详谈。
  除了吸收科班出身的武备生,袁世凯还任用了一批追随自己多年的老同事,有雷震春、田文烈,以及老乡刘永庆、吴凤岭、赵国贤等,有不少人都是在朝鲜时期就跟着他干,其中刘永庆是袁世凯的表弟,吴凤岭是袁家佣人的孩子,从小就在袁家长大,赵国贤作为老乡,每次从朝鲜回家都替袁世凯捎信带话,田文烈就更牛了,后来作为河南省长,直接主持了袁世凯的后事。
  以上这些名字,都是在后来的中国政治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不是一个小镇,也不只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庞大的人才集团,随着人数的增加,从这个不起眼的小镇里,陆续走出了五位国家元首、九位政府总理,督抚以上的官员多达数十位,其他官职更是不胜统计,看这数据,简直比中央党校还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