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15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本来张謇对这种托关系走后门的人是有成见的,以为他来这也就是当个老兵油子,混个兵饷,纨绔子弟嘛,还能干啥。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竟如此宏阔,听了袁世凯不吐不快的抱负,张謇颇为动容,逐渐对他改变了看法。
  你讨厌八股,好吧,既然学习不行,那你总得有点长处吧。这个自是当然,在张謇的推荐下,袁同学开始改变重心,没事帮吴叔叔做点军务跑个龙套打个酱油什么的,和以前一样,他每次都做得井井有条。
  吴长庆对此赞赏有加,觉得他是可造之材,加之张老师的力挺和袁同学不失时机的争取,老吴不久便让他做了营务处帮办,专业就是跑龙套。
  职位虽小,意义重大,从学生到军人,袁世凯的身份从此转变。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一般说法,对于营务处的龙套哥,自是没有什么火可点的,老吴让他干这个纯粹是要他发挥打酱油的特长,袁帮办安静地度过了半年多的军旅生活。
  直到一件事之后,战友们才发现,哦,原来他只是没有遇到机会而已。
  这年冬天,袁世凯的治军风格第一次显现出来。当时正赶上春节,营队循例放假三天,很多人都出去逛街了,再不就是回家探亲,吴大帅也不在军营,决心大干一番事业的袁帮办当然没有回去。
  这天,他正闲得无聊(也或者是在看兵书),有士兵跑过来告诉他不好了,那边打起来了,袁问厉害吗,小兵说看那架势还可以,都操上家伙了。袁世凯一听,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就赶了过去。

  事情源于几个士兵在军营里赌博,因一语不合争吵起来,后来形势愈演愈烈,干脆形成了甲乙两个方阵,不光对骂,还操起了家伙动了枪,双方各有人负伤,局势难以控制,本来很小的口角纠纷,很快变成了持械群殴。
  日期:2013-11-03 11:26:58
  袁帮办赶到现场,问清事情原委之后,几乎没有犹豫,就把肇事主犯给就地正法了。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杀了。
  大家顿时傻眼。
  小新兵蛋子一个袁世凯,你算哪根葱,不就是一个跑前跑后的龙套哥吗?敢发这样的疯?这是人们的一般反应。事实上袁世凯也是这样想的,就是因为他也这样想,所以他才“假传统领的命令”(袁静雪语),说这段时间吴帅不在,委托我临时代理,我有令牌在身,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参观参观。
  都出人命了,这时候谁还有心核实这个事儿,你有没有令牌或者令牌是不是真的,人不是都已经死了吗?事情闹到这个份上,还是散吧我看。散的路上士兵还在想,袁世凯,你小子愣头青一个,假传圣旨,你就等着吧,等过完年领导来了,有你小子的好看。
  一般来说,无论哪个年代的军队,统帅不在,军令都不是冒名随便发的,没有令牌,士兵不会随便听你的,而一个职位较低的普通士兵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能拿到令牌,或者其它等同令牌的东西。综合以上情况,只能说袁世凯假传军令的方式,应该不是手持令牌砍人脑袋,因为在随后的赴朝登陆之前,吴长庆临时换人时,就是将令牌直接交给袁世凯的。

  假传军令,袁世凯不是不怕,可紧急关头,不这样做谁会听他的。自小熟读兵书,他当然知道,治军第一件事就是要肃军纪,军纪不严,一切都是免谈。兵书不能白读,义不持财,慈不掌兵,也算赌一把吧。
  当机立断的时候过去了,接下来袁帮办要冷静思考刚才士兵思考过的问题了,尽管杀人不是目的,目的是平息骚乱,但人命究竟不是儿戏,尤其是在军队,这个道理袁世凯自然明白。他开始愁了,领导来了,我该肿么办呢?
  事情好像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吴长庆来了之后,袁世凯也没有砍几根荆条拴自己身上,他主动请罪的方式只是将事情如实相告,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看来,龙套哥砍人的时候威风八面,私下里还是明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的。
  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吴长庆非但没有惩罚他,还夸了他一番。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老吴没有一点迟疑甚至没有愣一下,那是不科学的。军队是什么地方,哪个人不是爹妈生的,能是说砍就砍的?话又说回来了,事情都有两面性,就是因为在军队,才应该军纪严明。
  总之,事情的结果是,吴长庆在对袁世凯这件事的态度上,是肯定的。
  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
  那么既然这样,你龙套哥天赋在此,就放开你的拳脚发挥你的长处施展你的抱负吧,现在你已经成熟了,按照你从小训练的那些路子,你爹传给你的秘笈,大胆前行吧。
  机会很快就来了。
  曾在袁氏政府历任要职的张国淦说过,袁世凯能做得民国总统,根基在于其任北洋大臣,北洋大臣的取得,在于小站练兵,小站得以练兵,则伏根于他在朝鲜的出色表现。既然老张这样说了,我们就跟着新兵蛋子袁世凯去一趟朝鲜,看看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清廷派兵前往。因李鸿章丁忧休假,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由两广总督张树声临时代任。
  什么是藩属国,什么又是宗主国?说白了就是小弟和老大的关系。每到逢年过节,小弟拿着好吃好喝好玩的本国土特产来孝敬大哥,算是保护费,大哥被哄高兴了,随口赐封小弟几个头衔随手写上几副墨宝,顺便再给点零花钱(一般比保护费还多),给钱的同时大哥拍胸脯保证,哥几个在道上混讲的就是义气,以后谁欺负你了跟哥说,哥替你摆平。小弟背后有了人撑腰,也就有了有安全感,死心塌地跟着老大混,一混就是上千年,其中这宗主国的大哥角色,自然就是中国,他周围的若干小弟被称为藩属国。这种小弟跟着大哥混的藩属关系也被称为朝贡体系。

  日期:2013-11-03 20:19:00
  在中原历代帝国的心目中,他们其实看不起周围的这群小弟,称他们为“夷”,而自称,是正宗的纯爷们。即使如此,统治者们还是会认真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不在乎他们拿那点土特产,也不在乎洒出去的那点小钱,除了满足虚荣心,也是为了一个安全感。
  做大哥的也需要安全感?这就要从地理位置分析了。拿此时的清朝来说吧,他们也曾被称为夷,逆袭成功后,在这方面管理相当到位。清国的藩属包括两类,第一类为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等地,清廷称其成为藩部,这些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毋庸置疑,但为了有效落实民族政策,中央专门设立了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藩部即由理藩院管理。第二类便是属国。自汉朝以来,中原政权的属国都不在少数,清朝也是如此,当时其主要属国包括朝鲜、缅甸、老挝、柬埔寨、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尼泊尔、琉球等国,如果你认为中国的小弟们都是我们邻居那就错了,除了以上诸国,一些中亚国家也向清朝称臣纳贡,更有甚者,连太平洋上东南亚岛国也乐呵呵地跑过来套近乎喊大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