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5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国藩看了看他,同意了。
  是年5月,李鸿章带领着一群衣着褴褛的乡下青年经长江水路,登陆上海。
  淮军的装扮立即成了上海市民当天的最热话题。

  盼星星盼月亮,前来救城的神勇大军没看见,却来了一批非主流。
  一个月后,淮军的战斗力让所有市民侧目。
  在洋人常胜军的配合下,淮军愈战愈勇,最终击退李秀成,保住了上海。
  从此,三十九岁的李鸿章飞黄腾达。
  自咸丰起,清廷下放的团练官员有百人之多,他们久战沙场,死的死亡的亡,最终取得真经,迎来了春天。
  可这春天只属于幸存者。
  1863年8月,五十七岁的袁甲三病故于陈州防所。

  袁死后,曾国藩为他书写了碑碣,百姓也来到政府门前请愿,清廷顺应舆情,在临淮、陈州、淮安等地建立袁氏专祠,直到五十年前墓祠被毁,袁甲三留给世人的历史痕迹从此消失。
  日期:2013-10-24 19:12:25
  三 一个家族的发迹史
  袁甲三的老家项城,西周为项子国,汉初设项县,隋统一后始有项城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项城隶属于河南省陈州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项城市,昔日的县城旧址成了秣陵镇,陈州府也已经沦为今天的淮阳县,与项城一河之隔。包拯包大人曾经下过陈州,项羽的祖先也曾受封项城,直到一百多年前,项城因为一个名人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名。
  项城距离捻军的发源地涡阳不远,史料记载,捻军最初萌芽于嘉庆年间,早期被称为捻党,太平军兴起后,各路捻众在涡阳雉河集歃血为盟,举张乐行为盟主,捻军迅速壮大成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清武装。
  捻军作战方式神出鬼没,说白了也就是打游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累了和你玩躲猫猫,如果有机会再随手顺点东西,对待这样的作战风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诅咒。
  对此,有人提出了异议,说应该打堡垒战。
  这时袁家还在张营老宅,村子四周既没有沟也没有墙,畅通无阻,一马平川,面对捻军的长驱直入,难免不好对付。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之后,袁家老小便从张营迁徙到东北方向的一个小村落,筑寨墙,挖壕沟,设吊桥,迅速建起一座寨堡,取名袁寨。这样的寨子当时在项城境内有一百多座,现在还有不少村庄的名字中保留着“寨”的字眼。
  袁家的发迹始于袁甲三,追根溯源,则因为一位伟大的女性。这位女性的丈夫叫袁耀东,当年袁秀才一心科举,挑灯夜读,站在他这个不太成功的男人背后的成功女人,便是他的老婆郭氏。郭氏出身富家,颇懂礼数,对几个孩子也教育有方,日子虽清苦,但他们男读女织,也享受着一起吃苦的快乐。可惜好景不长,袁耀东还没等到不惑便撒手人寰,抛下了郭氏和几个孩子。
  从袁耀东的祖父袁志恭到父亲袁九芝,袁家一直都恪守科举入仕的祖训,到了袁甲三这一代,郭氏也丝毫没有松懈,她不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当掉了嫁妆和首饰支持孩子读书,为的就是他们有朝一日能混出个名堂,光耀门楣。

  郭氏勤恳能干,袁家兄弟也很争气,两人同入县学,囊茧照读,老大树三不但中了秀才,还成为秀才中的廪生,属于享受政府补贴的优等学员。几年后弟弟甲三也不负重望,同样以一等秀才的身份荣膺廪生头衔,着实让郭氏欣慰了一阵。
  兄弟俩都成了廪生,眼看前途有指望了,老大却有了急流勇退的打算。每次想起来这件事,老大树三多少也有点不甘,读书时他成绩也不错,因为年纪最长,中秀才也是头一个,之所以读到最后他没能再考下去,原因和今天的穷人家孩子一样,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袁树三也不得不选择了退学。
  袁甲三功成名就之后一度替哥哥深为痛惜,觉得他应该在自己之上,但袁树三知道,做老大就要有担当,不光甲三,老三凤三、老四重三将来也要读书,家里的这个担子必须由他来扛。于是袁树三就从优等生成了一名社会青年,还好他腹有诗书,后来以廪生资格去陈留县教育局做了一名“训导兼教谕”,这个工作依现在来看,性质有点类似县教育局局长,具体工作却像今天的高中老师。
  袁家老三后来也中了秀才,但成绩不如两位兄长理想,乡试屡考不中,又没有廪生资格,干脆断了深造的念想,花钱捐了一个禹州教谕,和老大一样搞起了教育。郭氏的四个儿子中,仅有老四袁重三没有功名,三位兄长都在外地为官,母亲年事已高,袁重三就没捐什么官职,索性在家和袁保中一起经营这个庞大的家庭。
  袁甲三考取秀才之后,在当地的望族高崃云家做家教,他的学生就是老高的儿子高钊中。甲三自小刻苦励学,教授学生也毫不外行,光绪二年,高徒钊中不但高中进士,还被当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就是名师的力量。后来高钊中为官遇到麻烦,身为同乡的袁老师还帮了他不少大忙。
  但此时,袁甲三还是一名穷秀才,高崃云则属于前辈,是从项城走出的早一批进士,考取功名后,高南下浙江做了知县,官职虽小,口碑却极高,广受人民欢迎。高崃云既有学识,又为官清廉,在袁甲三当时的脑海里,他简直是偶像级别的人物。这大概也是袁甲三为官后爱民如子的原因之一吧。
  晚清时期,项城有三大望族,除了高家和后来成为项城第一望族的袁家,还有光绪年间考中进士的张镇芳家族,张是袁世凯大哥袁世昌的妻弟,高家衰落之后,张家理所当然成为项城的第二望族。张镇芳过继过来的儿子张伯驹和袁氏二公子袁克文,成为名扬一时的民国四公子,其家族影响可见一斑。
  日期:2013-10-25 15:00:11
  高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丝毫不掺杂水分,隔三岔五和知识分子打交道,袁甲三自然受到不少耳濡目染的影响。
  1835年,二十九岁的袁甲三高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成为袁家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人。

  此后袁家一发不可收拾,1850年,袁甲三长子袁保恒中进士,1858年,袁树三次子袁保庆中举,1862年,甲三次子袁保龄高中举人。短短二十多年里,袁家出现了两位进士、两位举人,秀才更是不胜枚举,在那个连举人都被视为稀有物种的年代,“一门两进士,弟兄两举人”的家族盛况让袁家在当地成了烜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袁甲三建勋疆场后,早已作古的袁志恭、袁九芝和袁耀东也被清廷诰封为一品大员,健在的袁家掌门郭老太太受封一品诰命夫人,她九十大寿那年清廷亲赐御匾,百岁诞辰清廷又“颁御书扁头,曰百龄衍庆,并旌赏如例”,郭老太太俨然杨家将门中的佘老太君。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央一号人物袁世凯更是将家族的辉煌带入巅峰。
  除了袁九芝这一支,其弟袁九能膝下有一子袁耀南,为袁耀东的堂弟,其孙子袁保基的次子袁世钧,是袁氏大家族里唯一一位远离政治而在商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现在的项城市政府所在地水寨,他就是较早的建设者,所谓“水寨兴,袁氏功”,说的便是袁世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