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4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惜了一代将才陈玉成,大风大浪都见过了,死在了反复小人手里。
  日期:2013-10-23 22:50:02
  被叛徒出卖的不止陈玉成,捻军首领张乐行也算一个。
  英王就义之后,天平军力量锐减,捻军也受到了牵制。1863年3月,张乐行血战清军猛将僧格林沁失利后突围至西阳集,暂避捻军蓝旗头目李家英的圩寨里。
  捻军建制以来,分设黄、白、红、黑、蓝五旗,五色总旗各设总目,谓之“五旗军制”,张身为盟主,也就是捻军的最高领袖。如今领导造访,李家英自然殷勤备至。

  让张乐行始料未及的是,这位与他还有点小亲戚的李头领早已暗中投清,在热情招待他们的同时,已经派人将情况上报到了宿州知州英翰那里。英翰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带领清军驰赴圩寨,将张氏父子俘获,随后押解到僧格林沁大营。4月5日,农民起义领袖张乐行、子张喜、义子王宛儿被清军处死。临刑前,张乐行大义凛然,不但拒绝下跪,还痛骂僧格林沁和叛徒李家英,这位蒙古亲王被骂急了眼,一怒之下,将张乐行凌迟处死。

  历史上有太多类似陈玉成、张乐行遭遇的英雄,他们智勇双全,久战沙场,没有输给劲敌,却最终为叛徒和小人所害。遇见这样的人,真是被拉低了战争品位。
  这场中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大的战争进行到这里,洪氏南京政府已经走到黄昏,捻军也对清廷失去了威胁,但最大的赢家不是清廷,而是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汉人武装。
  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是曾国藩。遥想当年,他的湘军水营被老对手石达开偷袭,一百多艘战船在大火中只剩灰烬,连他多年的日记和尚未出版的作品集也在战乱中丢失,心灰意冷的曾国藩急欲寻死,得益于他炉火纯青的演技,周围人很识时务拉得及时,曾大帅这才没有成功。

  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曾国藩是满腹辛酸,当年双亲病故他都没能好好在家守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日子能一路熬过来,他有时候都有点佩服自己,仔细想想,遇见杨秀清、石达开这样的军事天才,他一个儒生能走到今天也算可以了。
  和曾国藩相比,袁甲三要“黯淡”不少,虽然他们是京中好友,虽然袁甲三很少败仗,但他的主要对手是捻军游击队,担任的算是殿后角色,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功劳簿上只能排在后面。这也是后来袁保恒跟随左宗棠时,请示成立一支私人武装的原因,不过清廷并没有答应他。
  1862年,袁甲三有了申请病退的念头,他投身军旅已有九年,在这漫长的九年里,他骁勇善战,捷报频传,即使后来卧病在榻,还口授守城将领御敌之策,成功击退捻军。可以说,无论是书生还是军人,袁甲三都是成功的。
  相比之下,李翰林是怎么度过的这九年时间呢?谈到这个话题,连李鸿章自己都不想再提。
  先是打五年酱油,又跑了四年龙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宛转随人盖九年”,这就是他的生活。
  在团练的五年时间里,李鸿章印象中几乎无胜利可言,一次次的落荒而逃,让他习惯了奔跑,想起被人追赶的狼狈,他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翰林。在当时的“知青”圈子里,资历浅显的小李几乎是个没人提起的人物,论文采是没的说,话题一旦转移到战场上,李翰林就乏善可陈了。
  李鸿章的口碑差是有原因的。当年太平军攻打柘皋,一向滑头的李翰林到还没等对方赶到,先带兵溃逃,以致数十座营垒被攻破,死伤不计其数,仅存清军总兵吉顺一营。幸亏和春亲领数千精兵星夜驰援,吉顺大营才得以解围。第二天,李鸿章前往和春营中致谢,刚一进门,马屁就拍上了,称“声威大震,以军门(和春)为最”,不料和春竟然一点面子不给,像对对子一样回敬道,“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李鸿章一时接不上话,一米八多的瘦高个杵在那,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难堪地退出营外。这件事很快成了大家争相传诵的笑谈。

  后来官居宰辅的老李怎么会混到如此田地呢?原因很简单,李翰林一贯的军事风格就是逃跑和“浪战”。

  何谓浪战?就是没有目的没有策略地乱打,眉毛胡子一把抓,打得过就乱打一通,打不过咱还是老路子,一个字,跑。
  好吧,李将军威武,你的军事思想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日期:2013-10-24 10:15:57
  本文将多写一些被误传、掩盖或忽略的历史细节
  比如从暗杀团到国民党,比如孙从维新到革命(非他本人所说一开始就革命), 比如那个堪比战国的暗杀时代,还有时代中的文武枭雄……
  那是一个才人辈出的年代
  当然主人公还是袁,只是掺杂不少时代大事和人物,费墨较多的还有他的成功秘诀,之所以第一章写袁甲三,正为了不漏掉他成功的家族因素,而且很重要

  欢迎一起讨论
  日期:2013-10-24 12:32:47
  这九年里,触景生情的李鸿章写了不少诗,二十年前的诗句他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荡气回肠: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那时的他书生意气,志如鸿鹄,虽然奔波于应试途中,但他看到的是希望,可如今摸爬滚打的日子,他只能用“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来形容了,和他同年回籍团练的父亲没了,老家也被太平军烧了,什么时候能有一个稳定的容身之所呢?
  还好,1858年冬天,李鸿章遇见了好哥们郭嵩焘,当老郭问起李翰林混得怎么样的时候,李鸿章沉默了,曾国藩的这位儿女亲家马上看出了端倪,话没多说便修书一封,就这样,经老郭介绍,李鸿章投奔到阔别多年的老师曾国藩幕下。他这只“失群雁”终于有家可归了,湘军人才众多,哪怕是干些写写文书跑跑龙套的活儿,起码不用提心吊胆辗转疆场了。闲暇之余李鸿章还新娶了一个老婆,那个和袁甲三一块下乡的赵畇,成了他的岳父。

  但是,李鸿章时刻没有忘记,他还有梦想,他心里很清楚,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他像一只潜伏在丛林后面的猎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会第一个跳出来,将机遇死死抓住。
  很快,机遇就这么来了。
  1862年1月,忠王李秀成举兵上海,重担再次落在了湘军身上。
  曾国藩先是问弟弟曾国荃,结果曾国荃不去,又去找左宗棠,左宗棠目光转移,来到老将陈士杰面前,陈很委婉地说自己最近没空。
  场面一时尴尬。
  显然,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眼下太平军西线战场节节败退,攻破天京指日可待,辛辛苦苦打了几年,马上就要看到希望了,这时候谁先离开,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夺取头功的机会,身经百战的老油条们才没这么傻。
  这时候,手无一兵一卒的李鸿章站出来毛遂自荐,愿意回乡招兵买马,上线杀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