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国向左,欧洲向右》
第4节

作者: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西欧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虽然日照较少且多雾,但与蒙古相比仍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且牧草肥美多汁,地形以平原为主。
  南欧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低气温0℃以上,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特征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所以这里的植被类型比较特别,多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地高原平原交错,总体来说,比较适合发展农业。除此之外,与身居内陆的蒙古不同,北欧,西欧和南欧多为沿海国家。
  东欧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与蒙古不同,这里极端天气较少,且因靠近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最冷月仅在0℃以下,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山地平原相互交错。农业牧业均可发展。
  中欧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山湖交错,地形多样,农牧业均较发达。整个欧洲最冷与不低于零下20℃,最热月不高于30℃,而且无论是地质灾害还是天气灾害较其他洲均为最少,可以说,这是一片蒙福的土地,这是地球上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
  公元十三世纪,欧洲的土地上分布着比现在更多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单是意大利就由许多独立的城邦组成,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等均是独立的共和国或公国,然而,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或行政长官,但这些城邦的王权力量非常弱小,不得不服从于罗马教皇的权威,罗马教皇有权任免欧洲各地的行政长官。为了保持和巩固自己的独立地位,教皇利用宗教控制了整个欧洲的意识形态。

  公元五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兴起,即拜占庭帝国,在拜占庭帝国扎稳根基之前,罗马教皇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献给教皇,并建立了教皇国。教会开始了异常严厉的统治,并全面控制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
  贪欲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人们才能不甘于现状,并积极地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这种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然而,我们也很可能因为这种欲望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立,即便最善良的人在一生的时间里也难免会犯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在童年时抢了弟弟的玩具。然而,这种难免的犯错却被基督教宣传是一种“罪”,并声称只有皈依基督教并忏悔才能为自己赎罪,死后便能进入天堂,否则,将进入万劫不复的地狱。而每个人都会犯有或大或小的错误,在对地狱的恐惧下,人们也别无选择地接受了这种信仰。

  但十三世纪之前,基督徒并非像今天一样可以拥有人手一本圣经的自由,这本成为今天最大宗教的统治基础的思想文献在当时只有教皇和神父才有权查阅,普通百姓每个星期天都需要到教堂做弥撒,聆听来自“天父”的教诲,并向神父忏悔自己的过犯以此得到宽恕,洗净罪恶。如果普通教徒私下查阅圣经,便会被教诲处以极刑,烧死或绞死。事实上,即便教徒偶然“捡到”了一本圣经,他也不能绕开神父自己与上帝交流,为了维持教皇对千万子民的统治地位,圣经一律用希腊文写成,所以普通百姓根本看不懂。

  但这些显然还不能完全让教皇放心,虽然大部分百姓会因为对地狱的恐惧而归于教会名下,但如果有人接受其他思想的“误导”必定会形成对教会的威胁,而在中世纪之前,古罗马古希腊时的文学科学艺术等等成就灿烂辉煌,与教会否定人性的黑暗完全不同,古罗马古希腊的思想多半在肯定人性的光辉,为了消除这种威胁,罗马教皇发动了“罢黜百家,独尊教术”的运动,强制规定学校只可教授服务于神学的经院哲学,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焚书坑科”,将古罗马图书馆付诸一炬,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打为异端,处以火刑或绞刑。在这种黑色恐怖中,整个欧洲都臣服于教皇的权威之下。

  然而,以爱为中心思想的基督教控制下的欧洲大陆却并非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盛世,反而是一个战事不断的屠宰场。
  在英国,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英格兰皇室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便以武力夺取王位,被称为征服者威廉,并建立了诺曼底威廉,这导致了日后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
  在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用武力征服了诸多城邦,但在腓特烈一世时遭到15个城市的联合抵抗,并被大败,后腓特烈大帝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溺水而亡,个城邦纷纷独立。
  在匈牙利,已经崛起的斯拉夫人试图建立一个摩拉维亚王国,但从中亚来的马扎儿人打破了他们的梦想,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为获得罗马教皇的支持在国内大力推行天主教,并获得教皇的加冕而成为匈牙利第一位国王。
  欧洲大陆在连年战争中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数百姓在战争中被夺去生命,贫困和疾病像幽灵一样吞噬者人们的灵魂和肉体,非正常死亡人数年年增高,各国一片民不聊生的局面。
  与这种不堪的生活状况所截然不同的是,教皇国中的各主教和神父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为了在教徒心中造成决定的权威,教士主张禁欲,并终生不得结婚,然而,教皇包养情妇和妓女的新闻却在大街小巷中如雷贯耳,同时,神职买卖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管的教皇高高位于金字塔的顶端,过着放纵成性的生活,仿佛真的成了上帝,然而,教皇虽然清楚了欧洲内部的可能威胁,却受到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强大挑战,自八世纪以来,基督教控制下的欧洲日益感到来自敌人的威胁。
  日期:2012-11-30 14:35:21
  欧洲——基督教压密控制下的黑暗与挣扎(下)
  十三世纪之前,伊斯兰教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获取中东地区的统治地位后,穆斯林迅速向西方和北方挺进。712年,不可阻挡的阿拉伯人扩张到了欧洲的西班牙境内,而到了八世纪三十年代,穆斯林更是扩张到了法兰克王国的心脏地带,到九世纪时,西西里和许多地中海岛屿都被穆斯林征服了,这让罗马教皇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穆斯林大有将基督教世界连根拔起之势。而耶路撒冷圣地中基督徒对穆斯林统治者的支持更让罗马教皇有了末日来临的担忧。

  伊斯兰教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即便是基督徒的生活也很少受到骚扰,而行政长官征收比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更少的土地税和人头税,政府还在此设立集市,吸引了大批西欧商人和朝圣者。事实上,伊斯兰教统治下的耶路撒冷是一个极为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来自各国的商人可以在这里自由买卖,不同信仰的人可以建立不同的宗教和教堂,基督教徒甚至还被允许按照他们自己的法律生活。这种宽大的政策让耶路撒冷的主教狄奥多西非常感慨,甚至在给君士坦丁堡的信中赞扬了穆斯林的这种宽大政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