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卢宋鹊:民国第一狗贩子的诡异经历》
第1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每个行业,都有你想象不到的诡异、财富和江湖。
  序
  大家好,我是“二郎神犬马”,从今天晚上开始,我将在这里为大家写一部关于“民国犬界奇人奇事以及与狗有关的系列玄闻奇案”的小说,取材于近几年本人从民间各地及正野史中搜集到的故事和素材。
  这些关于狗的离奇故事,虽然真实性我不敢保证,因为有些毕竟只是在各地民间口耳相传,有些是从上个世纪初出生的老一辈犬迷口中得知,还有一些可能只有专业研究犬类文献的才略知一二,所以我就这么一说,您就这么一听。
  但这些故事内容,我想是大部分朋友前所未闻的,同时也为您揭示了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和行业——“犬界”在社会背后真正的力量,以及这个行业所特有的秘闻秘术、帮会门派和财富模式。
  从这些民间传说中,你可能会首次认识到犬在风水术里的各种重要作用;你也可能会看到一些从未听说、但又真实存在的犬种;你还会了解到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诡异惨案中,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整部小说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写起,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结束,大概九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自然的,会有一些这个历史时段内社会上的奇闻轶事穿插其中。
  一直以来,我很奇怪,为什么在各类恐怖、悬疑、历史、奇幻等小说充斥于网络的今天,却始终没有人愿意写狗,始终没有人愿意写犬界中的人和事儿,难道真的除了忠犬八公、藏獒、警犬等传统题材,在狗身上、在犬界里,再没有别的吸引人的故事了吗?

  我想未必,其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处处都有狗的身影。人的历史有多长,犬的历史就有多久。《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史记.封禅书》:“杀白犬以血题门户”,《史记.赵世家》:“…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本草纲目》:“乌狗血,又治伤寒热病发狂见鬼及鬼击病,辟诸邪魅!”……还有很多具体故事,记载于各类古籍中。
  “韩卢宋鹊”这个词原本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名犬“卢”与宋国的名犬“鹊”,后泛指中国本土的良犬,代表了中国悠久的犬文化。如《礼记.少仪》中“乃问犬名”(汉.郑玄.注):“畜养者当呼之名,谓若韩卢、宋鹊之属。”;三国曹植的《鼙(音同皮)舞歌.孟冬》:“韩卢宋鹊,呈才骋足。”
  ;《北齐书·徐之才传》:“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那么在“韩卢宋鹊”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
  整部小说都将只在本帖中呈现,不再另外开帖,您可以点击“只看楼主/只看该作者”来连续阅读(去除插楼及评论),查看最新章节。
  由于工作很累,且经常性加班,我几乎每天只有在晚上十一点之后才能有点时间来码字,所以确实不敢保证更新速度,只能说尽自己最大努力吧。但我可以承诺的是:哪怕这小说只有我一个人读,我也会认真把它写完。

  日期:2013-10-21 21:51:00.0
  第一章 灵山卫犬场
  灵山卫这个地方可能对于大部分看官比较陌生,但在历史上却是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的一个军事重镇,乃胶州湾南部的咽喉要地,又是进入山东腹地的门户,今属青岛市黄岛区。此处前有灵山岛盾护,后有齐长城坐靠,东连浮崂二山,西接大珠藏马,山高水陡,真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大凡地名中带有“卫”这个字的,基本都是设立于明朝时期,因为明朝在全国各地要害之处皆设军事单位“卫、所”,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旅、团,其中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所。明洪武五年,为了抵御倭寇,朱元璋在此建卫城,沿海造烽火台30座,堡垒12处,军屯30个,最高军事长官为卫指挥使,正三品。
  到了光绪年间,德国人借口其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出兵强占胶州湾地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灵山卫也就成了德国人的势力范围。当时整个租界地域的四周共立有一百五十一块界石,就跟边境线上的国界碑类似,其中第一百四十号至一百五十一号界石就在灵山卫境内。
  大家知道,德国人在世界上最为出名的有三样:汽车、马术和狗。这三样东西,皆与德意志的军事发展密不可分。汽车源于其军工企业,马术源于其皇家骑兵部队,狗源于其军警犬。随着侵占胶州湾,霸占胶澳地域为租界,德国人也将他们的狗带到了中国,这就是德国牧羊犬,民间俗称“大狼狗”或“黑背”。德国人在青岛的皇家警察局与BEAUNE犬场,估计是近代在中国土地上最早使用和培育德牧作为警犬的组织。后来1898年,德皇威廉二世以“青岛”命名其租界,从此胶澳就改名叫做“青岛”了(所以“青岛”这个名字其实不是咱们中国人起的,而是德国人起的)。

  当时在青岛有个阔少,名叫陈子阳,家里经营着茶庄、中药、丝绸、票号等业务,日进斗金,可以说是巨富。这陈子阳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一看就是标准的大户人家公子,但说来也怪,与别家少爷不同,他一不好女人,二不好大烟,就喜欢到处搜寻好狗。按那会儿的说法,什么鸟龙、殷虞、骁苍、郁林、地羊、练庸、白龙沙……,只要你能叫得出名儿的狗,他都有,并且品相绝对都是顶级。另外,这陈公子心肠也好,要是卖狗的是穷苦人儿,他总是会故意花上比正常价格多很多的钱来买,有时就算狗不是他所中意的,但看人家可怜,他也会买下。

  陈子阳为了狗可以一掷千金,这一点儿都不夸张,当时还有一句戏语:“陈子阳买狗——海了去了”。有一次,一个道士牵了一条青灰色的细犬(注:细犬不是小狗的意思,而是这种狗的名字就叫做“细犬”)来找陈子阳,说他们谭山观年久失修,想用这条狗来换点银子,好修缮道观。

  这狗的来历有说道,据这位道长讲,当年康熙爷养有十条最心爱的细犬,每年秋天都带着这些狗在木兰围场打猎,历史上叫做“木兰秋狝”。古人对于打猎很有讲究,春天打猎叫“搜”,夏天打猎叫“苗”,秋天打猎叫“狝”,冬天打猎叫“狩”,而皇家狩猎时的御用猎犬则是细犬,由山东、河北、陕西等细犬产地进献。这十条狗中有一条青灰色的细犬,生的龙头凤尾、乌蹄盖地,身上的被毛犹如一层细细的青灰密鳞,猛一看麒麟也似,被称为“小瑞兽”,极受康熙爷喜爱,是由山东巡抚蒋陈锡所献。

  后来一次秋狝时,忽遇斑斓猛虎,整个队伍大乱,亏得这条“小瑞兽”舍身搏虎,侍卫才得以及时救驾,可这小瑞兽却重伤而亡。这件事在诸多野史中均有记载,特别是关于康熙为何独爱细犬时,往往都会提及这件事,想来应非空穴来风。这蒋巡抚又是从哪里得到这狗的呢?道长说,康熙四十八年,蒋陈锡任巡抚后,到山东各地访察,有一次来到他们谭山观,游玩一番后临走时,忽见一条青灰色细犬立于阶上,贵傲异常,便向观中索来,献给了康熙爷。而老道牵来的这条狗,就是“小瑞兽”早年尚在谭山观中时,留下的血脉后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