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战略眼光读『西游』》
第20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次,观音改“半兴云雾”了。
  不知道这“半兴云雾”是怎么个走法。胡乱揣测一下:忽上忽下,亦上亦下,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非要碰着那个吊在半空中的小白龙不可。
  第八回:“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这三位犯事儿,都和玉皇有一定的关系。一个是打碎了杯子,一个是酒后无德,耍了流氓,一个是烧坏了一颗珠子。当然了,从反面理解,也可以认为这些都是玉皇的安排,玉皇希望这三个进入取经队伍。玉皇肯定是不喜欢取经的,老沙用实际行动说得明明白白,一大串白花花的脑壳子挂在胸前,还是挂在最贴身的侍卫胸前,绝对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老沙和老猪,小子日过得都比较滋润,有肉吃有自由,加不加入取经队伍,都凑合。这位小白龙,比较烦,他被吊着,“不日遭诛”,指不定那一天就要开刀问斩。
  不见玉皇,那是肯定不行了,真是形势所迫呀。因为形势所迫,至于隐藏行迹什么的,那就只能弃之不顾了。
  第八回:观音闻言,即与木吒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
  老吴的文字功夫,着实了得,这短短几十个字里,机锋叠叠。
  第一,观音和木吒“撞上南天门里”。一“撞”就“撞”到了南天门的里面,连在外面对答口令的时间都没有。既然这么急迫,如来那“不许在霄汉中行”,就只能当耳旁风了。观音师徒不但“在霄汉中行”了,而且,还“撞”进了玉皇的办公室,岂止“行”而已?
  至于是不是把取经事宜弄得天下皆知,商业机密暴露无遗,时间紧迫,观音同学顾不得那么多了。
  有这么急吗?玉皇不是还没有下令开刀么?刽子手不是还没有来到行刑现场么?不是“不日遭诛”么?
  第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二位一直等着?谁告诉二位观音师徒要在此时此刻“撞上南天门里”?这准备,也太充分一些了吧?
  第三:“玉帝遂下殿迎接”。观音因为大圣大闹天宫的事情,拉着一帮人到玉皇办公室围观,“玉帝遂下殿迎接”了没有?不但不迎接,还让观音在门外就听到一阵吆喝,今天,玉皇喝麻了?怎么这么热情?
  安天大会,玉皇是“玉帝遂下殿迎接”如来,还是会后如来走到玉皇面前,致礼感谢?
  今天,为一个犯了死罪的小白龙,值得“玉帝遂下殿迎接”?
  让小白龙参加取经队伍,是谁有求于谁?谁希望谁网开一面?
  就客观事实而言,观音带来了文化战的第一手情报:第二次东游已经展开,那个取经人唐三藏,早已潜伏多年,很快就要脱颖而出了。这才能使“玉帝遂下殿迎接”,小白龙,不过是一个借口。
  是不是来和玉皇对表?反正,他俩说的一定是高度机密,安排的,也一定是不希望很多人知道的作案计划,咱们就别打听了,这些事情都犯忌讳,别因为一个瞎好奇、乱打听,让老沙把脑壳子也给挂在他的脖子里。
  这一天里,观音见到的最后一个是大圣。除了唐僧这个大队长,取经队伍已经齐装满员了。
  回头看看观音领受任务时如来的交代,“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观音没有一样遵照执行,没有一样不反其道而行之。

  别忘了,领受任务后,她“踊跃作礼”。
  日期:2014-06-16 22:17:05
  28 悟净、悟能、悟空
  观音还是一位诗人。看见大圣在那里蹲大牢,好一番感慨:
  堪叹妖猴不奉公(不干正事,偷桃偷丹),当年狂妄逞英雄(磨砖作镜,积雪为粮)。

  欺心搅乱皤桃会(有意破坏),大胆私行兜率宫(存心报复)。
  十万军中无敌手(自己明白),九重天上有威风(至今坐牢)。
  自遭我佛如来困(“困”就是救),何日舒伸再显功(机会来了)!
  当年读到过一些关于悟净、悟能、悟空三位大名的解释,感觉醍醐灌顶,觉得人家确实高明,三个名字里,竟然抖露出了那么深厚的文化内涵。后来再读《西游》,慢慢追寻观音东游路上一系列动作的意味,又感觉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请看观音的这首诗,括号里是笔者的理解。首联,不是在夸大圣;颔联,是在指责大圣;颈联,颇有调侃之嫌;尾联:出来吧,又可以大显身手了。
  怎么看这首诗,都有冷眼旁观的味道,甚至,还有些蹲在傍边儿,看着别人跳坑,自己乐得听一声响的风范。
  “孙悟空”这个名字,是大圣的恩师给取的,其含义,肯定也是正面的,历来解释的人不少,鄙人完全同意。但是,取经路上,为了让唐僧的三个大徒弟都成“悟”字辈,观音又给老猪和老沙取了名字,凑成悟空、悟能、悟净三师兄弟。也就是说,观音赋予了三个名字新的意涵。
  第八回: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

  老沙把取经人吃了个精光,又在脖子上挂了这些人的脑壳子,岂止“悟净”而已?“悟净”就是要全部吃净,不能让一个取经人漏网,谁取经,就吃谁,就挂他的脑壳子。
  “指沙为姓”,这流沙河,就是红线、底线,不想让吃掉,就别越线。
  本来,老沙完全可以跟观音一起去找唐僧的,那样,他也就可以少吃人了,但是,观音让他挂一串脑壳子坚守流沙河,让他“悟净”。
  取经路上,老沙就是跟着走,冷眼旁观,不尽力、不出力、不出头,把一个“净”字,诠释得一丝不苟。
  第八回: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

  和老沙比起来,八戒就显得毫不安分了,时不时撩拨师父和大师兄之间的阶级斗争,恨不能师父一顿紧箍咒,把大师兄念成一百零八截儿。一有风吹草动,就喊着散伙儿,恨不得取经队伍立刻烟消云散,看老猪的架势,不是保着唐僧取经,其核心使命,倒是把取经搅成一场醒过来的大梦。老猪也把一个“能”字,诠释得汪洋恣肆。
  悟空的“空”,用老吴的话说,就是“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对老沙,观音说的是“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也就是老沙还可以回到玉皇身边,继续卷帘子。
  对老猪,是“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这有点儿模糊,没说明是不是官复原职。参考老沙的待遇,大概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天蓬元帅的金印,还可以再捧一回。
  对大圣,则是格外冷峻:“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先参加组织,然后,慢慢进步,再然后,以观后效。一句话,老沙、老猪都可以、可能回到天上,继续当玉皇的体制内,高官厚禄趾高气扬,而大圣,还是“下方之物”。也就是说,无论取经成功与否,无论大圣多么努力,规格已经定死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齐天大圣等等,痴心妄想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