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之战的大揭秘》
第6节

作者: 李浩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刘二人一听,连称不敢。司马懿一边捋须而言,一边向侍立在旁的司马兄弟使了个眼色。司马师兄弟会意,便将书房东角落里的两口木箱搬了过来,放在孙、刘二人脚下。

  孙、刘二人有些不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司马懿。却见司马懿哈哈一笑,道:“二位大人,这两口木箱里装着老夫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在他说话之间,司马兄弟已不声不响地打开了两口木箱。刹那间,只见两尊玲珑剔透、晶莹光润的紫玉珊瑚树赫然呈现在孙、刘二人眼前。一般说来,珊瑚通常都是朱红之色,但是像木箱之中这样紫光莹莹、绚烂夺目的珊瑚,实乃世间数百年难得一见的极品,自然是珍稀无比。孙、刘二人细细看去,竟是不禁有些痴了,瞠目结舌,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司马懿笑道:“这两件礼物,乃是老夫东征吴寇时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战利品。二位大人若是看得起它们,就请收下吧!”说着,不待他二人答话,便吩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道:“把这两口木箱搬到二位大人来时乘坐的马车上去,要小心放稳了。”

  司马师兄弟应了一声,各自抱起一口木箱,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孙、刘二人这才回过神来,推辞半晌,见司马懿执意甚坚,也只得允了。他俩慨然说道:“大将军如此厚爱,倒让我二人无地自容了。”司马懿摆了摆手,又道:“老夫素来知道二位大人嗜书如命,一向喜好收藏各类奇书秘笈。老夫这里还有两件礼物送给二位大人。”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拿过书案上放着的那只红木匣,轻轻打开,取出四本绢册小书来,道:“这书虽有四本,却只是两种:一是《鬼谷子》,二位大人自然知道的了,它是战国策士们的祖师鬼谷子的开山之作;这第二呢......二位大人可否猜得出来?”

  孙资、刘放一听,早已是心花怒放,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东猜西猜,急道:“司马大人也不必调侃我们了,还请速速相告。”司马懿含笑推搪片刻,方才笑道:“这第二本书嘛,就是我们大魏劲敌、蜀国丞相诸葛亮亲手撰写的《将苑》一书!”
  “哦?”孙资、刘放一惊,“久闻诸葛亮文比管仲、武如乐毅,素有儒帅之名,他写的典籍自然可与《孙子兵法》媲美了!但我们怎么没听过他何时竟撰写了《将苑》这本书?”
  司马懿有些得意地哈哈一笑,道:“不错,诸葛亮是没有公开对外发表过他这本凝聚了自己毕生智慧与学识的关门之作。孙大人、刘大人,这本书世间目前仅有四本:一本由诸葛亮自己珍藏于相府密室内,要在他将来死后方才公诸于世;一本是诸葛亮专门献给伪帝刘禅的,希望他能精心研习,用以治兵理国;剩下的两本,就是在老夫这木匣之中了。老夫要将它们送给二位大人。”

  刘放大喜过望,连声称谢。孙资听罢司马懿之言,却是心头一震:这位司马大将军竟连敌国首脑这样机密、珍贵的典籍资料都能搞到手,实在是神通广大!同时,他在心头已是深深明白:看来,蜀国内内外外、上上下下的一切情况,对司马懿而言,便如同掌上观纹,无一不在他视野之中!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由此可见,司马懿对如何战胜蜀国,已然是胸有成竹。那么,他出任关中主帅西抗蜀寇,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实至名归”。想到这里,孙资慨然一叹,道:“看来陛下选定司马大人出任关中主帅,实在是英明之举。孙某在此向司马大人预先恭贺了。”

  “孙大人何出此言?”司马懿心头一喜——终于听到好消息了,脸上却不动声色,平平静静地说道,“陛下真的选定老夫出任关中主帅与诸葛亮对敌?”
  孙资却并不正面回答,脸色一正,肃然问道:“孙某大胆要问司马大人一个问题,您若是出任关中主帅,将会有何奇策对蜀作战?”
  司马懿听罢,双目如电,正视着孙资,缓缓说道:“老夫并无奇策。”孙资一听,却是一愕,惊道:“为何?”
  司马懿看着他一脸的不解,不禁乐了,哈哈一笑,道:“征蜀之策,孙大人早已倾囊相告于老夫而不自知么?”孙资听了,心中一动,顿时恍然大悟,双掌一拍,笑道:“司马大人真乃孙某的知音之士!孙某多谢了!——多谢司马大人采纳孙某之策!孙某不禁为此乐极欲歌也!”司马懿微微含笑,捋须颔首不语。
  看着他二人像说禅一般谈得莫名其妙,刘放也傻了眼。过了许久,他俩才从会心而笑中回过神来。见到刘放那般疑惑,孙资正了正脸色,解释道:“一年之前,孙某曾向陛下献过一套征蜀之策:‘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而今魏国强大,吴、蜀弱小,须当固守险要,屯师边疆,以逸待劳,伺机而动,可战则战,不战则守。数年之后,魏国之势稳如泰山,而吴蜀之寇疲于奔命,必然有隙可乘,届时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大业可成。’想不到司马大人却将孙某这管窥之见记在心中,并视为奇策,孙某实在是又愧又喜!”

  司马懿哈哈大笑:“孙大人之策,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无双妙计。老夫若任关中主帅,必定将其施行,自信亦必会取得圆满成功。到时候,老夫要亲自向陛下禀明实情,为孙大人、刘大人献出的奇谋秘计而请功!同时,老夫所获的一切封赏,必与二位大人共享。皇天在上,老夫若违此言,必遭天谴!”
  孙资、刘放二人急忙肃然起身,谢道:“司马大人为我等的区区小计找到了‘用武之地’,我等已是感激不尽,又何敢奢望司马大人代为请功言赏?司马大人只管在前方放手施行这征蜀之策,我等必在后方全力相助,不让司马大人受到任何掣肘。”这番话虽说得谦和之极,却倒真是他俩的肺腑之言,毫未掺私带假。如今,孙、刘二人在无形之中已认为司马懿的成功,就等同于他俩的成功。自然,帮助司马懿取得成功,就等同于帮助他俩取得成功。

  司马懿也站起身来,还礼谢道:“既是如此,老夫就代这天下苍生谢过二位大人了!百战百胜,却劳民伤财、杀人无数,则虽胜亦不足为喜;不战而胜,既无须劳师扰民,便可统一天下,又何乐而不为?孙大人之策,功在社稷,惠泽黎民,岂不贤哉?”孙资一向以“好奇计、多远略”而自负,听了司马懿此语,不禁暗暗自喜,有些飘飘然起来,也假意谦辞道:“司马大人休得再夸孙某了,孙某愧不敢当。”顿了一顿,便也还了几句奉承之语给司马懿:“若是我大魏群臣个个都能像司马大人这般为国为民、公忠勤能,则天子幸甚矣!万民幸甚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